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佛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天的青年担负着在本世纪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B.每一次大型活动结束,人走垃圾留,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待落实。

    C.五·四青年节,环江高中高三年级以“与人生对话”为主题的十八岁成人礼仪式。

    D.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的精彩演奏戛然而止,但我的耳中还回响着那美妙的乐声。

    B.辽阔无际的乡间,一片片鲜黄亮绿的油菜花田,让人叹为观止

    C.冬去春来,夏隐秋至,周而复始,这便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D.妈妈心灵手巧,我破了好几个洞的校服竟被她缝补得天衣无缝

  •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幸运之神的闪光犹如天空中的银河,虽然它由大量 的点点繁星组成,可是整体来看却清晰明确,辉煌 ,所以,美德的积累不会因为其过于平凡琐碎而 ,正相反,恰恰是因为那些许许多多小的成就与优点,使他们的拥有者最终走上幸运的康庄大道。

    A.微弱   灿烂   无可厚非

    B.微小   璀璨   无可厚非

    C.微小   灿烂   无足轻重

    D.微弱   璀璨   无足轻重

  • 4、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静(mì)     (qiè)     不齐(cī)        为人知(xiǎn)

    B.热(chì)   育(yùn)     振聋发(kuì)       惟妙惟(xiāo)

    C.摇(yì)     (táo)     滋暗长(qiǎn)     神采奕(yì)

    D.形(qí)     (qí)       不绝(yì)        坦荡如(dǐ)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

    B.全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本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一唱三叹,回环反复的美感。

    D.本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却直接描写了“伊人”,使其身影无处不在。

    【2】“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个诗句中地点的变换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下面这段话是某同学寒假里阅读了《古文观止》中《滕王阁序》后写的读后感,请根据《滕王阁序》内容填空。

    《序》中最有名的就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那恢宏的气势,让人心为之夺,“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看似朴实无华,却把大自然那股清新、祥和的氛围展露无遗。“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述说着渔人的怡然自得,道不尽自然界的生生不息。“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_______”——读起来字字掷地有声,展露着作者的傲骨,抒发着作者的抱负;“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________。”上帝关上了门,但他会给你留一扇窗……如果王勃不英年早逝,他定会与李杜齐名。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

    走进数字化阅读

    材料一: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2012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其中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4/MP5/PDA阅读等)的接触率等数据引发人们的关注。

    表一:2011、2012年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年度

    手机阅读

    网络在线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光盘阅读

    MP4阅读等

    2011

    27.6%

    29.9%

    5.4%

    2.4%

    3.9%

    2012

    31.2%

    32.6%

    4.6%

    1.6%

    2.6%

     

    表二:2012年18~70周岁国民手机阅读人群的手机阅读内容统计

    内容

    手机QQ等

    手机小说

    手机报

    学习有关的信息

    电子邮件

    比例

    64.1%

    47.3%

    41.1%

    17.1%

    10.2%

     

    材料二: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科技发达会改变阅读方式。尽管纸质阅读呈下降趋势,但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纸质书的阅读量下降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纸质书籍的地位。不论是读纸质书,还是读电子书,最重要的是推动全民阅读,阅读形式其实是次要的。

    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金丽红: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增加了阅读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娱乐化容易让读者忽略阅读的本质,趋于浅薄,而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质传媒的。中国是出版大国,但不是阅读大国。纸媒出版人多出些好书,对阅读内容就有主流的引导。

    作家周国平:青少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 如果这一时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可能终生也难成为一个真正爱好读书的人。网络虽好,但是游戏、聊天、看八卦,信息太多,不及纸质图书让人精神愉悦。

    作家王蒙: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浏览,在速度和精力集中的程度上,与读纸质书是不一样的。这种网络的浏览,有助于信息的民主化、文化的普及和各种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所以我尤其希望我们的青年人,坚持认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更有系统和深度。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新京报》李大超文章: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阅读材料后,谈谈什么是数字化阅读。

    2阅读材料一回答,与2011年相比,2012年我国18—70周年的数字化阅读有什么新变化?

    3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般来说,手机阅读属于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

    B. 对于数字化阅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

    C. 对于数字化阅读,金丽红和李大超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D. 周国平和王蒙论述角度有所不同,但他们对于数字化阅读的态度是相同的。。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数字化阅读有哪些好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虽然时光一去不复返,但人们偶尔还是想回到过去;有人想象回到从前修改原先的决定;有人想象回到事故现场阻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有人想象回到古埃及时期,影响当时各国的局势;有人想象回到战国时期改变当时的历史;等等。

    请以“如果当时……”为题(省略处不必再加文字),写一篇文章,从自己的生命历程或人类的历史发展中,选择一个你最想加以改变的过去时空情境,并想象那一个时空情境因为你的重返或加入所产生的改变。立意自定,字数控制在800字以内。文章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所在学校的教师和教职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