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惠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sè)   裁(zhòng) 牛犊(dú)   鸢飞天(lì)

    B. 首(qiáo)  发(juǎn)   教(huì) 息敛声(bǐng)

    C. (ji)   采(hè)   刻(juān)  然不惊(qiāo)

    D. 形(ji)   留(zhì) 亮(zèng)  深痛疾(wù)

     

  •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发/懂   育/落   连/一不通 死/消声

    B. /是   追/洗   骨/疙疙瘩瘩 迁/熙熙攘攘

    C. /和   顾/社   默/草人命 去/大妄为

    D. 形/约   砂/暴   持/无人问 鱼/千里迢迢

  • 3、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作者司马迁,他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B.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后字圣陶。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著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D.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B.“而立”“不惑”“古稀”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分别指“30岁”“40岁”“50岁”。

    C.《童年》中“好事情”是外祖父家的房客,也是阿廖沙心中一位优秀人物。

    D.《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多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到湖北、湖南一带游览。

    B.诗中“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和云霞的变幻多姿。

    D.该诗颔联是以静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颈联是以动态的角度来写景。

    【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刘祯《赠从弟(其二)》)

    (4)_______________,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出雄浑壮美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它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艰难万分地往上滚动那巨大的粪球。它一直是倒退着在推动。我在寻思,它是运用何种稳定神功把这么个庞然大物稳定在斜坡上的。啊!稍一协调不好,它便白忙活半天了:粪球滚落下去,把它连带着掉下去了。然后,它又开始往上爬,不一会儿又掉了下去。它随即又往上爬,这一次走得挺好,艰难路段总算通过了,原来是一个禾本植物的根在作怪,让它摔下去好几次……

    (1)以上文段出自____________(人名)的著作《昆虫记》,他一反常态,用____________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

    (2)选段中的昆虫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雷电背后的奥秘

    ①所谓打雷,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当原子受到能量激发时,电子就会发生跃迁,有的电子还会离开原子核飘走,有的原子核会暂时抓住多余的电子,这样,失去电子和获得多余电子的物质就成了带电离子。

    ②在雷雨天气,空气对流很厉害,云层的上下左右涌动和摩擦,组成云层的原子里的电子受到激发就发生跃迁和漂移,有的云层原子丢失了电子,就成了带正电离子;有的云层原子得到了多余电子,就成了带负电离子。

    ③对流天气一般是上层云层带正电,下层云层带负电,由于电荷感应原因,靠近大地的云层就会让大地带上正电荷,当然也还有一些更复杂的电荷分布。这些蕴含在云层和大地中的正负离子极不稳定,随时都在找一个口子宣泄。宣泄的过程就是正离子和负离子中和的过程,这个过程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我们将电线的正负极碰在一起时,由于连接不紧密,就会发生电弧火花,嗤嗤作响。这种小型放电的声音当然很小,但却是电闪雷鸣的本质。大自然云层放电是大范围巨大的放电现象,雷电的平均电流达到2万安以上,有的高达30万安,电压达到百亿伏以上,而人体能承受的安全电压仅为36伏。

    ④既然打雷是云与云和云与地之间的放电现象,为啥有些人和动物,甚至有些物体会遭到雷劈呢?前面说了,带有正电和负电的离子很不安分,总想着释放出来,过程就是正负电进行中和,这个中和过程就会伴随巨大能量的释放。但要促成这种能量释放,正负电之间必须有一个媒介,也就是导体。这个时候如果有物体夹在正负离子之间,就成为它们相互释放的桥梁。

    ⑤云层与大地之间隔着一层空气,空气本身不导电,但我们的世界很难找到纯净的空气,里面都有尘埃杂质,自然就有一定的导电系数了,再加上雨天湿漉漉的,强大的雷电就会很容易击穿空气到达地面,形成恐怖的树杈型接地直击雷。

    ⑥但雷电要击穿空气需要很大的能量,如果有高层建筑或大树作为媒介,雷电就能够更轻易得到释放。因此雷雨天,高山或高大建筑、大树更容易成为云层与大地放电的连接点,这也是要求人们在雷雨天尽量不要去高山上,或在屋檐下、大树下避雨的原因。

    ⑦避雷针的原理就是通过做得很高很尖的金属,并将其与埋地金属网连接,通过尖端放电原理,将地面带有的负电荷与云层中带有的正电荷缓慢释放中和,从而避免发生雷击这种瞬间巨大放电现象。

    (作者:尹显斌。有删改)

    文本二

    ①雷电多发于春季和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雷电活动,其中华南、西南及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尤为多发。

    ②要有效避免雷电天气带来的灾害,最重要的就是要科学判断雷电是否会影响到自己所前往的区域。除尽量避开雷雨天气外出,还要学习认识积雨云(雷暴云),当有浓密的乌云开始迅速堆积、变大变黑时,就可能发生雷电;当发现雷暴云,特别是当听到有隐隐的雷声时,应该马上停止户外活动,找地势较低且安全的地方躲避。

    ③收到雷电灾害预警信息或者判断到有雷电灾害发生时,立刻停止户外活动,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等;关闭手机,取下身上的手机、首饰、锄头等金属物品并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也不要打顶部和伞柄为金属材质的伞;应远离树木、电线杆、铁塔等,高耸孤立的物体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人群避雷时,不要挤在一起,人与人之间应该拉开几米的距离,有雨披的话,要披在身上,也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

    (摘编自《雷电高发季防雷有“秘籍”》)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天气,由于电荷感应原因,大地会在下层云层带正电的影响下也带上正电荷。

    B.文本一中画线句子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自然界中雷电的电流和电压极高。

    C.文本二第②段加点的“可能”表示发生雷电的不确定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D.两个文本从不同方面对雷电展开说明,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具有科普教育作用。

    【2】文本一第①~③段是如何揭晓打雷这一自然现象的?请简要梳理其写作思路。

    【3】雷电天气我们应该如何防雷避险?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内容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两个场景对话,根据要求作文。

    场景一

    妈妈:你怎么还在上网?

    孩子:妈,我在查资料,这周末要写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小论文。

    妈妈:你是不是不会查资料啊,都快一个小时了。

    场景二

    爸爸:刷刷刷,你都有手机上瘾症了!

    妈妈:我在认真看一篇推文,说我们小区会拆迁……

    爸爸:你还不知道吗?政府早就辟谣了!

    这两个场景中的人物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拟题目,进行作文。

    【写作提示】

    你可以叙述身边某位网络达人的故事,表达相关思考与认识;也可以根据自己查找资料等网络学习的经历,向他人分享经验;还可以就如何看待网络推文等发表意见和观点;……

    【写作要求】

    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