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次讲演》《回延安》《壶口瀑布》作者依次是闻一多、贺敬之、梁衡。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是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例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C.《登勃朗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昆虫记》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
D.《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2、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B.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他写的《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D.罗素,法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我国网民至少9.4亿人以上,互联网普及率约达到67%。
修改:删掉“约”。
B.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许诺。
修改:“许诺”改为“承诺”。
C.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为世界谋和平、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
修改:“世界谋和平”与“民族谋复兴”调换位置。
D.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场保卫战为标记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亿万百姓关注的焦点。
修改:“标记”改为“标志”。
4、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是儒家学派奉为经典的著作之一,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C.《<礼记>二则》中《虽有嘉肴》运用“对偶”的方法,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大道之行也》则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明了道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愿望。
D.骈文又称“四六文”,有“骈四俪六”的特点。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都属于骈文。
5、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①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①指荆襄和东吴一带。
【1】第二句中,“(1)_____________”点明眼前事,“(2)_____________”写眼前景。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2】画线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
6、按课文原句填出正确的句子来。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传》
(3)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4) ,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山坡羊 潼关怀古》
(6)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表达热泪纵横之态,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 。
(8)行到水穷处, 。《终南别业》
(9)人生在世不称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0)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做 , 。
7、名著阅读。
它体型矫健,上衣雅致,体色淡绿,薄翼修长,显得优美而典雅。它没有凶残的大颚,反而小嘴尖尖;脖颈柔软,三角形脑袋,左右旋转,俯仰自如,一副安详之状。它的腰肢长而有力,有助于举起捕捉器,去捕捉猎物,而不是坐等送死鬼。腰肢内侧饰有一个美丽的黑圆点,中心有白斑,圆点周围有几排细珍珠点作为陪衬。
它的大腿更加的长,宛如扁平的纺锤,前半段内侧有两行尖利的齿刺。里面一行有十二颗长短相间的齿刺,长的黑色,短的绿色……
小腿与大腿有关节相连,伸屈非常灵活。小腿也是一把双排刃口的钢锯,齿刺比大腿上的短,但数量更多更密。
(1)这段话节选自《昆虫记》,描述的动物是________。
