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汉时期,某政治家、军事家在赤壁之战后,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他写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位政治家军事家是( )
A.曹丕
B.曹操
C.孙权
D.刘备
2、西汉建立后,大巨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A. 严刑峻法 B. 重视农业发展 C. 休养生息 D. 优先发展商业
3、朱元璋曾告诫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皇威,恫吓群臣
B.加强皇权,稳固统治
C.诫勉皇子,勤政为国
D.排斥异姓,巩固内阁
4、“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云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上顶洞人
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国家之一,传说中我国文字的发明者是
A.黄帝
B.螺祖
C.仓颉
D.怜伦
6、关于下图所示水利工程,表述正确的是
A.秦国蜀郡郡守李斯主持修建的
B.鱼嘴将长江分为内外江两部分
C.沟通湘江漓江,便利南北水运
D.成都平原由此成为“天府之国”
7、明朝时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书籍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8、结束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皇帝是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9、“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文明起源 B.诸侯争霸 C.社会变革 D.国家繁荣
10、如下图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11、下列反应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玉器 D.已经有了五谷的农作物
12、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的诗风则更多地表现为淳朴厚重。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
A.出身不同
B.受教育水平不同
C.性格不同
D.生活的时代迥异
13、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我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绝大部分都是明朝时期修建的。追根溯源,“万里长城”最早是在秦朝时修筑的,它西起
A.咸阳 B.临洮 C.阳关 D.玉门关
14、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5、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汉文帝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16、他扫平了多年为虑东南沿海的倭患,倭寇闻之名而丧胆。《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他)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壮大帮助)歆俞大献)御虏,望著幽燕,这里的“他”( )
A.统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
B.扫平东南沿海的倭寇并收复了台湾
C.曾经在郾城抗倭九战九捷
D.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17、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曹雪芹
18、成语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我国古代著名战争有密切的关系。下列成语与相关战争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围魏救赵——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C.草木皆兵——巨鹿之战
D.卧薪尝胆——赤壁之战
19、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A.洛阳
B.刘家港
C.长安
D.泉州
20、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还有一项发明,不仅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还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材料中的“发明”指( )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21、“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是宋代词人____。
22、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_________”的方针。
23、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________;面对滔滔洪水,________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24、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 ______(政权)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439年,______(政权)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5、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以下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
A.公元前3世纪末一统天下的诸侯国
B.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
26、隋朝开创的______制和_______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深远。
27、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___”。
28、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_________。
29、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____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____和黍。
30、春秋霸主:齐桓公、_____、楚庄王、_____________、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注意先后顺序)
_____________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称霸的原因:
①地理上:近海,有渔盐之利,工商业发达;
②任用____________为相,富国强兵: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③政治上:采用______________的口号,号令诸侯
31、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水经注》 司马迁
《伤寒杂病论》 王羲之
《道德经》 郦道元
《史记》 老子
《兰亭集序》 张仲景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被称为“书圣”——
(2)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
(3)前秦的建立者——
(4)《齐民要术》的作者——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编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摘编自《“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周实行“封建”的制度及其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举一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