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携带 帷幕 白羊肚 撺掇起来
B.震憾 燎原 马前卒 大彻大悟
C.战栗 偏僻 煕煕然 人情事故
D.家眷 郧石 暖融融 销声匿迹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B.线上学习期间,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和选择电子产品,确保科学用眼。
C.是否注重生活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D.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明水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炽热(zhì) 镌刻(juān) 骤雨猝至(cuì)
B.仲裁(zhòng) 着舰(zhuó) 解剖(pāo) 惨绝人寰(huán)
C.脸颊(xiá) 黝黑(yǒu) 锃亮(zèng) 杳无消息(yǎo)
D.翘首(qiáo) 教诲(huì) 承载(zài) ##dot## 殚精竭虑(dān)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首先是在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存在的损耗现象。
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应充裕,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③当前我国粮食损失浪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④再一方面是消费环节浪费,主要存在于商业餐饮、公共食堂和家庭饮食三个领域。
⑤目前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
⑥但我国粮食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状态。
A.⑤③①④②⑥
B.②③⑤⑥①④
C.⑤⑥①④②③
D.②⑥⑤③①④
5、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篇以“东皋”“薄暮”“望”(去掉顿号)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
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去掉句号)”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 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
D.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牧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2】《野望》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6、古诗文默写。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5)“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色两个角度勾画出激烈战斗的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是国生物学家 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 》。
8、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以下各题。
做人别心穷
①集市上,卖西瓜摊位前的牌子上写了几个字: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一个农妇问瓜贩:“尝了不甜怎么办?”瓜贩回答:“不甜就不买呀,尝了的就算是白送了。”话音刚落,农妇伸手招来3个孩子,从大到小站一排,每人拿了一块西瓜,开始“品尝”。吃完后,农妇拿手背一擦嘴,留下一句“不甜”,便领着孩子离开了。一旁的群众看傻了眼,瓜贩倒是不气不恼,只是摇摇头说:“做人还是不要心穷为好啊。”
②“做人别心穷”,这是李婶常说的一句话。李叔去世的早,李婶独自拉扯两个孩子长大,艰难可想而知。虽然如此,李婶却和村子里的其他妇女不太一样。那时候常常有小贩走街串巷卖东西,常常有人借“先尝后买”之名享口腹之欲,不仅自己吃,还让孩子们也一一“品尝”。李婶从来不去,也不准自己的孩子去。孩子们很委屈,不要钱,还能解馋,多好。她严肃地告诉孩子,没打算买就别尝,这小便宜咱不占。
③李婶家的儿子在城里读了中学,有人悄悄“点拨”李婶,给孩子申请一个贫困户名额,就能得到好几百元的补助金。李婶却摇头,说自家的条件不符合。来人继续说,你写个申请,在村里盖个章送到学校就行了,这种事没人会去较真的。李婶还是摇头,把名额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④后来,因为拮据,李婶的儿子没能继续读书深造。很多人直叹可惜,李婶却没有抱怨,坦然地遵从儿子的决定,送他去一家饭店里做学徒。没想到几年后,儿子竟然自己开了一家饭店,而且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⑤一次,和李婶的儿子聊天,我得知,在饭店里打工挣到第一笔工资后,他没有像其他学徒一样,给自己买新衣服或者吃一顿大餐,除了给李婶买了一套衣服外,他把剩下的钱全部借给了一个打算创业的工友。那个工友问很多人借钱,没有人愿意借给他,因为大家赚钱都不容易。不过,人们还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原因——把钱借给你,到时候你发达了,我心里能舒服吗?
⑥但李婶的儿子不这样想,他说:“________。”而后来,李婶的儿子从打算辞职开饭店起,身边就有很多好友帮着打点各种事情,让他省了不少钱和精力,现在饭店的很多顾客都是朋友们口口相传闻名而来的。
⑦不得不说,李婶的儿子能有今天的成就,和李婶从小的教育分不开。他深谙“做人别心穷”的道理,有原则、不占小便宜,而且眼界宽、格局大,所以他会乐于助人,也能抓住很多机会。做人别心穷,自有大气象。
在班级组织的“世相人生”主题活动中,佳佳同学分享了《做人别心穷》一文,并提出了两个问题。
(1)想象一下李婶的儿子当时说的话,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不少于40字)
(2)此文将发表在学校的《文苑》杂志上,要配上一段评论性文字。请你完成这个任务。
写作提示:①从语言表达、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或写作手法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写: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9、以下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题目:《他(她、它)让我感到______________》
(2)学校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