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浩瀚(hàn) 澎湃(pài) 黝黑(yóu) 春寒料峭(qiào)
B.洗涤(zhuó) 消逝(shì) 悲悯(mǐn) 毫无顾忌(jì)
C.摇曳(yè) 翘首(qiáo) 喧嚣(xiāo) 络绎不绝(yì)
D.寻觅(mì) 擅长(shàn) 遒劲(qiú) 摩肩接踵(zhòng)
2、下列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B.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C.摧枯拉朽:是摧折枯朽的草木,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D.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疾病。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B.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么?”
C. 飞机在6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D. 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再现了初春西湖云水相连的神韵。
B.颔联早春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
C.西湖绿树成荫,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白沙堤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
D.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③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④南阳诸葛庐,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__________,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朱敦儒《相见欢》的下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圣经这门课,神甫总是给保尔打满分。新约、旧约和所有的祈祷词,他都背得滚瓜烂熟。上帝哪一天创造了什么,他也都记得一清二楚。保尔打定主意,要向瓦西里神甫问个明白。等到上圣经课的时候,神甫刚坐到椅子上,保尔就举起手来,得到允许以后,他站起来说:“神甫,为什么高年级老师说,地球已经存在好几百万年了,并不像圣经上说的五千……”他刚说到这里,就被瓦西里神甫的尖叫声打断了:“混帐东西,你胡说什么?圣经课你是怎么学的?”保尔还没有来得及分辩,神甫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把他的头往墙上撞。一分钟之后,保尔已经鼻青脸肿,吓得半死,被神甫推到走廊上去了。
请回答:文段中“保尔”是名著《 》里的主人公。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
人只能单独地接近上帝。
——题记
①1910年10月28日,可能是早上6点,列夫·托尔斯泰像一个小偷一样,只由他的医生陪同,从他生活的监狱中冲出来,呼唤向他发出了一个不可辩驳的坚定信号。当妻子暗地里歇斯底里地乱翻他的文件时,他再一次当场抓住了她,这时决定突然如钢铁般坚决和果断地在他心中响起:离开“离开了他的心灵”的她,逃走,到任何地方去,到上帝那里去,到自身中去,进入自己的,分给他的死亡。他将大衣套在工作衬衫上,戴上一顶粗笨的帽子,穿上胶鞋,他没有带走别的财产,除了为向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日记、铅笔和羽毛笔。然后他们上了车,坐在一个三等车厢油腻腻的长椅上,裹在大衣中。
②列夫·托尔斯泰不再这样称呼自己了,像对待他的钱、房子和荣誉一样,他也把他的名字扔在了身后;他现在称自己为T·尼古拉耶夫——一个想为自己构想一种新生活和纯洁而正确死亡的人的虚构的名字。现在他终于摆脱了一切羁绊,他可以在陌生的街道上做朝圣者,做学说和正直的话语的仆人。
③但他的生活、他的学说的可怕的对手——荣誉,他的折磨人的魔鬼和诱惑者,仍不放弃它的牺牲品。世俗不允许“它的”托尔斯泰属于自己。这个被追捕的人几乎还没有在火车车厢里坐下,旅行者中有人已经认出了这位大师,于是火车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了,男人和女人们已经挤到车门口看他。他们随身带着的报纸带来一栏长长的、对这逃离监狱的珍贵动物的报道。他已经被出卖和包围了,荣誉再一次,最后一次拦住了托尔斯泰通向完满的去路。所有车站都被警察告知,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被动员起来,家里的人已经订好了特快车。记者们从莫斯科,从彼得堡,从尼什尼叶——诺高奥特,从四面八方来追踪他这头逃跑了的野兽。列夫·托尔斯泰不应该也不可以单独同自己一起,人们不容许他属于自己和实现他的神圣化。
④他已经被包围了,没有他能投身进去的灌木丛。无论他想在哪里脱身,荣誉都将置身于他的对面,它无所不在。但这时突然一阵冰冷的恐怖寒战抖动着老人苍老的身体。他精疲力竭地靠在坚硬的木长椅上,汗从这个颤抖的人全身的毛孔中渗出来并从额头上滴下来,发烧从他的血液中出现。为了救他,疾病袭击了他,死神已经举起了他的大衣——黑暗的大衣,在追踪者面前盖住了他。
⑤在阿斯塔波瓦,一个小车站,他们不得不停下来。没有一家旅店、一座旅馆、一个豪华的地方让他藏身。站长羞愧地提供给他火车站大楼两层的木屋中的办公室,人们领这个打着寒战的人进去,突然他梦想过的一切都是真的了:这里就是那小房间,低矮而沉闷,充满了污浊的气味和贫穷,铁床,煤油灯暗淡的光线——一下子离他所要逃离的豪华和舒适很远很远。在临死的时候,在最后的时刻,一切都变清楚了,像他所期望的:死神作为一个庄严的象征,纯洁无瑕地完全顺从他的艺术家之手。
⑥高尔基曾将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一个人类的人——这是一句精辟的话。因为他是同我们所有人一样的人,由同样龟裂的黏土塑成,同样带有世俗的不足,但是他更深刻地了解这些不足,更痛苦地忍受着它们。列夫·托尔斯泰从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人更高的人,他只是比大多数人更具人性,更有德行,更敏锐地思考,更清醒和更热情——仿佛是世界艺术家(指上帝,译者注)的工作室中那个看不见的原始形式的第一个也是最清晰的模型。
(选自茨威格《自画像》,有删改)
【1】分析第①段中“小偷”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连用了三个“到”字,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连用了四个“从”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本文写列夫·托尔斯泰,并没有介绍他的文学创作,而是选取了他死亡前离家出走这一事件,你认为这种设计好不好?为什么?
【4】文章结尾处高尔基称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个人类的人”的评价非常“精辟”。请简要分析这句评语“精辟”在何处。
9、亘古至今,古诗一直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精髓。它们就像我的一个亲密好友,伴我成长,使我受益。
请以“古诗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600字以上;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