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六月在依依不舍中渐行渐远,七月的脚步早已纷至沓来。七月,你好!
B.只有缺乏智慧的人才会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强词夺理。
C.虽然这段记忆已被尘封多年,但毕竟刻骨铭心,只要有人一提起,我仍然会感到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对物质享受从不刻意追求。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2、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B.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课文《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
C.闻一多,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D.傅雷,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特见解,《傅雷家书》就是其代表作。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官永州期间所写,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古人讲究籍贯、姓名、字号,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表明籍贯(常熟);“王”是姓,“毅”是名,“叔远”是号;“甫”是男子美称,多附于号之后。
D.《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如“白羊肚手巾”“羊羔羔”等,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同学们应端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
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C.深秋的苍山,是人们欣赏美景、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5、诗歌阅读
早发
唐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从格律上看,《早发》属于诗歌中的_______,请指出该诗中的对仗句。
【2】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6)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7、读完名著《傅雷家书》后,同学们摘抄了自己感触颇深的句子,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汇总如下。
(1)从上面四个主题的句子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个,简要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我选择的主题是:____________我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
(2)殷殷嘱托、谆谆教诲,傅雷先生的家信是蕴藏着无穷人生力量的宝藏。请仿照下列句子,为本书再撰写一句推荐语。
立家国情怀,一封封书信如同光明永恒的航标,指引着我们奋进之路的方向;
明艺术追求,一封封书信如同晶莹剔透的明镜,照映着我们虔诚秉持的初心;
8、亲情的呼唤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的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的启事,有人把儿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查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京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我们喊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亲亲”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额中已是重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300元!
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800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任杰、艾荷花
2006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爸妈妈”,是生前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一个大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该干啥的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了出来,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不幸,我们老夫妻两个儿子于五年前丢失——他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到过我们的家。我们的儿子28岁,西装革履,背头长,因担任包工队的头头儿,活得十分潇洒。他最大的爱好是喜欢养狗,有狗就会有他!
现在,我们老两口均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生活窘迫,衣食无着,急需有照料。我们不求鸡鸭鱼肉,不求鲜奶果汁,只要粗茶淡饭,只要温饱而已!
B.儿子,回家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烦请各位乡邻帮我们一把,协助我们把儿子找一找——告诉你一条线索,到狗群里找他!
寻儿人:任老栓夫妻
2006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这则启事,照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则启事写得及时贴得及时,占的位置也好;有的说这启事写得有毛病吧?既然是寻人,为什么不把被寻的人的名字写出来?
C.你只写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1】小说标题“亲情的呼唤”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两则启事提供的信息,你觉得任杰是个怎样的人?
【3】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横线句,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分别用一个短语回答)
【4】寻物启事中,老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活得十分潇洒”。读完小说后,你认为任杰、艾荷花活得“潇洒”吗?为什么?
【5】小说用两则启事展开故事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寻狗?寻人?老人能寻回自己的儿子吗?请展开想像给小说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局(100字左右)。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水遇见悬崖,就有了瀑布,树木逼见岁月,就有了煤矿;手指遇见键盘,有了音将;思想遇见纸张,有了文章;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朗读者》第一期
这些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字数在600字左右;(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