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每首八句,两句一联,计四联。律诗的二、三两联分别叫颈联和颔联。
B.“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一句的主干是“我们看着小牛犊”。
C.“沐浴春风”“大雨滂沱”“直挺秀颀”“密不透气”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骈文,又称“骈体文”,盛行于南北朝,最大的特点是讲求对仗,富有节奏感。
2、选出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一项( )
A. 苦心孤诣做学问,妙笔生花绘文章。
B. 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李维一表示,台湾记者来大陆采访,凡是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相关手续的,就不存在什么“黑名单”的问题,都是名正言顺的。
C. 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怎样,我们将刮目相看。
D.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索然无味中虚度。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春节期间,微信“抢红包”活动吸引万千公众疯狂参与的原因是由于其玩法简单、新鲜、刺激。
B.自贸区的成立翻开了南沙新区发展的新篇章,为其经济转型,快速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
C.南沙新区将修建商务机场,并形成专业的服务链,包括商务机的保障、维修、停放等服务。
D.为了避免节假日期间道路交通不拥堵,南沙区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4、“我叫他老徐——教育部长——因为苏区里每一个人都这样叫他。虽然六十一岁正好是东方各国最高政府官员的平均年龄,但在红色中国里,一跟别人比起来,老徐却像一个年老的祖父了。”老徐是谁?( )
A. 徐特里 B. 徐特立 C. 徐建国 D. 徐秋白
5、诗歌阅读,完成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下列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湖水平”意思是:八月湖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接。
B.“气蒸云梦泽”意思是,云梦泽水气蒸腾,茫范一片。
C.“端居耻圣明”意思是:闲居在家,还想着报效圣上。
D.“徒有羡鱼情”意思是: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B.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开端,巧妙设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愿。
C.“欲济无舟楫”一句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正如诗人想从政却无人引荐。
D.“垂钓者”指孟浩然本人,诗人发出希望得到丞相张九龄举荐的呼吁。
6、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4) ,松柏有本性。(刘帧《赠从弟》)
(5)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6)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7)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 ,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刘禹锡用诗句“ , ”来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然后作答。
(1)蜚声中外的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誉为“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小说的主人公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史诗性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被视为精神楷模。请结合保尔的经历,举一例谈谈保尔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街,铁的手
李小米
①包浆浸透的狭小砖屋内,炉火发出轰鸣声,炉膛里火苗蹿动,一个铁器在炉火中烧得通红。
