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答嘴鼓,是流传于闽南地区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因其诙谐幽默、通俗易懂,所以深受百姓喜爱。
B.鱼贩子说:“鱼货能否卖出高价,原因之一是风浪越大越值钱。”
C.通过对chatGPT的不断升级与强化,使人们的办公效率提高了。
D.在宽敞整洁的体育路上,迎面走来了两个湖滨中学的同学。他们意气风发,他们朝气蓬勃。
2、请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要在海量搜索结果中精确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具备筛选信息和快速浏览的能力。
B.从深海载人技术到量子保密通信,从“天眼”到“悟空”,中国对科学和技术“无人区”的探索日渐逐步成为常态。
C.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之后,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又成为一股综艺。
D.2018年,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邵阳市第二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3、对下列句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一句中“在世界桥梁史上”是状语。
C.“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一句的主干是“他不吵嘴”。
D.“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一句是陈述句。
4、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得志,与民由之 由:遵从
B.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C.惩山北之塞 惩:惩罚
D.上自劳军 劳:慰问
5、“勇往直前”小组选择了辑录古诗的任务,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应任务。
小组成员都是柳宗元的粉丝,他们希望编写一本《子厚诗选》,辑录柳宗元各时期所作的诗歌,展现柳宗元的人生轨迹。以下是他们找到的其中两首诗歌:
| 诗歌内容 | 注释 | 背景资料 |
诗歌一 |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②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 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②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③夜榜:夜晚航行。 |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便迁居此地,并改名为愚溪。 |
诗歌二 | 重别梦得① 【唐】柳宗元 二十年②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 ①指刘禹锡,“梦得”是他的字。 ②二十年:实为二十二 年。 | 柳宗元和刘禹锡在贞元九年(793)同时进士及第,踏上仕途。二十多年来,他们在永贞改革的政治舞台上力革时弊,后又同时遭遇两次贬谪, 令人唏嘘不已。 |
(1)以下是柳宗元的人生轨迹,小组成员不知道《重别梦得》创作于哪一时期。请结合表格内相关信息,帮助他们分析判断。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田居生活,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6、按课文原文填空。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王绩《野望》)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6)老骥伏枥,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7)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禄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阔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
(1)本段文字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____的一封家书中的一部分,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德艺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2)文中有两处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_______应改为______ ②_________应改为______
(3)傅雷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4)腰封,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装饰物,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请从书的内容、影响等方面,为《傅雷家书》写一段腰封推荐词,50字左右。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和父母一起包书皮儿
①有些事情我们不如父母记得清楚,比如包书皮儿。
②我妈饭后闲逛,一家文具店在醒目的位置摆了一溜花花绿绿的书皮儿,她拿起来端详半天,看着我说,书皮儿都有卖的,现在的孩子真幸福。
③这是我妈评价一件东西的典型句式,要么忆苦,要么思甜,要么兼而有之。文具店里触感良好、精致漂亮的书皮儿显然切中了她回忆的要害,“你上学的时候,衣服都要自己做,哪里还有书皮儿卖?”
④回溯二十年,在时光隧道的那边,书皮儿尚需手工制作,包书皮儿考验的是一个家庭的综合实力,父母的手巧不巧、字写得漂不漂亮,全在包好的书皮儿上。
⑤刚发下来的新书都一个模样,平平整整,哪儿哪儿都透着新鲜,拇指扣住书边再依次放开,看着一页一页的纸从指腹上滑过,油墨香扑鼻而入,一点都不像旧课本那么烦人。放学以后,每个人都珍而重之地把新书带回家,交给父母进行特色包装。
⑥那时我们家住的是平房,在小院东边的窗户下面,摆着一张四方饭桌,那是包书皮儿的理想场所。晚饭用不着妈妈三番五次地催,我吃得特麻利,收好空碗之后就巴巴地盯着父母,生怕他们耽误时间。
⑦我妈现在都记得,懒闺女突然就成了小堂倌,收拾桌子、扫地、洗碗,像条小尾巴一样跟着她在厨房进进出出,就等她放话“去把你的书拿出来吧”。
⑧接着,之前攒好的牛皮纸和挂历纸就上了桌。我依着好恶把书和纸一对一地搭配好,尽管挂历纸都要翻到白的那一面,但最好看的一张还是要留给语文课本。然后,就老老实实地坐在板凳上,看我妈先把纸摊平,沿着书脊压出轮廓线,对准上下书线各剪一个豁口,折回去,再沿线包住封面和封底。
⑨这个流程,我看了无数遍,但从没有完美地复制过,实在是机关重重。比如,那两个豁口,剪子下去的角度要一致,太宽则不精致,太小则不大方,如果剪子不小心越过了边线,哪怕只是一点点,书边也会很不整齐。
⑩有时候,形可以乱真,但老是差那么一点正品的神韵。就跟做菜一样,你看似掌握了所有的秘诀,知道什么时候放盐,什么时候加水,却总也做不出妈妈的味道。
⑪我妈包的书皮儿堪称完美,书皮儿上的六条线横平竖直,每个地方都严丝合缝,漂亮极了。等她把所有的书包好,我就去院子外面找我爸,让他回来给我在书皮儿上写“语文”“数学”和名字,以确定他闺女对这本书的所有权。
⑫非他不可。我爸的字跟我妈的手工一样好,他从小习字学画,哪怕就是书皮儿上的五六个字,也能看得出功力不凡。彼时,同学老师问一句“谁给你写的书皮儿呀”,都能让我激动半天。
⑬这个时候,他正在路灯下专心下棋。我催完了就在旁边守着,看他走马吃车。越等越烦,越等越委屈,心里总会愤愤地想,以后自己写,再也不求你了。我练字的念想此刻最为强烈。等他杀完棋回到院子里,坐在那个小饭桌上的台灯下,用硬笔在挺括的牛皮纸面上动笔的时候,我刚刚下的决心就嗖地不见了。
⑭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书皮儿成了我向同学老师展示父母的“窗口”,还有什么能比手巧的妈妈、写字漂亮的爸爸更能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呢?虽然它会慢慢变旧,书角磨损,最终被揭掉,但是,当我爸真的拒绝给我写书皮儿的时候,仿佛拄双拐的人突然失去了倚仗,难免惊慌失措。
⑮至于我是先哭后闹,还是后来以绝食相逼,我爸通通不理,他认为只要会写字了,这事就该自己干了,根本不管我当时的字跟痉挛的蝌蚪一样,奇丑无比。
⑯我妈在这件事情上的立场非常表里不一,表面上跟我同仇敌忾,实则跟我爸一伙:咱们书都能自己包好,还怕写字?练好了,才不找他呢!
⑰再后来,我们用上了流水线上生产的书皮儿。院子里的小圆桌,那些白的黄的纸,还有路灯下等候的时光,我妈的手艺和我爸的字,连同包书皮儿这件事彻底成了回忆。
【1】为了求得父母给我包书皮,我有哪些不同于往常的特别表现?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第⑩段画线句中的“神韵”,你如何理解?
【3】从之前父母合力承担包书皮的任务,到后来明里暗里地拒绝再给“我”包书皮,你读出了什么?
【4】请你说说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9、题目:渴望得到____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记叙文。②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