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怒江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141年,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订立和议。规定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其称臣,每年向其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该政权(     

    A.建立者与鲜卑同源

    B.推行南北面官制

    C.曾出现“大定之治”

    D.都城在宁夏一带

  • 2、甲午战争后,关注亚当·斯密的中国人日益增加。陈炽在《重译富国策序》中高度赞扬其著述的影响;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及“《富国策》,明生利分利之义,旧章尽废,而泰西民富百倍。”他们旨在(     

    A.反思甲午战败原因

    B.探索社会变革路径

    C.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D.传播西方经济思想

  • 3、下图为1954年画家杨之光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

    B.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

    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

  • 4、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州。19世纪4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了(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5、读下图,以下符合此时期时代特征的是(     

    A.生产关系出现重大调整

    B.土地私有制开始瓦解

    C.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D.郡县制在全国实行

  • 6、公元10~13世纪是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他们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学生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是(     

    政权名称

    主要活动

    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定都兴庆府,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沿袭唐宋制度,又实行“猛安谋克”制度

    完成统一,修筑驿道,重新疏通大运河

    A.辽、元、西夏、唐

    B.辽、西夏、金、元

    C.北魏、金、辽、唐

    D.辽、西夏、金、隋

  • 7、嘉庆时期,政府重修了全国地理总志——《大清一统志》,其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了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将清代以前未包括的“三北地区(即西北、北部、东北)”完全纳入其中,可谓是有史以来最完善的地理总志之一。该志的修订(       

    A.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

    B.反映了当时文教事业日益繁荣

    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适应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需要

  • 8、中共某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认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巡行此议决。”这表明中共当时

    A.调整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出党的最低纲领

    C.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宣布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 9、“亚述在对外扩张中,不仅是凭借以铁制武器为主要支持的强大的军事实力,更是通过恐怖的血腥政策维持其在被征服地的统治,他们对巴比伦先进的制度并不感兴趣”。这说明亚述的统治(     

    A.促进了两河流域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B.带有一定的落后性

    C.重心逐渐转移到尼罗河流域

    D.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 10、1945年,重庆谈判开始当天,重庆《新蜀报》发表社论指出:“全国人民希望的是,化干戈为玉帛。”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希望重庆谈判中,大家都能放弃成见,完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前提。”这反映出(     

    A.全国民众支持中共主张

    B.社会第三方力量对谈判充满期待

    C.国共双方谈判顺利进行

    D.重庆谈判基于社会舆论压力开展

  • 11、《晋书》记载,琅琊王司马睿移居建康时,“士庶莫有至者”。同年上巳节,司马睿“乘肩舆,具威仪”,在琅琊王氏的王敦和王导兄弟的陪同下亲自参与祭祀,吴人纪瞻、顾荣等江南望族则“窃觇(查看)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该事件反映出当时(     

    A.士族与皇权矛盾较为尖锐

    B.司马睿知人善用深得人心

    C.门阀士族的政治影响强大

    D.江南的社会等级观念浓厚

  • 12、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经济重心南移方面的记述,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记述

    文献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南朝宋)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新唐书》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楚故泽国,耕稔甚饶。……谚曰:“湖广熟,天下足”。

    明李釜源《地图综要》

    A.明清时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北宋时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

    C.南朝时湖广地区已成为全国主要产粮区

    D.唐朝时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

  • 13、“五四”前后,国内创办的进步刊物犹如雨后春笋,多达150种。这些报刊,在大量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同时,还程度不同地宣传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这表明当时中国(     

    A.白话文书刊成为主流

    B.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C.救国思想出现新变化

    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14、如表为《明史·地理志》所载明代部分省区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情况表。这可以用于说明明代(     

