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玉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 2、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这首诗写出了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

    B.开篇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C.诗中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描绘婚礼的盛况。

    D.这首诗善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善于通过语言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道(suì) 刻(juān) 摩肩接(zhǒng) 纵决荡(hóng)

    B.临(bīn) 名(nì) 精竭虑(dàn) 息敛声(bǐng)

    C.推(chóng) 首(qiáo) 无消息(yǎo) 深痛疾(wù)

    D.维(xiān) 劲(qíu) 重峦嶂(dié) 坦荡如(dǐ)

  • 4、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赫来在保尔家住的几天,给保尔讲了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许多道理,他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B.保尔参加红军,当了骑兵,作战异常勇猛。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牛虻》等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

    C.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保尔又一次战胜死亡回到了人间。

    D.1927年,保尔已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在肆虐的病魔前面保尔始终没有妥协,而是拿起新的武器——文学创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古诗词赏析,回答后面小题。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词中最能体现词人豪放风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题)

    予独爱莲之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土地平旷,     。(陶渊明《桃花源记》)

    百川东到海 ,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晴川历历汉阳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黄鹤楼》)

    _ _ ,_   ___。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名著阅读填空

    《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_______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_______大师”。《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_______”之美誉,阅读这样美妙的经典是一场愉悦的精神盛宴。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学类文本阅读。

    拾柴

    付春生

    ①冬天是拾柴的最佳时节。天地空蒙,遍野稀疏,满眼空荡荡的,让人感到轻松而愉悦。

    ②脱了一层叶衣,山里的柴到了冬季才完全暴露出来。我说的主要是干柴,是干枝子。湿枝子是树的臂膀,还要伸手够阳光呢。干枝子,是跌在路上的遇难者,浑身干瘪苍白,不像湿枝子那样光鲜水嫩,一眼就能辨识出来。

    ③我和同伴们走进山林,就像走进了一片自由的天地,一切都显得那样轻松而自在。天空晴朗朗的,没有一丝污染。丛林里,一泉泉流水,一阵阵鸟叫,一丝丝风。树的苍劲和挺拔在寒风中渲染得更加浓重和愈烈。树、石、草在这偌大的空间里交相辉映,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④一遍一遍地被人拾捡,地上的干柴早已不多了。核桃树,柿子树,花椒树,哪一棵树上顶着干枝子,我们在下面就能看得见。最惊险的,要属爬细高细高的杨树和槐树了。踩上去,感到有些头晕目眩,六神无主。脱离了地面的安抚,空中轻飘飘的,感到风一吹,树要倒下一样。恐惧,惊吓,占据了我的内心,淹没了所有的冷静。这时你别无选择,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地抱住树,听从命运安排。人在越危险时候,越是放大这种危险。其实并没有什么,只是被当时的环境放大了。像一面镜子,是幻影。我后来站在大树下,看别的同伴爬树,爬到同样的高度,摇摆的幅度并没有那么大。即使有些风,也是轻微地晃动。但那时我感到自己已经出了一身冷汗,呼吸也慌乱急促,快要崩裂了。这时,情形急转。在你最无助的时候,危险又瞬时化为乌有,树又轻轻折了回来。一切都像有意安排,那样顺其自然,那样理所当然,感到以前的恐惧都是多余的,甚至有些另类,有些自嘲,有些滑稽可笑。

    ⑤比这更奇妙的,还有一种飞翔的感觉。当万物归于沉寂的时候,农人们扶着犁,赶着牛,迎着风,把田地梳理得平平整整,暄暄和和,像无风的海面。那时,我们拾完柴后,就坐在石头上,胡思乱想。目光在天地间游移,青春在激情中飞扬。飞,飞,飞到哪里去?我们的心拴在一个支点上。那梯田像一本本书,错落有致地摞在一起。一块田离一块田足足有一丈余。那时什么都不怕,软组织支撑着我们的自信和威武。一个小伙伴吸口气,弯弯腰,嗖地跳下去。另一个小伙伴也跟在后面步其后尘。我们的欲望在燃烧,像天上的太阳,越烧越旺,越烧越激烈,整个山间都是一团火。我开始还有些胆怯,但看到同伴们都在往下跳,也绝不落怂,一闭眼,一屏气,嗖地跳了下去。在空中,那是一种瞬间的窒息,无挂无碍,无阻无拦,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这是地面上绝无法体会到的享受。

    ⑥享受来自高度,来自风,来自土壤,来自一个小小的追逐。一个行走在狭小空间里的昆虫,是很难体验到蓝天的壮阔的。

    ⑦树上的柴也越来越少,就把目光投到了地下。粗笨的榾柮,就藏在地下。这是人们锯掉树后留下的遗存。深深的,扎根在黑暗中。人们根本不知道下面的情况到底如何。幸运的是,若遇上避风和暖的地方,土质疏松,刨起来得心应手,一上午能刨好几个。若遇上冻结的,到处硬邦邦的,加上沙砾坚硬,一上午也刨不了一个。幸运和不幸就这样相互掺杂,相互交织,谁也不知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我曾遇到过一个这样的榾柮,地面上看起来很好刨,可越往下刨,情况越复杂——根竟伸进了石头缝里,且不止一根,盘根错节,相互扭抱,根本无法刨出来,后来只好作罢了。

    ⑧我们拾完了近处的柴,就拾远处的。几十里外的大山上,人们的行迹很少。那里不但树上有很多干枝子,地上也有很多。杏树枝,杨树枝,槐树枝,各种长年无人拾捡的枝子堆得七零八落,满地都是。很多已经干枯,轻轻一折就断了。

    ⑨我们那次翻越几座山,来到这里,一下子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尝惯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境遇,我们拿拿这个,放下那个,拣最大的干柴往篓子里装,拾最好烧的往篓子里塞。犹入欲望旋涡,左扑右腾,无论如何也难以出来。有一次,我看到大孩子们弄了一篓子,也装了满满一篓子。可走到半路,天已经暗下来,所有人开始紧张。大孩子们开始背着篓子快走,我也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但走着走着,篓子更重了,只好让三舅从我篓里拿出了一点。俗话说,远路无轻载。我走着走着,又走不动了,一个无形的手在篓子里暗压。总不能瘫在这里啊!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只好又非常不舍地拿出一些,扔在山上。这是适合我的重量,我又背起干柴终于出发了。从此,我知道了自己的能量。每次到远处拾柴,再不贪恋那么多,即使有太多的干柴等着你,也背只属于自己的那一点。

    ⑩时光远去,我怀恋拾柴的日子。虽然短暂,但我拾了很多柴,还带着浓浓的油性和润性,不但够我家那时烧了,也够我一辈子烧了。

    (选自2018年第9期《雪莲》,有删改)

    1梳理文章内容,仿照示例(1),概括事件及作者的感受。

    (1)我在树上拾柴体验到恐惧、惊吓和危险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有什么作用?

    3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当万物归于沉寂的时候,农人们扶着犁,赶着牛,迎着风,把田地梳理得平平整整,暄暄和和,像无风的海面。

    4你从作者的拾柴经历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重走,即对已经走过的路重新走一次。重走,既可能是对过往人生之路的重温,往往包含对过往人生经历的怀念或是不舍;也可能是对历史壮举的实地体验,由此感叹前人的伟大而更加敬佩,也可能在重走的路途中会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感悟和情思……

    请以“重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材新颖,内容具体。②主题深刻,有真情实感。③可选用记叙、描写、议论或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