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通辽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华中师大心理学院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台,上线首日就接待了近100位以上来访者。

    C.能否有效发挥家长教育主体作用,是做好特殊时期学生家庭教育的关键。

    D.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而且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径寸之木”“一食或尽粟一石”“半匹红纱一丈绫”中的“寸”“石”“匹”“丈”均为古代计量单位。

    B.《礼记》中“矜”指老而无子,“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妻。

    C.庄周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比如《逍遥游》就有这一特点。

    D.《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 3、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 è shù dì   qiān陌交通

    B .(lè   尬(ɡān)    hài    灭(jiān)

    C .(pèi)    (yàn)   问(jí    使(chāi

    D. qiè zè   jié huáng失措

     

  •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阅读和创作相辅相成,读的过程能给大脑提供灵感,写的过程则是灵感的释放。

    B.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

    C.李老师性格和蔼,平易近人,大家都很喜欢他。

    D.我的家乡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外地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二中某同学在毕业赠言中引用了下面语段,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的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文字摘自苏联作家___________(填人名)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主人公___________(填人名)在病床上克服困难,计划写一部中篇小说。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亭的历史沿革

    王盛

    ①亭是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富有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

    ②许慎的《说文》中讲:“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亭通常由台基和柱础、立柱和屋顶构成。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但是亭字的出现,却相对较晚,大致始于春秋战国前后。甲骨文,金文中均未见有亭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亭字,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玺文。因此,在秦以前,亭的基本形制或许并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到秦汉时,亭已经十分普遍了,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实用性很强的建筑。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候望敌之所”。后来秦汉中央集权政府把它扩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日知录》中记载:“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最初曾任泗水亭亭长,掌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性质也逐渐跟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人游览和观赏的亭。例如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最初是一座带有邮驿性质的路亭。为了能够更好的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曾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眺。这样兰亭由实用性的亭转向了观赏性的亭。

    ⑤隋唐以后,亭便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按《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榆林行宫的上建有“翠微亭”等十二座山亭,纵广均二丈有余。在唐代的一些宫苑中,亭不仅是苑中的重要景观建筑,而且在数量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建筑。《长安志》中记载:“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其中亭就十八座之多,占全苑列名建筑的百分之七十五,可谓历史上大量以亭入园之始。唐代官吏、士大夫于宅邸、别业中筑亭的也有很多人。例如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中的“临湖亭”,白居易家中的“琴亭”和“中岛亭”等等。

    ⑥到了宋代,亭的建造更为普遍,功能和用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宋史·地理志》中可以知道,宋徽宗在艮岳中说“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土岗以植杏林”。利用景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堆山,人工造园,园中置亭颇多,并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把亭和人工山池相结合。由此可见此间筑亭,已经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的因借自然山水形胜,而是把人的主观意念,把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纳入到建亭的构思之中,开始寻求寓情于物的人工景观的组织了。

    ⑦亭发展到明清时期,造型、性质和使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也会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在重视亭的造型的同时,对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也都十分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风景区和园林中,亭的意境的创造,已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寓情于物,移情入境,把主观的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所以,可以这样说,明清时期的筑亭,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而又臻于完善的境地,进入了中国古典亭榭发展的鼎盛时期。

    (节选自《浅谈中国亭建筑》,有删改)

    【1】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就对亭的总体特征进行说明,并强调了亭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B.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大为”表示程度,“亭”在明清时期在造型、性质、实用内容发展迅速,有质的提升,用语准确。

    C.在春秋战国时期,亭发挥了很大作用,既可以伺候望敌,又可以维持地方治安。

    D.按时间顺序,先总后分,说明亭在造型、性质、功能和用途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2】“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请从本文中找出并归纳中国古亭是如何讲究意匠的。(知识提示: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3】请根据②至④段内容给“亭”下个定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喜欢就像山坡上的花,一不留神,就开得漫山遍野;时光就像河流里的水,一不留神,就跑得无影无踪;生活就像画布上的笔,一不留神,就绘出五彩缤纷……请以“一不留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