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
A.盐铁专卖
B.派张骞出使西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统一文字
2、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唐朝中后期开始,最后完成于( )
A. 隋朝时期 B. 唐朝时期 C. 五代十国时期 D. 南宋时期
3、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簋的数量来区分贵族等级,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表明西周社会( )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文明先进
D.等级森严
4、《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色……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下列对“天下响应”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
C.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D.首领黄巢的精心策划和组织
5、碳-14年代测定法是考古学上广泛使用的测定年代的方法,其适用范围只能对那些5万年以内的生物体进行测定。能够采用这种方法测算出来的远古人类是( )
A.古猿
B.元谋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6、西晋是短暂统一的王朝,与其相似的朝代是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7、两宋时期,曾出现了辽、宋、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面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8、东晋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 “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荆扬”指的是
A. 山东地区 B. 关中地区 C. 西域地区 D. 江南地区
9、中国传世文献中,并没有记载周代在湖北境内有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但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发现以及春秋中晚期曾国墓葬群的出土,却证明历史上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这说明( )
A.考古可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
B.周代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C.周代管理辖区仅在洛邑一带
D.春秋战国时已经礼崩乐坏
10、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据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圈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甘英曾出使大秦
B.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C.班超曾出使西域
D.东南亚曾是中国的版图
11、可以从《史记》中查阅到的史实有 ( )
①商汤灭夏 ②文景之治 ③商鞅变法 ④刘秀称帝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2、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 )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1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因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附近而得名
B.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C.北京人会打制简单的石器
D.北京人还保留一定的猿类特征
14、明朝引进种植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A.占城稻
B.棉花
C.粟
D.玉米
15、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 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
16、图中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这件乐舞俑传递出信息是唐代( )
①艺术繁荣状况 ②高超的陶瓷器生产技术 ③民族交融发展 ④骆驼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二里头”文化,现在其已经被认定是夏朝的文化遗址,那么夏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尧
C.禹
D.舜
18、中原地区的人们能吃到葡萄,石榴这些水果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
A.北方人口南迁 B.孝文帝改革后 C.西域都护设置后 D.张骞出使西域后
19、《礼记•礼运》记载的“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开始于( )
A.夏
B.商
C.周
D.秦
20、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北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1、仔细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请将下列国家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方框内。
A.吴 B.魏 C.蜀
22、作用: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3、1644年,黄巢率军攻进北京城,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错误:( )改正:( )
24、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____时期,牛耕的进一步推广,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5、(1) 唐朝先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 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 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 元朝时对西藏地区行驶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 直接管辖。
(4)戚继光在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5) 引进了原产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等。
26、阅读《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在图中方框内填上相应地点所代表的字母。
A:葱岭
B:长安
C:那烂陀寺
27、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_____,史称 南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以后,选定_____为都城。
28、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次盛世局面是_______。
29、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秦始皇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__
(2)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确定的社会等级制度是___________
(3)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___________制代替禅让制
30、继黄帝之后尧、________、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31、将相关的国家或人物与战役名称进行搭配,将搭配的序号和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1)阪泉之战 A. 齐、魏
(2)牧野之战 B. 商纣王、周武王
(3)马陵之战 C. 秦、赵
(4)涿鹿之战 D. 炎帝、黄帝
(5)长平之战 E. 蚩尤、炎黄联盟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
(1)项羽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______。
(2)为曹操统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______。
(3)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______。
(4)东晋打败前秦的战——______。
33、制度或政策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它有着哪些积极作用?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君”所指的历史人物。列举“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的实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汉文帝认为: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农桑。”
(4)材料四反映了汉文帝、汉景帝的什么思想?他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这一思想?历史上,怎样称呼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