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嚣(xiāo) 锃亮(zèn) 倔强(jué) 舳舻相接(zú)
B.俯瞰(kān) 镌刻(jùn) 炽热(chì) 殚精竭虑(dān)
C.翘首(qiào) 依傍(bàn) 洨河(xiáo) 正襟危坐(jīn)
D.鲜腴(yú) 诘责(jié) 私塾(shú) 惟妙惟肖(xiào)
2、填入下列语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 中,我已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敌阵,横渡长江。
A.坚固 斗争 打败 打垮
B.牢固 战争 战胜 突破
C.顽固 战斗 消灭 冲垮
D.巩固 激战 歼灭 冲破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一个芸芸众生,虽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B. 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
C. 放眼一望,房干山层峦叠嶂、怪石嶙峋,这巧夺天工的美景令人陶醉!
D.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大事。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结构混乱,去掉“让人瞠目结舌”)
B. 海陵岛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成分残缺,在 “游客”后面加“追捧”)
C. 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语序不当,把“发射并研制”改为“研制并发射”。)
D. 对英雄尊重,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搭配不当,“体现”改为“反映”。)
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本诗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B.《关雎》大量运用了叠音(即两字相同)、双声(即两字声母相同)、叠韵(即韵母相同)的词语,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关关形容鸟叫声,窈窕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C.本诗的情感表达真挚热烈,“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钟鼓乐之”等诗句均是诗中男子对心中恋人爱慕之情的直接表白。
D.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6、默写
(1)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4)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
7、教材说《傅雷家书》适合选择性阅读,请结合本书特点和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述两点理由。
8、材料一:
疫苗
①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者毒素、酶、人或动物血清、细胞等制备的生物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疫苗(vaccine)一词就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的用牛制备的疫苗——牛痘苗(vaccine)。
②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这也被认为是疫苗最早的起源。我国《左传》(公元前556年)就有“国人逐瘛狗”的记载,至秦汉时已知应用病犬的脑部敷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此外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成功范例。但真正进行应用的是十八世纪末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他发现接触过牛痘病毒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验,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
(选自《上海中学生报》)
材料二:
疫苗是怎么起效的?
①要理解疫苗的起效原理,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人体的免疫过程。当人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咳嗽、打喷嚏、炎症、发烧,那么说明免疫系统开始工作了。我们所经历的这些反应能够帮助身体消灭病菌。同时这些反应也触发了体内的第二道防线,叫做获得性免疫。有一些功用特殊的细胞,比如B细胞和T细胞,负责对付病原体,记录它们的信息,记忆入侵者长什么样,以及如何消灭他们。
②这样做可以帮助身体为抵抗病原体再次入侵做好准备。但是即使身体有免疫,依然存在风险。身体需要时间来学习和记忆如何抵抗病原体,但是如果身体太虚弱或者太年轻,这些抵抗就会显得微不足道。
③在这些人染病之前,我们可以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这就是疫苗出场的时候了。科学家通过疫苗激发身体中的获得性免疫,通过把灭活的病原体暴露给身体,从而激发身体中的免疫系统。疫苗就是这样工作的,每一种疫苗都有单独功效。
④同时疫苗也分很多种类,首先我们有减毒活疫苗,这些是由病原体本身制成的,不过这是减弱伤害力的病原体。其次我们有灭活疫苗,这里的病原体是已经被杀死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是为了确保人体不再被这些病原体感染致病,但是就像活的病原体一样,它们也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教会人体提前学会如何辨认和攻击这些病毒。不过,减毒活疫苗很难制作,而且不适合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接种。而灭活疫苗的缺点则是无法产生长久的免疫力。还有另一种疫苗,亚单位疫苗,这种疫苗只含部分病原体,我们称之为抗原,也是真正诱发免疫反应的成分。而进一步分离出抗原中的特定成分,比如蛋白质或者多糖,这种类型的疫苗可以立即触发特定反应。
⑤为使身体对特定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科学家们分离出目标抗原的基因。当人体注射后,疫苗内的基因会指示体内细胞制造抗原,这会引发更强大的免疫反应,让身体准备好对抗任何潜在威胁。这类疫苗仅由特定基因物质组成,不含病原体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如果能研发成功,就可能在几年内建立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来对抗病原体的感染。
(选自《读者》,有删改)
材料三:
“新冠疫苗试验志愿者”感受如何?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于3月16日获批启动临床试验。期临床试验在武汉进行,招募18至60岁健康志愿者,共计108名,分为3组,分别接种一针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的疫苗,注射后将集中隔离观察14天,隔离结束后,还有半年的随访、定时定点采血。据悉,领衔该团队的陈薇院士打了第一针试验疫苗。有志愿者表示,注射后身体状况良好。也有志愿者出现发烧症状,免疫系统有了反应,而后体温恢复正常。
(选自人民网)
【1】材料一第②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材料二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可能”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9、语言运用。
班里面有一位同学因为家庭原因要转学了。班主任提议每位同学给他写一封告别信。有学生反对,觉得现在都21世纪了,写信这种方式太土了。对此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