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张居正生时权倾朝野,门生遍布官门,死后即被抄家,儿子也被发配边疆,真是生荣死哀。
②他曾经在山区住过十年,所以小说中对当地风土的描述十分真切,绝非向壁虚造。
③初春时节,带领学生去郊外欣赏万物复苏、河清海晏的自然景色,也不失为缓解学习压力的好办法。
④去年12月美团推出打车业务后,滴滴就被曝出将会推出外卖业务反击,一场龙口夺食的大战即将打响。
⑤济南要充分利用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到世界舞台上长袖善舞,赢得更大的战略发展空间。
⑥照直写下来,那就清清楚楚了,而写碑的人偏要舞文弄墨,反而越弄越糊涂。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③⑤⑥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先秦哲学家荀子《乐论》中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
②又要去粗存精,提高、集中
③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
④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⑤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⑥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
A.③①⑥⑤②④
B.⑤②①③④⑥
C.③①④②⑥⑤
D.⑤②④⑥①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4、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瞥见(piē) 孪生(luán) 狡黠(xiá) 广袤无垠(mào)
B. 挪动(nā) 笃信(dǔ) 崩殂(zú) 惟妙惟肖(xiào)
C. 干涸(há) 讪笑(shàn) 阴霾(mái) 稳操胜券(quàn)
D. 迁徙(xǐ) 浸泡(jìn) 始龀(chǎn) 辙乱旗靡(mí)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条船很大,前舱现在大概已拆通了,________一大间,五六十个人开个会一点不嫌拥挤。
②对那些低级庸俗、________的文学作品,稍有欣赏水平的人都会嗤之以鼻。
③这个问题本来很简单,但主持人________,使嘉宾们不知如何回答。
④有些人________地读了一些名著,就以为知道文学了,实际上差得远呢。
A.堂而皇之 哗众取宠 故弄玄虚 生吞活剥
B.堂而皇之 夸大其词 故弄玄虚 食古不化
C.冠冕堂皇 哗众取宠 深藏若虚 食古不化
D.冠冕堂皇 夸大其词 深藏若虚 生吞活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半壶水
孔立文
夕阳染红了整个大漠。
一只狼,一只披着细碎残阳的瘦狼,跌跌撞撞地闯入了陆归林眼前这雄奇魂丽的画卷。
他轻轻地解下了外腰带,这个两端有铁环、铁扣的军用腰带,可攻可防。
狼伫立在远方,略仰着头,对着他示威。这绝对是一只历经苦难和沧桑的老狼,它啼血的嗥叫声中包含着悲伤、绝望和忧郁。
“我要杀了它。”陆归林坚定地对自己说。
他抡起军用腰带,冲向那狼。狼奔逃而去,速度极快。
可是,没过多久,他发现,它又出现在他的身后。
这狼和他打起了游击战。几个回合下来,陆归林已是精疲力竭^
他走,它就走;他停,它也停。而且距离总是三四十米。
夜色来临,他找了个斜坡,对着那只狼,枕着交织的双手,仰面半躺着。狼也停下 来,蜷在地上。
漠野苍茫,四周静寂。中午的那场沙尘暴使陆归林脱离了勘探队的战友,在寻找队伍中误入了这茫茫沙漠。漫天的风沙和徒劳的奔跑,他的迷彩服硬得成了一块铁板。他太累了,累得全身像散了架,两腿如灌了铅。不知不觉中,他竟然在清冷的沙漠风中睡着了。一觉醒来,他吓了一跳,因为他看见了前方狼的眼睛。狼的眼晴正一闪一闪的,这让他睡意全无。
新的一天来临,陆归林又开始了沙漠上的舞蹈。指北针留在了军车的驾驶室里,陆归林只能靠太阳判定方位,他的目标就是向西,向西,再向西。
沙海滚动着热浪。狼,也已经被饥饿和干渴折磨得摇摇晃晃。
陆归林轻轻地晃动了一下水壶,他要再听一下水的声音,水的声音就是生命的声音。昨天发现自己迷路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水壶里的水,那时壶里的水只剩下现在这半壶。他知道在沙漠里迷路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一直没敢动那水,实在渴得难受,他就轻轻晃动一下水壶,水晃动的声音总能让他充满希望。
当太阳如蛇一样缠着他的时候,陆归林下了喝水的决心。他拧开水壶的盖子,手有些抖,干裂的嘴唇也抖动起来。当他把壶口放到唇边时,他看到了那狼。
他一下子就有了主意。
一个半埋在沙丘里残缺的动物骨架出现在他的视野。他把这个白花花的东西拽出来,扯下一块扇形的骨头,铺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在这个骨头的凹处。可是水落在上面连湿都没湿一下,就不见了。倒,再倒……骨头上终于出现了一汪清水,那一汪清水就像镶在少女项间的一枚珍珠,光彩夺目,绚烂动人。
狼果然向他走了过来,当狼毫无防备贪婪地舔食那汪清水的时候,陆归林高高举起军用腰带,却迟迟下不了手。
他原本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干掉这狼的。但是,他放弃了,他不知道自己这是为什么。
他喝掉了壶里所剩无几的水。
水的力量就是这么神奇沙漠中划过一声尖锐有力的嚎叫,狼高昂着头,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狼对着他持续地嚎叫,然后竟独自蹒跚而去。它走走停停,不断地转头,并发出模糊不清的叫声。
陆归林读懂了狼的语言。
他跟在了狼的后面,机械地跟着。它走,他就走;它停,他也停。而且距离的把握,也是三十米左右的样子。
傍晚将至,当他跟着那狼费尽全力爬上一个硕大的沙坡时,奇迹出现了——映入眼帘的是迷人眼的绿色,久违了的绿色!在绿色与绿色之间,是银光闪闪的水面。一条河横亘于草地之间,河的那一端,是林带,是庄稼地,是村庄……
绿洲,这就是孕育生命的绿洲。
陆归林踉踉跄跄地奔到河边,疯了一般,他捧起那清凉甘冽的水,大口大口地喝起 来......