②一个壮实如铁墩的中年汉子把锻打的蔑刀从火中熟练夹起,放到铁墩上,大锤不断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尔后,中年男人把锻打的蔑刀放到转动砂轮机上抛光,使其光滑上瞬间铁花四溅,男人成了在铁花飞舞中的人。
③铁匠叫陈顺炳,他是老街家喻户晓的人。
④老街人常叫他顺娃子,街坊人家里的剪刀、菜刃、砍刀磨钝了、生锈了,上街溜达到顺娃子的铁匠铺子里回个炉锻打一下,或在砂轮机上抛光打理一下,一把刀又重生一般闪闪发亮。
⑤街坊邻居们哪家有事,只要吩咐一声,陈顺炳也是随喊随到,忙乎着跑前跑后地张罗。老街人说,这个打铁的顺娃子啊,是大家的亲戚。听了这些话,陈顺炳发自内心地喜乐,他觉得,被街坊们需要,也是他的人生价值体现。
⑥老街的居民樊大哥说,要是哪天没听到铁匠铺子里这叮叮当当的声音,心里就会空落起来,平时打铁时,樊大哥和几个老街居民常常趴在门框边,怔怔地望着陈顺炳打铁。
⑦铁锤声里,人一天天老去,白发在两鬓泛起,老街的光阴开始泛黄。
⑧一件件锻打的农具,犁、耙、锄、镰、镐从铁匠铺子里启程,伴随着农人匍匐在大地上播种收割时前仆后继的身影。一把把锻打的炊具,菜刀、刨刀、铁勺、铲、瓢,走进百姓人家,伴随着大间烟火蒸腾弥漫。
⑨陈顺炳跟随父亲打铁,是11岁那年,铁打的年月,今年有 39个年头了。那年有一天,小学尚未毕业的陈顺炳来到铁匠铺子里看父亲打铁,父亲光着上身,身上斑痕点点,那是铁花扑到身体上烫伤留下的痕迹。
⑩疲惫的父亲叹息说,跟我学打铁的徒弟,越来越少了。儿子顺口说:“爸,我来跟您学打铁。”父亲愣了愣问:“娃娃,你说的话可当真?”儿子握了握拳头说:“爸,我就喜欢跟着您打铁。”于是陈顺炳被父亲收为家传徒弟开始了他的打铁史。
⑪父亲一手一手地教,父子俩一锤一锤地轮番敲打。这家铁匠铺子里,父子俩在铁花飞扬中一直相随相伴。
⑫父亲离世前夕,陈顺炳把一把铺子里锻打的菜刀带到父亲病床前,气息奄奄的父亲摸着锋利刀刃,喉管里发出咕噜咕噜响,如铁匠铺子里鼓动的风箱声,父亲艰难挣扎中终于说清楚了一句话:“是把好刀!”老铁匠的父亲,一直担心着这祖传手艺会在儿子手里失传,但儿子的手艺最终没让父亲失望。
⑬工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让打铁这种传统手艺濒临灭绝。
⑭这些年来,老街的人都帮忙给陈顺炳口口相传打“招徒广告”:“跟老铁匠学手艺,免费。包学会,学徒期间发工资,包伙食。”前前后后来了几个人,但干不了几天,就走人了,实在是吃不了那份苦。特别是在夏天,铁匠铺子里俨然就是一个小火炉,闷热得要把人像铁一样融化。
⑮2020年7月里的一场特大洪水,临河老街全线淹没,陈顺炳的铁匠铺子也受到了洪水袭击,洪水退去后,樊大哥和街坊邻居们帮忙清除铺子里的淤泥,忙碌了整整一天。事后,陈顺炳打算请他们吃个饭表示感谢之情,还没等他把话说完,老邻居们摆摆手说,不用,不用了。
⑯半个月后,铁匠铺子里又炉火熊熊,锤声悦耳。炉火铁花映红了脸,看着陈顺炳挥舞着铁锤打铁,老街的节奏又返回来了。
⑰去年秋天的一天晚上,陈顺炳和巷子里几个老友坐在老街河流上那座百年石拱老桥上闲聊,那次我也在场。
⑱陈顺炳说,他这一辈子,就做了打铁这门事,因为他这个打铁的手艺,上面还给他颁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证书,但这门手艺眼看后继无人了,自己感到对不起父亲,心里急啊。
⑲陈顺炳把身子俯在桥身上,我听他喃喃自语道,打铁,打铁,我还是希望有个传人。
⑳陈顺炳的铁匠铺子,这些年来实行的是盐巴一样的良心价。有时,几个山里老农人拿着旧农具笑眯眯地来到铁匠铺子,经过锻打后重现光芒,他们问如何收费,陈顺炳依然是那句口头禅:“你随便给点就是。”
㉑在铁匠铺子里,我有一次看见疲倦的陈顺炳给自己点一支烟,他正跟人说话,打火机的火苗舔着他的手背了。我惊喊道,火,火!陈顺炳却丝毫没觉得疼。
㉒我和他交往这么多年,那天才第一次打量着那双抡起铁锤千锤百炼的双手,皲裂之中满是老茧覆盖。那挂在铺子里的衣服,也到处是铁火溅过的火孔。
㉓这双匠人之手,锻打之中火种绵延,隔绝着喧嚣。传承着一门古老的纯粹手艺,传递着人间的温度。
【1】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结合语境,赏析下面的语句。
平时打铁时,樊大哥和几个老街居民常常趴在门框边,怔怔地望着陈顺炳打铁。
【3】选文⑨—⑫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4】选文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9、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某些东西:登泰山看黄河,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名山大川的雄奇与秀美:读唐诗学宋词,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与精深;上电脑玩手机,我们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科技带来的方便与精彩……
请以《我感受到了 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