(2)这种动物不仅专吃活食,还善于利用“________”(战术名)制服敌人,并且能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笨拙的土豆
①十年前的秋天,我在火车上偶然遇到一位男子。他当时在翻的一本《梵高画册》吸引了我。我们渐渐攀谈了起来。我说我喜欢的是梵高那一系列自画像。“那么,梵高有张早期的画作有没有引起过你的注意呢?”对面的他说。“不,你不会注意到它的。”他还没说出是哪一张,就又遗憾又充满肯定地说。临下车前,这个男子把这本边页已经翻得有点微微卷起的《梵高画册》送给了我。正是在这画册里的中间某页,有他着重提到的那幅画:《吃土豆的人》。
②那些我忽视惯了的、生活中无以计数的、我眼中无比笨拙的土豆,就这样经由一幅百多年前的画作的引领,重新进入我一直睁开却始终有盲点的视线。现在,这幅《吃土豆的人》,我闭上眼睛即可回忆起画中任意一细节,它那么悲伤刻骨,却又坚韧不拔。
③画面正中是一盏悬挂的昏黄油灯,使整个画都带着深褐色的凝重。灯光下,一家五口正围桌而坐,木纹餐桌上摆放的,正是还冒着腾腾热气的一大盘土豆。热气袅袅地上升到他们的头顶。一个老太太正把一个特大个的土豆递给那主妇模样的人,仿佛在赞赏地说:“瞧这一个,多大个啊!”主妇则低眉筛着茶,她的粗眉有些皱起,可能有点不耐烦眼前这样的生活了,却又依然惯性地深思着这样的生活该怎样才可过得更如意更体面些。主妇的对面是一家之主,他也许是个矿工,手指叫煤炭染得发黑也懒得去洗洗。他凝望着老婆,好像要跟她商量什么事情。而另一个戴头巾的女人又凝望着他。一个穿裙子的姑娘,身形要娇小些,背对着我们。他们的手关节都出奇地大,骨节突着。你知道,那样的手是可以把食物或茶壶抓得很牢的,也可以把生活抓得很牢。他们的鼻翼也很宽,鼻孔粗大,他们的呼吸一定是粗重的。劳动,改造一切,包括人的呼吸。
④五个人非常均匀地分布在这幅画中,毫无疑问,人人都会说,他们是画家梵高所关注的主题。可是,在我看来,桌上仅有的那一大盘土豆,也是梵高眼里的主角。这个五口之家,土豆是他们的餐桌主题,日复一日的主题。这一幅画里,有笨拙的男女,笨拙的土豆。或许可以说,有着一个劳动之家全部的笨拙不堪的生活。
⑤据说弟弟提奥一见到这幅画,就鼓动哥哥拿去沙龙参加展览。但是梵高回信说:“我想清楚地说明那些人如何在灯光下吃土豆,用放进盘子中的手耕种土地……老老实实地挣得他们的食物。我要告诉人们一个与文明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一点也不期望任何人一下子就会喜欢它或称赞它。”
⑥我开始爱上吃土豆。煎、炒、炖、煮;单独吃,或搭配其他食物吃;当饭吃,当菜吃。土豆那满满的淀粉里,还有着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清香。
⑦我开始探究土豆的成长。大多数蔬果,都是裸露在空气与光线中,它们一生都与风与阳光打情骂俏着,最后用碧绿的、红彤彤的颜色告诉人们:我熟了,来吃我吧!只有土豆、红薯,那不多的几样,从春到秋完全埋伏在泥土之下。命中注定它的工作就是在漫长的黑暗里沉默与积蓄。
⑧有时想,土豆做梦吗它的梦是黑色的还是彩色的有时还想。土豆在出土以前。它的个大个小连种植它的农民也猜测不出,它们在土地里默默积蓄着。直到出来的那天,才是谜底揭晓的日子。
⑨有一回,我看到介绍苏联的一个电视片。在地广人稀、粮食永远不够的苏联,产量极大的土豆成了人们唯一的救命粮。我还听说,在20世纪60年代最初的那三年,饭蔬最为匮乏的冬春之际,土豆挺身而出,养活了整个北方。每一次听了这些,我总是热血沸腾地想,如果有机会,我应该去种植至少一季土豆,去观察、了解、亲近那些披着大地色外衣的土豆。那些外表粗糙、内心扎实的土豆,那些在市场的菜堆上与人们的菜篮中笨拙地滚动的土豆,那些养育生活的土豆。
⑩有时我吃着土豆,会想起火车上偶遇的那个人。他当时那么坚定地指出我会忽略梵高那幅《吃土豆的人》,也许并不是他的武断,而是他看出了当时的我,是个过度追求纤细生活和纤细内心的人。这样的人,无法在泥沙俱下的生活里立住脚,无法将生活的本质看得更清晰,无法像个伟大的旅行家一样在生活的沙漠里走得更深更远。这样的人,需要吃更多笨拙的土豆,与更多笨拙的人往来,过更多笨拙的生活。
(作者:王晓丽)
【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情节。
偶得画册——A_________——爱吃土豆——B__________——听闻故事——思种土豆
【2】第②段中,作者回忆这辐名画的“任何一个细节”时,觉得“它那么悲伤刻骨而又坚忍不拨。”请结合第③④段的具体描写,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出了这幅画的“悲伤刻骨”“坚忍不拔?”
【3】请自选角度赏析第⑦段、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大多数蔬果,都是裸露在空气与光线中,它们一生都与风与阳光打情骂俏着,最后用碧绿的、红彤彤的颜色告诉人们:我熟了,来吃我吧!只有土豆、红薯,那不多的几样,从春到秋完全埋伏在泥土之下。命中注定它的工作就是在漫长的黑暗里沉默与积蓄。
(2)如果有机会,我应该去种植至少一季土豆,去观察、了解、亲近那些披着大地色外衣的土豆。那些外表粗糙、内心扎实的土豆,那些在市场的菜堆上与人们的菜篮中笨拙地滚动的土豆,那些养育生活的土豆。
【4】本文的题目“笨拙的土豆”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9、请以《你是我最感激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