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难就难在安排枯草的离退工作。新的生出来,旧的该向何处去?
②四月末,你看,大地一片青葱,并无一叶枯草。枯草在青草生长中转世轮回了。
③草叶以10%的速率变青,对草来说,没有比绿更容易的事了。
④大地返青前泥土先返黑。雨水和雪水挤进土的被窝,让它苏醒。
⑤这是大自然无数秘密中的一项,大地不会丢弃自己的子孙,哪怕它是一根草。
A. ③②⑤①④ B. ④⑤②③① C. ②①③④⑤ D. ④③①②⑤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皎洁(jiǎo) 瞳仁(tóng) 争讼(sòng) 装模作样(mú)
B.雾霭(ǎi) 冗杂(rǒng) 缄默(qiān) 销声匿迹(nì)
C.帷幕(wéi) 斡旋(wò) 束缚(fú) 戛然而止(jiá)
D.农谚(yàn) 陨石(yǔn) 腐蚀(shí) 风雪载途(zǎi)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夜市好热闹啊!甬道的一侧由东向西排成了长龙阵,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B. 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我的心仿佛也在风口浪尖上受着颠簸。
C. 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吸引着顾客的眼球。
D. 第一次上讲台,他张皇失措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节课都在尴尬中度过。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琐屑 纪念碑 不缀劳作 坦荡如砥
B.秀颀 青纱帐 应接不暇 鸠占雀巢
C.嶙峋 侏儒症 姗姗来迟 无动于衷
D.宣泄 花冈石 别具匠心 人情世故
5、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赏析首联中“破”和“深”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默写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虽有佳肴》)
(2)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二则)
(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忧国忧民,扶济苍生的情怀。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离人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住在他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这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彭德怀的一段文字,请结合上述情节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8、黑白苏州
①许多年以来,古老与风雅便是我梦幻中的苏州。走进这座古城,仅仅是走马观花式地阅读,就发现苏州果然很老,枫桥、寒山寺、胥门……它们附丽的故事一个比一个古老;苏州果然很雅,小桥、流水、园林……其中散淡的韵致一处比一处风流。岁月深处,苏州是一片家园厚土;折身之间,苏州是一抹秀色青青。
②然而,最触动我心灵的,却并不是这些早已为人稔熟的文化元素,而是这座古城蔚为大观的黑白文化——成片成片黑瓦白墙的民居,一匾一匾黑底白字的招牌。那几天,我往返于与之相邻的几座城市,惊奇地发现,一出苏州境域,就没有了这种黑白鲜明的城市色彩。显然,“黑白”只属于苏州。
③黑白苏州!这就是我行走中体味到的苏州本色。不管岁月如何流转,世事如何变迁,苏州,撷取着城市历史与人文精粹,借助建筑和招牌,以“黑白”之文化创意,构筑出了风姿绰约的形象外观,令苏州的灵魂在黑白分明的时空中轻舞飞扬。纵然历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这种黑白风格的城市色彩也丝毫没有淡化,抑或变形。
④其实,苏州给人的最初印象本是柔美的———吴侬软语、垂堤杨柳、丝绸苏绣、茶肆评弹……这个历史文化名城,2500年来承载了太多的春花秋月,孕育了太多的文采风流。一代代美丽的苏州女儿家长成嫁人,小桥、流水旁的人家里,吴侬软语呢喃至今。一代代倜傥风雅的苏州才子吟风写月,一展情怀——陆机、张旭、范仲淹、唐伯虎、金圣叹……哪一个不是用字或画或文在浇灌、养育苏州的柔美。在每一个游人的眼里,苏州就是那柔柔的《茉莉花》民歌,就是那悠悠的寒山寺钟声……
⑤然而,苏州骨子里却是刚烈的。这种刚烈最鲜明地体现在苏州人身上。最好的事例是苏州开城祖伍子胥,他曾交待,自己死后要悬头城门,要眼睁睁看着复仇的越国军队踏入吴国。相传,在越国军队走近城门时,伍子胥那双未合上的双眼竟然喷出血光,令越军不得不绕行别的城门入城。后人赞曰: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金圣叹,也是一位刚烈志士。史载他奇才横溢,生性不羁。大明亡灭,普天之下,唯有金圣叹敢于发出呐喊,敢于放声痛哭,终以“大不敬罪”而被杀,是为著名的苏州“哭庙案”。明代,苏州织工大暴动更是威震朝野,“柔婉的苏州人这次是提着脑袋、踏着血泊冲击”京城的腐败统治,这次暴动的声响长久回荡在历史的天空。无疑,这些人物和事件,为苏州竖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苏州大地耸立起一个个大写的“人”。
⑥在许多人心中,苏州的黑白仅仅是旧照片上的视觉色彩,仅仅是城市古老的简单诠释,他们全然不理会这座古城积淀深厚的文化内蕴,更不用心体验它于黑白色彩中坚守的文化骨骼有多沉重。然而,你往枫桥去,你会发现枫桥乃至苏州的所有拱桥,无不是用棱角分明的石块在构筑圆拱;你往拙政园去,你会发现拙政园乃至苏州所有园林中的点睛之物———太湖石,无不是形丑而质硬;你往绣房去,你会发现每一块锦绣图案,无不是钢针彩线在穿梭;你往剑池去,你会发现刚性的剑与柔情的水竟协和如斯——一池清水深藏宝剑三千……
⑦柔美与刚烈,就这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们不也正是对苏州黑白色彩的精神内涵的另一种呈现吗?
⑧黑白,难道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吗?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写作者走进梦幻中的苏州古城,观赏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感受它的古老与风雅,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B. 作者认为,苏州拥有蔚为大观的黑白文化,黑瓦白墙的民居,黑底白字的招牌,优美的苏州园林都是黑白文化的元素。
C. 文章第⑥段写苏州拱桥的石块、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写绣房和剑池,目的是说明苏州文化真正的特点是刚硬。
D. 文中写了苏州与周边几座城市的不同,写了苏州的表象与内在精神,鲜明地突出了经久不变的“苏州本色”。
【2】从全文看,题目“黑白苏州”有哪些含义?
【3】读了本文,你体会到了苏州怎样的城市精神?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城市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9、按要求作文
没有约定的遇见是满满的惊喜。也许,幽静的山林里,你与燃烧的红叶不期而遇,邂逅了美丽的风景;也许,喧闹的石桥边,你与久别的故人不期而遇,重拾了温暖的记忆。也许,在修车老伯爬满皱纹的面庞上,你不期而遇了坚韧的心灵;也许,在孤独奋斗的无数日夜里,你不期而遇了思乡的愁绪……还有很多的也许,还有很多的不期而遇。世界如此丰富,等待你的遇见。
请将题目“与 不期而遇”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