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阜新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第二小组同学进行知识竞赛,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 (     

    A.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B.白居易——香山居士

    C.始龀——三四岁

    D.《孟子》——“四书”之一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延/烂漫  踌躇/田   B. 然/料峭  凋谢/格

    C. 岖/秀颀  虬枝/   D. 制/劣  主/记

  •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B. 每一朵紫色的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C.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D. 他长得太像他父亲了。

  •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哮(páo) 灭(qiān)  旗飘扬(jīng)  一丝不(gǒu)

    B. 杆(wéi) 澎(pài) 深痛绝(wù)   引高歌(háng)

    C. 那(shà) 刻(juān)  首而望(qiáo)  声敛气(pǐng)

    D. 裁(zhong) 退(kuì) 抑扬顿(chuò)  沃野平(chóu)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在学完《春望》后,你对杜甫的诗产生了兴趣。于是上网搜索到了他的《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①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1)读完首联后,你发现题目是“月夜”,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诗人这样写的好处有哪些?

    (2)读完全诗后,你被诗中沉郁哀伤的情感所打动。请指出全诗蕴藏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小语发现在我们的语文书上,有不少诗文名句也提到了传统民俗活动,为此他制作了一张表格给这些民俗活动分类,邀请你帮他填写其中部分内容。

    物质生活民俗

    生产民俗

    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生活民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作者)《桃花源记》)

    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社会生活民谷

    岁时节日民俗

    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生礼俗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_________。(《诗经·周南·关》)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冬去春来,明媚的春光照在保尔房间的窗户上。保尔做了最后一次手术,尽管失血过多,却还是安然脱险。保尔觉得再也不想呆在医院里了。十八个月来,天天生活在痛苦的病人中间和那些垂死病人们的呻吟和哀号中,所有这些比他本人所受的痛苦还要难受。

    当医生建议再作一次手术时,保尔坚决回答:“不要作了,已足够了。我已把我自己的一部分血献给了科学,剩下的部分我要留给我自己去干点其他的事。”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主人公离开医院后,第一次向党组织请求帮助,在__________(城市)安排了住处。

    (3)文段中提到的“其他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垃圾分类作为 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94.6%的受访民众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 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或者不可回收垃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的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效果。

    (摘编自新华网《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

    材料二: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形成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长期以来,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较低、准确率较低,成为制约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效果的突出问题,是我国垃圾分类的明显短板;与此同时,垃圾分类的目标和途径并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设施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了前端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径,让人对推进垃圾分类信心倍增。但是,这一方案再科学合理,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它的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应尽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

    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

    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

    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

    2)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阐述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并提出破解之道。

    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有助于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我们要增强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意识。

    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

    3)怎样才能有效改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有许多美好的人、事、物、景与我们相伴。这些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我们成长的岁月,丰盈着我们年轻的生命。

    请你以“________,伴我同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姓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