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自秦汉以来,中国政区都以“山川形便”为惯例划分,通常以大山大河作为政区的边界。但是元朝在划分地方行政区划时,打破以往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藩镇制
D.行省制
3、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不属于这一时期书法家的是( )
A.黄庭坚
B.米芾
C.蔡襄
D.李清照
4、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
A.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全城
B.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
C.吴三桂引清入关攻入北京
D.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沈阳
5、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
B.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C.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
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6、英语单调“china”原意就是瓷器的意思。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被奉为“瓷都”美誉的是
A.邢州
B.定州
C.越州
D.景德镇
7、每年全国“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两会”代表都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的意见和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以下制度中,体现朴素的民主观的是 ( )
A.禅让制度
B.世袭制度
C.分封制度
D.册封制度
8、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壁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牡丹亭》
9、我国的农业生产源远流长,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包括( )
①种植农作物 ②饲养家畜 ③学会用火 ④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⑤城市出现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⑤
10、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
A. 郑和下西洋
B. 玄奘西游
C. 鉴真东渡
D. 张骞通西域
11、《大国海图人物志:金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历经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中介绍的内容
A. 讲授佛经 B. 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等科技知识
C. 传播中国的绘画等文化知识 D. 《大唐西域记》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语出自
A.孔子 B.苏武 C.孙武 D.孟子
13、孔子曾描绘了他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下列哪一制度打破了这种理想会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选举制
1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控制描述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等级制 D.分封制
15、“光武中兴”指的是
A.汉高祖统治时期
B.汉文帝统治时期
C.汉武帝统治时期
D.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
16、青铜器体现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商代铜爵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西周利簋
17、他是南北朝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他是( )
A.刘徽 B.祖冲之 C.王羲之 D.顾恺之
18、完全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
A.半波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9、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惊”主要体现在甲骨文是( )
A.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B.刻在龟甲和牛羊兽骨上的文字
C.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D.我国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
20、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的小说是(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三国志》
21、朝代接龙: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正确填入空格内
A.三国 B.夏 C.南北朝 D.秦E.东汉F.商
22、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还实行________官营、专卖。
23、北宋实行(_____)政策抑制了武将跋扈,兵变政移现象的发生。
24、________(人物名字)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董仲舒“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学说,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5、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描述:“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书中所描述的技术是___________。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人是______。
(2)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______主持修建的。
(3)为沟通中外文明,开辟“丝绸之路”的人是______。
27、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________”;各学派之间在思想上、政治上展开激烈的辩论,思想文化呈现繁荣局面,史称“________”。
28、宋真宗时,辽和北宋议和,双方签订了______,形成了长期和平的局面。
29、西周的行政制度是_____;秦朝开创的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模式是_____。
30、约_________年,汤建立商朝。_________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1、①孔子 A.休养生息
②刘邦 B.有教无类
③嬴政 C.派人赴台湾
④孙权 D.统一文字
32、列举隋朝大运河连接了哪五大水系?
33、材料 图片
(1)根据材料指出图片所示的水利工程名称。
(2)小明说:战国时期修建的这一水利工程使华北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