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长安兴办太学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 2、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关于“这次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次战役指的是巨鹿之战

    B.这次战役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的状态

    C.这次战役后东晋实现了全国性统一

     

    D.这次战役引发了“八王之乱”

  • 3、《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材料中的“朕”在位期间,出现了(     

    A.开皇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4、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初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当时在位的统治者是

    A.刘彻 B.嬴政 C.刘秀 D.周武王

  • 5、“清代的小说也实有它们独特之处。它们将当时的生活状态以极悠闲的态度写出微细之处,非其他文字所能勾画。________带着唯美的色彩,过度地追怀过去,过于感情化,过于女性味“其中空缺处指的是哪一部小说?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 6、《汉书》中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文景之治

    B.刺史制度

    C.盐铁专卖

    D.光武中兴

  • 7、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

    A.藩镇割据

    B.民贵君轻

    C.等级森严

    D.重文轻武

  • 8、下列工具中,属于唐朝时创制的有(     

    ①耧车       ②翻车       ③筒车       ④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9、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能够灭六国、统一全国,主要得益于谁的改革(     

    A.吴起

    B.管仲

    C.商鞅

    D.李悝

  • 10、下面文物反映出唐代

    A.文学创作繁荣

    B.商业贸易活跃

    C.社会风气开放

    D.科技领先世界

  • 11、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说明了

    A. 禅让制代替了世袭制

    B. 等级制代替了分封制

    C. 世袭制代替了分封制

    D.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12、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历史人物是(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 13、下列事迹与人物相符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夏、商和西周三朝的灭亡有着大体相同的原因,那就是(  

    A.外族入侵

    B.统治者残暴

    C.少数民族内犯

    D.权臣作乱

  • 15、中国人过年时要贴年画、道“吉祥”,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这些习俗可能源于我国古代的(     

    A.商品经济

    B.农耕文明

    C.佛教文化

    D.青铜业发展

  • 16、《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下列对她执政时期的评述,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重用人才,发展生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B.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C.善于纳谏,开创了“开元盛世”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 17、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利国利民。战国后期,也有一项水利工程,由秦国李冰主持修建,◎◎◎◎受益被称为“天府之国”。◎◎◎◎指(       

    A.成都平原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 18、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孙中山先生曾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 20、“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

    群众的喜爱,它形成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__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 22、秦朝的都城________;西周的都城________

  • 23、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争夺霸主地位,______、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2)隋炀帝被叛军杀死的地点——

    (3)唐朝时设立的管辖西域天山南北的两个机构——

  • 25、战国时期出现的______局面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西汉时期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格局,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 26、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主持修建的。

  • 27、写出与下列人物相对应的代表作

    (1)关汉卿——

    (2)司马光——

    (3)宋应星——

    (4)吴承恩——

    (5)曹雪芹——

  • 28、①于1260年继承汗位,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并于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②(今北京)。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③(今杭州),南宋灭亡。④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 29、公元前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

  • 30、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在地方上实行_______制度。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把相关联的史事连接起来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鼎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动荡的春秋时期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官职或机构。

    (1)朱元璋为监视官民设立的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

    (2)乾隆时期设置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雍正帝时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它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如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产生的影响。材料二中“它的设置”指的什么?

    (2)写出材料三中改革的名称。据材料三,说明这一改革与民族交融的关系。

    (3)综上材料,写出两条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