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黔西南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傅雷家书》中,傅雷常以自己翻译的罗曼·岁兰作品中的哪个人物来鼓励儿子勇敢面对逆境?( )

    A.约翰·克里斯多夫

    B.贝多芬

    C.米开朗基罗

    D.托尔斯泰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写文章最忌提笔就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文章全无脉络可言,要做到胸中有丘壑,一气呵成。

    B.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容易生病,儿童医院门前车水马龙,看病的人真多。

    C. 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不动声色

    D.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遐迩,“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 3、下列对修辞手法及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拥抱”“悄然不惊”二个词将气泡、水花拟人化,从侧面表现吕伟轻盈入水、技术高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句中的“标致”一词,使用了反语修辞,揭示了“清国留学生”落后腐朽的思想本质,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C.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句话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将热爱母亲、报答母亲的深情引向对人民、革命的热爱与忠诚。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属于扩大的夸张,即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强等方面说,使它超出事物本身。

  • 4、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经注》是我国地理名著,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C.《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属于新闻评论。

    D.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有趣。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的隐忧。

    D.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

    (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____________》)

    (3)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____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5)___________________,泥香带落花。  

    (6)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揭示戍守边疆的将士们想回家乡又因没有建功立业不能回的矛盾的心情。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通过《昆虫记》的阅读,你一定了解了许多昆虫的习性。请将下列昆虫与其习性搭配起来。

    昆虫:①蝉 ②螳螂  ③杨柳天牛

    习性:A.像个吝啬鬼   B.“潜伏”地下四年 C.懂得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______   ②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最怕,最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父亲大病了一场,手术后卧床一个月,身上括满大大小小的管子。

    ②由于做手术时气管受损,父亲暂时不能说话。他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用简单的手势,更多的时候,需要有人把他扶起来,半坐在床上,戴上老花镜,握着笔在纸上慢慢写。父亲的手很无力,握笔的手总是抖,往往花费了很长时间却写不了几个字,而且字体重叠、模糊,我们几个女儿团团围在一起,反复辨认,像猜谜语一样,因为屡次猜不中,父亲很生气。他情绪一激动就会咳嗽,咳起来身上大大小小的管子都跟着摇晃,很危险。母亲赶快戴上老花镜,举起那张纸,费力地猜半天,有的能猜中,有的不能,父亲这时反倒平静下来,慢慢地睡着了。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病情逐渐好转,身体却仍然很虚弱,事事都需要依靠母亲。那天,母亲让父亲下床活动。父亲很不情愿,母亲再三哄劝,他终于尝试着慢慢挪动身体,刚走了两步,就变得气喘吁吁。他想放弃,母亲却蹲下身子,拍着手说:“来,再走一步,别怕,不会摔倒,再试试!”我不忍父亲太累,想扶他回到床上。不料,父亲却坚持站在原地,眼睛直直地瞅着母亲,直到母亲叹了一口气说:“好吧,不练了!”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乖乖地回到床上,他用手势悄悄告诉我,如果不听母亲的话,怕她不高兴。

    ④有时,母亲回家取日常用品,会再三叮嘱父亲,让他好好休息,她地一会几就回来。可是,母亲的身影刚刚从病房里消失,父亲就不停地看时间,反复从窗口张望,后来甚至每隔10分钟,就让我们给母亲打一个电话,问问地走到哪儿了。母亲终于气喘吁吁地赶回来,父亲竟然像小孩子一样高兴,在纸上写:“我怕你不回来了。”母亲就嗔怪他:“不回来?谁来伺候你这个老头子!”

    ⑤父亲终于出院回家了,经过这场病,他的性情大变,像个小孩一样缠着母亲。母亲让他吃药,他便吃,母亲让他休息,他便躺到床上去,母亲说下楼散步,他又乖乖地跟在后面。有时,父亲也会表现得不太听话,比如没有吃完母亲准备的水果,没有喝下足够的水。母亲不高兴,就说“你再不听话,我不管你了。”父亲就赶快去吃水果,去喝水。我埋怨母亲对父亲管束太严,父亲反而对说:“你妈最辛苦,我要听话。”

    ⑥有一次,亲戚家的孩子结婚,我带父亲和母亲同去赴婚宴。母亲和别人说话落后了几步,父亲坚持不肯坐下来,目光穿越嘈杂的人群,反复问我:“你妈去哪儿了?”神情十分紧张,直到母亲走过来,他的脸上才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⑦经历了一场人生的劫难之后,对于暮年的父亲来说,母亲是他的最怕,更是他的最爱,唯恐一不留神,就彼此失散了。

    ⑧父亲不知道的是,那天,他的笑容,让我感觉那么心酸。回家的路上,我紧紧牵着他们的手,我多么害怕,有一天会与这两个世界上最亲爱的人失散了。

    (作者:张军霞选自《散文》)

    【1】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母亲是父亲最怕的具体表现?

    【2】第③段画线句写母亲拍着手说话的内容如果再加上眼神,你觉得应该加上怎样的眼神?请说明理由。

    【3】说说第④段加点词的词性是什么?这几个词连用有什么作用?

    可是,母亲的身影刚刚从病房里消失,父亲就不停地看时间,反复从窗口张望,后来甚至每隔10分钟,就让我们给母亲打一个电话,问问地走到哪儿了。

    【4】能否删去文章第⑧段?请简述理由。

    【5】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写我们几个女儿屡次猜不中父亲的字导致他生气,母亲出面后父亲却能归于平静,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比我们更了解父亲。

    B.第④段中当父亲在纸上写怕她不回来时,母亲的嗔怪表明了她由于长时间照顾父亲难免有怨言。

    C.第⑤段中父亲出院回家性情大变的原因是经过一场大病更加明白了活着的不易,更加明白了亲情的可贵。

    D.第⑥段中当母亲再次出现在父亲的面前时,父亲的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表明父亲同样也担心母亲的安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春天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踊跃志愿服务、捐款捐资,积极投身到支援抗疫中来,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交警、社区工作人员,抑或是快递员、外卖员……都主动承担了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涓涓细流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抗击疫情的一幕幕情景,让我们感动得潸然泪下。

    请选择一位让你感动的人,以八年级学生李明的身份,给他(她)写一封感谢信。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