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反映了苏州和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谚语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唐朝
B.隋朝
C.北宋
D.南宋
2、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 )
A.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的房屋里
B.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C.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D.他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大败匈奴的名将是( )
A.窦固、窦宪 B.卫青、霍去病 C.蒙恬、霍去病 D.卫青、窦固
4、 1976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为了纪念祖冲之下列哪一方面的贡献
A.在圆周率方面的贡献
B.发现了月食的原因
C.写成《齐民要术》一书
D.写成《水经注》一书
5、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是一部( )
A. 地理学著作 B. 药物学著作
C. 工艺百科全书 D. 农学著作
6、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如图所示),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他
A.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
B.解决了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C.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
D.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7、汉朝初年,出现人肉相食的惨状,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经过几十年苦心经营,公私仓廪具丰足,米价最低达到每石数十钱。后世评价这一时期“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中“这一时期”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旌旗猎猎,曹军挥师南下,孙刘联盟,隔江对峙,诈降火攻,曹操败走华容道。材料描述的这场战役发生在( )
A.公元2世纪初
B.公元2世纪末
C.公元3世纪初
D.公元3世纪末
9、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以下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A. 佛教传入中国 B. 道教在中国兴起
C.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D.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10、下列水利工程,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沃野,在2008年的汶川8级大地震中没有损毁和垮塌,至今仍然起着防洪灌溉作用的是
A. B.
C. D.
11、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的研究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为( )
时间 | 事件 |
280年 | 灭孙吴,完成统一 |
291年 | 八王之乱,元气大伤 |
316年 | 长安失守,被匈奴人所灭 |
A.南北统一的进程
B.游牧民族的南迁
C.西晋的短暂统一
D.政权分裂的加剧
12、成由俭败由奢”是中国流传已久的古训。西汉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华,出现了一个盛世局面,史称
A.休养生息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大一统局面
13、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 ( )
A.山西大同
B.陕西西安
C.河南洛阳
D.甘肃敦煌
14、“……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最早提出实施这些措施的是
A.秦国 B.齐国 C.楚国 D.燕国
15、某学生在历史活动课中,展示了下图所示的三幅纪念馆(碑)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国家统一
B.变法图强
C.抗击侵略
D.民主革命
16、在下图所指的古代战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
A. 北方军队不习水战
B. 北方军队以寡敌众
C. 北方军队流行疾疫
D. 南方军队战术得当
17、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 )
A. 秦朝三公九卿制 B. 西汉中朝制度
C. 唐朝三省六部制 D. 清朝军机处
18、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 )
A.绿林起义
B.赤眉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19、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来自青铜器“何尊”。这说明中华文明( )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B.中华文明一成不变
C.中华文明兼容并包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下列选项与其无关的是( )
A.皇帝年纪太小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的危害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1、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管控,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
22、杰出人物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他完成了国家较长时间的分裂,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他是_______。
(2)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实行天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他是____________。
(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她的称赞,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是她的功绩。
她是________。
(4)他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他是_________。
(5)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此人是_______。
23、中国最早的纸币产生地是________
24、根据提示写出人物。
(1)三国时期,魏的建立者是 。
(2)西晋的建立者是 。
(3)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南朝科学家是 。
(4)“书圣”指的是 。
25、玄奘西行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成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献。
26、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____、西至___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27、元朝时,________令人开凿了两段新运河,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________。
28、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____,改国号为_______
29、甲骨文字诞生于______________代。
30、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自然灾害频繁爆发。184年,终于爆发了________等领导的农民起义,该起义被称为________。
31、将相关的国家或人物与战役名称进行搭配,将搭配的序号和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1)阪泉之战 A. 齐、魏
(2)牧野之战 B. 商纣王、周武王
(3)马陵之战 C. 秦、赵
(4)涿鹿之战 D. 炎帝、黄帝
(5)长平之战 E. 蚩尤、炎黄联盟
32、根据给出的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
(1)“人文初祖”指的是:
(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是:
(5)被称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的是:
(6)秦朝时,大力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的大将是:
(7)秦汉之际统一蒙古草原的首领是:
(8)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里有森林媒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摘编自《松花江上》
(1)材料一中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该事变造成了怎样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事变的影响。
材料二 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有任何意见和利害的差异,无论各军队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为,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式力等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1935年)
(2)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归纳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主张。
材料三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3)举出中国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两例著名战例。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