忽然,陆归林的耳畔传来一片呐喊声,猛地一抬眼,他看见一群人正在追赶那只狼。 再看那只狼,速度如闪电一般,从河畔奔向了他们刚刚走出的茫茫大漠。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半壶水”为题,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同时,这半壶水又串联起主要情节,成为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
B.小说的心理描写言简意深,“他不知道自己这是为什么”,既是对他放弃除狼计划的解释,也暗示了他想通过老狼带自己走出沙漠。
C.小说以补充叙述的方式,交代了陆归林独肖陷身沙漠并与老狼对峙的原因,既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惑,也使得情节更显严谨、完整。
D.茫茫大漠是陆归林与老狼的相遇地,他们以此为背景演绎了一波三折的人狼之战,小说于惊心动魄的叙述中,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2】小说中的陆归林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最后一段能否删去?请结合作品阐述理由。
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叶小船任意飘荡、越过浩淼的江面的景象。
(2)《离骚》中,形容世俗总想投机取巧,不把规则放在眼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才是强国之基本,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就说过,“___________”,国家就会灭亡。但是在古代,人才常常被埋没,韩愈在《马说》中就以“___________”一句控诉了千里马和普通马一起陨落的命运。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芣苢》中用重章叠句法,多次写芣苢茂盛样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写采摘过程中,从茎上成把地握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写采摘得很多,只得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2)杨万里《插秧歌》中,用比喻手法刻画环境,反衬插秧时的紧张气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农人忙于劳作、无暇吃饭休息的样子。
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开头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来概括自己命运的坎坷。用“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2)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3)《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四字句来形容祖母危重之状。
(4)《陈情表》中,李密以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的结尾,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武帝刘裕在战场上的声威气势,“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在战场上的狼狈之态。
(2)苏轼在《赤壁赋》中先以“____________”来慨叹人生的短暂,接着又以“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奔流不息的长江的羡慕之情。
(3)郦道元《三峡》中总写三峡峰峦重叠,其中点明高山连绵没有中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自远而来清澈的长江好像一条长长的白绢、两岸碧绿山峰林立的美丽景色。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说明选择老师的标准。
(3)古人经常会用“杜鹃”这个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哀愁,这在唐宋诗词中经常出现,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兴四首(其二)
明·谢榛①
山昏云到地,江白雨连天。
鸿雁寒无赖,芙蓉秋可怜。
旅怀须痛饮,世事且高眠。
京国迷茫外,空歌美女篇②。
注:①谢榛,明后七子之一,曾游京师,并遍游秦、晋、燕、赵诸蕃王之间,朝士、诸王很多同他交往,但却以布衣终其身。②美女篇,曹植所创作的乐府诗。这首诗描写了一位青春盛年的美女,独居闺中,忧愁怨恨,深夜不眠,发出长长的叹息。
(1)本诗前四句主要描绘了哪些形象?请简要分析。
(2)本诗后四句抒怀,请概括分析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隋氏末年,求采无已,至于离宫别馆,非幸御之所,多聚宫人。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于是后宫及掖庭前后所出三千余人。
贞观二年,关中旱,大饥。太宗谓侍臣曰:“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闻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乃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检,出御府金宝赎之,还其父母。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昔舜诫禹曰,‘汝惟不矜,天不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又《易》曰‘人道恶盈而好谦’。凡为天于,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身傥有不是之事,谁肯犯颜谏奏?联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天高听卑,何得不畏? 群公卿士,皆见瞻仰,何得不惧?以此思之,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魏征曰:“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日慎一日,则宗社永固,无倾覆矣。唐、虞所以太平,实用此法。”
贞观七年,襄州都督张公谨卒。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阴阳书》云:‘日在辰,不可哭泣’此亦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中,安避历日?”。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
(节选自《贞观政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
B.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
C.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
D.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采无已”的“已”与《劝学》中的“学不可以已”的“已”词义相同。
B.掖庭,亦作“掖廷”,文中“掖庭”指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
C.“出次发哀”的“次”指处所,与《兰亭集序》中“列坐其次”的“次”词义相同。
D.太牢,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七年,襄州都督张公谨去世,唐太宗知道后悲极而泣,要前去悼唁,有关部门上书说要避讳辰日,太宗反对,不予理会。
B.昔日舜帝告诫禹,不夸耀不骄傲,天下就没有人和你争能争功。太宗向大臣提及此言,是认为天子应该保持谦逊恭谨,心怀畏惧。
C.魏征认为,尧舜时代之所以太平,是因为君谦逊恭谨。他希望君王坚守这种态度,那么国家社程就会永远巩固。
D.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战高丽,在定州经常抚慰士兵。有一士兵生病,太宗亲自去到他的床前探望,还命令县官给他治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闻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
(2)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身傥有不是之事,谁肯犯颜速奏?
【5】仁恻者,仁爱怜悯之意也。请简要概括三件能表现太宗仁恻之心的事情。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20届女足亚洲杯决赛上,中国女足上半场落后两球,年轻的队员们稳住心态,冷静应对,终以3:2实现惊天逆转,勇夺冠军,创造历史。但生活中也不乏有一些青年人在困难、挫折、压力面前,懈怠、消沉甚至崩溃。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2021年有关调查显示,88.0%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可以做“情绪的主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斗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占据着中国青年的主流。
上述材料对即将高中毕业的你具有启示意义。你所在的班级拟举行“做情绪的主人”的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