    省份

    1393年

    1542年

    人口增减数

    增减比%

    北直隶

    1926595

    4568259

    2641664

    137.1

    山东

    5255876

    7187202

    2462326

    46.8

    福建

    3916569

    2111027

    -1805779

    -46.1

    广东

    3007932

    2052343

    -995589

    -31.8

    A.商品经济的规模日趋萎缩

    B.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C.南北双方经济的交流受阻

    D.南方经济重心的转移

  • 15、中央苏区传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战歌》《红军三大任务歌》等红色歌曲,通过“工农兵专政”“民权革命”“杀劣绅”等生动话语,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朴实、形象的表达。这一时期,红歌的传唱(     

    A.弘扬了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服务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C.痛斥了日本侵略和国民党统治

    D.提高了人民大众的艺术素养

  • 16、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从“王朝”到“国家”的转型,现代民主共和国得以初步建立,民众的身份由臣民变为公民,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再也不表现为对一家一姓效忠,而是对国家与人民的奉献。这反映出(     

    A.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

    B.中国民主政治得以巩固

    C.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

    D.封建专制土壤彻底清除

  • 17、康乾时期,清朝在台湾设府、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册封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和班禅等。这些措施的深远意义在于(     

    A.解决了明朝遗留的海防问题

    B.首创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克服了清朝初年的统治危机

    D.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 18、1937年初,国民党要员潘公展写了《统一与和平》一文,该文说:国民党的“统一”不同于中共的“联合”。他说:“无论怎样联合,内部的单位仍存在。所谓统一,是把原有的单位经过统一运动之后融化为一个整个的单位。”这一观点反映了国民党

    A.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组织力量反击日本的全面侵华

    C.借统一名义打击中国共产党

    D.反对中共组建联合政府的主张

  • 19、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

    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C.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20、钱穆《国史大纲》记载“州、郡察举之权在地方官,而州大中正则为中央官之兼职。故士庶求出身者,于察举制度下必须归于地方,而在中正制度下则须奔集中央。此制本因人才不在乡里而立。但既立此制,则有使人才永不反归乡里之势。”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沉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B.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C.较之于察举制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21、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下列口号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①“还我青岛”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2、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     

    A.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

    B.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

    C.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

    D.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 23、在某次列强侵华的战争中,法国军队路遇一队中国人,竟用机枪把人群逼进一条死胡同连续扫射15分钟,不留一人。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为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在逃亡西安途中指定奕劻、李鸿章与列强议和。关于该次侵华战争的影响正确的是(       

    A.北京“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B.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24、唐代,葡萄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保持着与西方的密切关系,一直被当作外来装饰的基本图样而在彩色锦缎上使用。由此可见,葡萄(     

    A.是当时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B.在唐朝境内还没有种植

    C.是民族交往和中西交流的产物

    D.在唐朝受贵族喜欢和追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________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________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26、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1912年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________

    ③1914年5月公布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1914年底公布《________

    ⑤1914年8月接受“二十一条”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 27、________________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0多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这场反击英国侵略的战争,以________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________》而结束

  • 28、海外贸易非常繁荣,________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民族交融往往通过战争、和亲、改革与管理、经济交往等方式实现。按照这种分类,与下列事件对应,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序号和文字)。

    ①征伐匈奴    ②设河西四郡  ③孝文帝改革 

    ④文成公主进藏  ⑤建立榷场  ⑥设宣政院    

    民族交融的方式

    事件

    战争

     

    和亲

     

    改革与管理

     

    经济交往

     

     

  • 30、7月14日,________陷落

  • 31、____是比较客观、公平的考试制度

  • 32、16世纪中期,________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________的租住权。

  • 33、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一次建交高潮

  • 34、进一步扩大侵略

    (1)占据整个东北地区

    (2)________(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上海________路军奋起抵抗。

    (3)________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4)________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________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历史传统,在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侵略的斗争,为取得民族独立做出了突出贡献。据此回答:

    (1)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就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什么?

    (2)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的突出功绩及其失败的根源各是什么?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进行艰苦的探索。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功说明了中国革命的策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在近代国共两党曾进行了两次合作。两次合作的基本任务各是什么?第一次合作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 36、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37、试归纳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 38、你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

  • 3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深远。请回答:

    (1)革命前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怎样?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建立了哪些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