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一篇描述承天寺月夜美景的散文。
B. 《小石潭记》描写了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C. 《湖心亭看雪》写作者在“十二月”“大雪三日”往湖心亭看雪,可见其“痴”。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
2、下列对杜牧《赤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本诗是诗人经过真正的古战场遗址赤壁,看到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写成的。
B.本诗是一首怀古咏史诗,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屈辱后果,极富形象性。
D.诗中,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B. 这次比赛经过大家的努力,适得其反的获得了第一名。
C. 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李刚处处带头,他真是悲天悯人呀。
D. 王明做操很规范,循规蹈矩的,值得大家学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黄老师擅长写作,已在《扬子晚报》《盐城晚报》等报刊发表了几十篇散文,真是妙手偶得啊!
B. 盐城水街展会上陈列的盐雕手工艺品件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C. 盐城欧风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D. 盐城的建筑,顺乎自然,因地制宜,错落有致,展现出别样的美。
5、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____ 的感情。
【2】这首诗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好在何处。
6、古诗文默写
(1)青青园中葵, 。《长歌行》
(2)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3)迷津欲有问,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长歌行》中提醒人们及时努力,珍惜少壮时代的句子是 ,
(5)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名句“ , 。”来比喻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6)刘禹锡《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 ,
7、名著阅读。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两本书,完成小题。
(辨人物)
“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曾作为学生领袖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后在英、法、德各国学习,26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
“他”指的是 ______(填人名)。
(析个性)
彭德怀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
红二师进行演习,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彭德怀如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
这两件事情可见当时任第一军团司令员的彭德怀除了拥有将相之才外,还有朴素及___________的个性特点。
(讲故事)
斯诺在书中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蓬勃精神,让人看到希望。”
请用书中一个关于“红小鬼”的故事来印证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忆事件)
红军长征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作者认为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两次战役,一次是“巧渡金沙江”,另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
(明地点)
1935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此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个会议在______(地点)召开。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
陈彩连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x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到了太空,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 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①________,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②_______。
【2】第3自然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
【3】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
【4】第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本文语言既科学准确,又生动形象。请按括号里的提示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加点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2)到了太空,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分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9、题目:种太阳。
童年的歌谣这样唱: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种太阳》是由李冰雪填词,王赴戎、徐沛东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表达了儿童要使世界变的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
儿歌重拾,转眼少年,当我们再次与它相遇,除了那份永驻心间的烂漫纯真,我们还有怎样崭新的体验和感悟想要抒写呢?
①请以“种太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