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当天,李明同学在光明中学作为五中的学生代表参加市第五届汉语书写大赛。
B.经过观看热映电影《我的姐姐》,使我对主演张子枫的演技有了重新的认识。
C.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勇于担负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2、根据所学课文,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雁归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
B.《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C.《灯笼》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灯笼的喜爱,对家人的感激。
D.《虽有嘉肴》引用《兑命》的内容,证明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使论证有说服力。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B.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一般说来,律诗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即为五律。
D.夸张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可以是缩小的夸张。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B.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使柳州市第三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县顺利举行。
C.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师广泛征求了同学们的意见。
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于这两首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同样是作者游览黄鹤楼,书写所感,但角度不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黄鹤楼》作者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B.《黄鹤楼》中“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C.《与史郎中钦所黄鹤楼上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说明江城气候寒冷,五月梅花刚刚开放。
D.《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有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
【2】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联所表现的画面。
【3】自选角度,分别赏析两诗中的画线句子。
6、填空。
(1)《三峡》一文选自《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_________和湖北_________之间。
(2)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3)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A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的,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做桥面,但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座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根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保说光修A桥吧“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可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红星照耀中国》
【乙】
他们背着手榴弹和毛瑟枪,即刻爬上铁索,摇荡在汹涌的河上,紧抓着铁索,一步一抓地往前爬。红军的机枪向敌军碉堡怒吼,子弹射在桥头堡上。敌军也用机枪进行还击,而那些红军战士们正摇荡在河水上空,慢慢朝着地方狙击手方向前行。第一名战士被打中了,落入下面的激流之中,第二名也掉下去了,接着是第三名……四川的军队可能从未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战士参军不是为了混碗饭吃,而是甘愿为了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灵?
——《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甲文中的A是__________(填桥名)
【2】甲文中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乙文中作者写道:“这些战士参军不是为了混碗饭吃,而是甘愿为了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灵?”请结合这两个选段及整本书的阅读,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27瓶黄泥咸鸭蛋 张秀芝
①我当了20多年的狱警,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各式各样前来探监的人,他们给服刑人员带来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而给我留下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叫“李大山”的服刑人员的母亲带给儿子的礼物——27瓶黄泥咸鸭蛋。
②这件事发生在20年前的一个初夏,一天,我正在监狱大门口值班,迎面走到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肩上还挑着两个黑漆漆农村泡菜用的那种陶瓷坛子。老人对我说,她是来看儿子的,两个坛子里全是用黄泥腌制的咸鸭蛋——“大山平时在家时最爱吃的!”
③我知道李大山,他是因为工地上的老板拖欠自己工资,一怒之下,将对方砍成了重伤,结果被判入狱4年。服刑期间的他,情绪一直不稳定,非常不好管理。
④按照规定,探监时给服刑人员送点东西完全是可以的,但要把这两个坛子送进去却很有难度。因为根据要求,所有送到服刑人员手上的东西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筛查,像坛坛罐罐这类东西,极易被服刑人员改造成锋利的凶器,藏在身上惹事,因此是不允许被送入的。“奶奶,按照管理规定,这两个坛子是不能送到你儿子的手中的。”我无奈地对老人说道。听我这么一说,老人一下子瘫在地上:“干部同志,求求你一定让我把这些咸鸭蛋带给大山,他吃了就一定会好好改造的。”
⑤然后,老人便开始向我讲诉了这两坛咸鸭蛋的来之不易——得知儿子被判入狱后,住下乡下的她,并计划着要去数百公里之外的监狱去探望儿子。因为儿子最爱吃自己腌的黄泥咸鸭蛋,她决定带些过去。但是,之前她辛苦攒下的钱,全拿去赔偿医药费了,已经身无分文了。为了凑足路上的盘缠,60多岁的她在深秋的冷风冷雨里,赤脚赤手地下到藕田里,帮人扒藕,整整扒了一个月……之后,她开始上山去寻找最好的黄泥,好用它们腌制出最美味的咸鸭蛋。做完了这一切,在第二年的初春里,她上路了,肩上挑着两个陶瓷坛子——里面存放着七八十个咸鸭蛋,外加好几斤重的潮湿黄泥巴。她舍不得花钱坐车,决定一路走到儿子那去。她算好了日子,走到监狱大约需要花半个多月的时间,等走到儿子那里,鸭蛋正好完全入味腌好了,到那时儿子就可以直接吃了……
⑥听完了老人的这番讲述后,我就更加犯难了,只好请示上级,上级听后也很感动,给出的答复是:“让她换个其他的东西来盛放咸鸭蛋,比如,软性的空塑料饮料瓶之类的。”老人得到这个消息后,顿时又来了精神,连忙说:“我这就去找!”然后便迅速地挑起两个坛子,兴奋地一步步地走开了。
⑦再次见到老人,是在一个多星期后,这次她带来的是27个大大小小的塑料饮料瓶,每个里面都装着好几个用黄泥包裹的咸鸭蛋!原来,10多年前的当时,空塑料饮料瓶还远不像今天这般随处可见,因为当时喝饮料的本来就少,再加上监狱地处偏僻,更是难道能看到别人丢弃的空饮料瓶。为此,老人一直走到最近的一个小镇上,好在那里的垃圾堆里寻找,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才将这27个瓶子集齐,装上坛子里的所有咸鸭蛋。
⑧当李大山看到母亲摆放在桌上上的27个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饮料瓶时,并听完我的讲诉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他扑通跪了下来,朝着母亲离去的方向大声哭喊道:“娘,我一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去!”
⑨老人临走时让我对她的儿子带句话:“好好改造,明年,妈还会来送黄泥咸鸭蛋。”
【1】根据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③段的作用。
【2】请你说出你对第⑤段中划线词语“正好”的理解。
【3】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⑥中的划线句子。
【4】文中作者多处提到“27个大大小小、的塑料饮料瓶”有何作用?
【5】本文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父母,请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解的父母之爱。
【链接】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9、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