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他天生乐观,遇上难事,常常豁然开朗。
B.在网络时代,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更加迅捷,令人叹为观止。
C.多与人交流,参与社会活动,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情世故。
D.那些书皮五光十色的侠怪小说,渐渐变得无人问津。
2、以下四个选项,是小文同学在传统文化论坛中整理的知识点,请你选出他整理错误的一项( )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
B.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阳”。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D.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3、下列句子中加点俗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
B. 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校足球队毫不示弱,以一种“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比赛。
C. 只有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能力才能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D. 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大凡聪明的人总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青直且不易于被风吹散。
B.“阴”,与“阳”相对,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C.《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史事。
D.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它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说说你的理解。
6、默写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 ,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③斯是陋室, 。《陋室铭》
④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⑤临风一唳思何事, 。《池鹤》
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7、以下文段节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这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恩的芦苇
①十五年前的一个冬天,一个疯女人抱着她的洋娃娃,在垃圾桶边发现了她,疯女人丢了手中的洋娃娃,一路傻笑,一路疯跑,一路胡言乱语,把她抱回了家。
②奶奶发现疯女人怀里的洋娃娃,换成了一个小襁褓。费了好大劲,才把襁褓从疯女人手里夺过来。可是疯女人又一把抢过襁褓,唱着跳着,算是哄襁褓里的女婴睡觉。
③疯女人原来是个聪明伶俐的农家女。有一天,她在场地前的桑树地里采桑叶,四岁的女儿抱着洋娃娃在场地上玩,只一眨眼的工夫,就找不见了女儿。她发了疯似地满村子找,全村人帮着她找了一天一夜,还报了警。后来,别人从她们家场地上的那口水井里,发现了她的女儿。女人不吃不喝好几天。人们再看见她时,人已疯了,蓬头垢面,逢人傻笑,抱着女儿的洋娃娃在村里到处游荡。
④奶奶抱着女婴,去镇上的卫生院,给女婴的脐带消毒包扎。回来的路上,奶奶看到小河边上几棵叶子枯黄的芦苇,在北风中随风舞蹈。奶奶对襁褓中的女婴说:就叫你小苇吧,你一定要像芦苇一样,好好长大。
⑤后来小苇上了学,疯女人又开始满世界地疯跑了,不洗脸,不梳头,就往外面跑。一次,疯女人偷吃了别人的东西,被人打得体无完肤。爸爸在外打工,奶奶瘫在床上,照顾疯妈的任务,理所当然地压在小苇孱弱的肩上。疯妈力气大,有时还打小苇,小苇根本管不住她的疯妈。奶奶对小苇说:随她去吧。小苇对奶奶说:她是我妈,没有她哪有我?我不管她谁管她?
⑥十五岁的小苇,站在我的面前,出落得像一朵雨后的荷花。
⑦小苇问我:姨,你是从城里来的吗?我说:是。我拿出一把五颜六色的糖果给她,她欢喜的接过去,放在桌子上。转身出去了,一会儿又进来,牵着她的疯娘来了,掸掸疯娘身上的尘土,让她坐在桌边,剥开一颗粉色的糖果,轻轻地塞进疯娘的嘴里,娘说:“妈,你乖乖地坐在这里,有糖吃呢。”看着小苇给疯妈剥糖的手,我的心被揪了起来。一个十五岁的少女,怎么可以有这样一双手?关节粗壮,皮肤粗糙,皲裂加上冻疮,手背又肿又紫。小苇的手上,记载了她生活的艰辛和磨砺啊。
⑧我问小苇一个很残酷的问题:长大了,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小苇对我说:我要呆在娘的身边,照管着她。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疯娘不再乱跑,乖乖地呆在家里,我去附近的工厂打打工,每天能回家,给娘洗洗脸,梳梳头。
⑨我忍不住再一次嘘唏。这个有着芦苇一样生命力的女孩,让我忍不住想起一句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她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而且还是一根懂得感恩的芦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③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转身出去了,一会儿又进来,牵着她的疯娘来了,掸掸疯娘身上的尘土,让她坐在桌边,剥开一颗粉色的糖果,轻轻地塞进疯娘的嘴里,娘说:“妈,你乖乖地坐在这里,有糖吃呢。”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⑨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9、给材料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休息场所。飞禽走兽们谈论着自己去各地旅行的经历。大树也想去旅行,于是请飞禽走兽们帮忙。飞禽瞧不起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大树于是想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飞禽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坚持到底才能成功;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