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运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是(     

    A.1949年至1956年

    B.1949年至1978年

    C.1956年至1966年

    D.1978年至今

  • 2、下表是唐朝与周边民族或地区交往表(部分)。由此可知,唐朝能和边疆各民族实现“和同为一家”的原因是(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

    粟末靺羯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能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B.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昌盛

    C.民族政策开明,措施灵活得当

    D.唐朝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3、义和团“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盆,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甚至波及轮船,铁路电线、机器、洋学堂、洋装书、洋服等。义和团极端仇视洋货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危机

    B.列强瓜分中国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

    C.洋货的倾销造成了小生产者大量破产

    D.西方传教士与国内民众存在文化分歧

  • 4、西周实行的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传统的宗族观念

  • 5、元朝始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统治者

    A.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让其管理本民族事务

    B.派驻专门官职,调节民族纠纷

    C.废除土司制度,大规模改土归流

    D.与土司联姻,恩威并用

  • 6、先秦时期有学派提出“节俭”“尚贤事能”“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两不利也。”等思想,这个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7、中华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遗址是(     

    A.临潼姜寨遗址

    B.红山文化遗址

    C.襄汾陶寺遗址

    D.良渚文化遗址

  • 8、战国末期法治盛行,荀子面对法律的客观存在及实际价值,予法以独特位置,由此他提出(     

    A.天人合一

    B.严刑峻法

    C.兼爱非攻

    D.隆礼重法

  • 9、国共合作实现后,开创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有人称之为国民大革命。被称为“大革命”主要侧重于(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B.领导力量的先进性

    C.道路选择的正确性

    D.革命斗争的彻底性

  • 10、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商鞅此举有助于(       

    A.促进庄园经济发展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减轻民众徭役负担

    D.强化皇权专制独裁

  • 11、两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文化重心的南移

    D.政治重心的南移

  • 12、考古发现,距今约5500年前,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晚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玉人姿势都是双手并拢捧在胸前,非常相似。这说明当时(     

    A.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交流

    B.先进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汇聚

    C.开始出现“以玉为美”的观念

    D.中原文明对周边地区文化辐射

  • 13、19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近代化作用的是(     

    A.政治近代化

    B.国防近代化

    C.工业近代化

    D.军事近代化

  • 14、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一张照片,其中有“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 “郁金友分到五亩田地”等字样。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银元之战

    B.米棉之战

    C.土地改革

    D.抗美援朝

  • 15、清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这些治理措施所体现的特点是(     

    A.军事占领

    B.武装斗争

    C.反抗压迫

    D.因地制宜

  • 16、明代的巡关御史初设于宣德七年(1432年),包括东、西巡关御史2人,即从山海关到古北口、从居庸关到龙泉关,每年差遣监察御史各1人,奉命巡视边关。明代设置巡关御史的主要目的是(       

    A.防御蒙古势力的威胁

    B.分散相权加强君权

    C.加强管理乌思藏地区

    D.阻挡建州女真袭击

  • 17、下面为某一著作的部分目录。明代王廷相评价这一著作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对这一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出当时社会重商抑农的思想

    B.印证了经济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

    C.成书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很高

    D.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18、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湘赣边界一年多来斗争的经验教训,强调在反动统治政权暂时稳定时期和破裂时期,红色区域的斗争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与策略。”文中的“战略和策略”指的是(     

    A.开展游击战争

    B.工农武装割据

    C.进攻中心城市

    D.开展土地革命

  • 19、1864年普鲁士驻华公使不顾国际公法,在中国的大沽口扣留了丹麦的三艘货船。中国为此同普鲁士进行交涉,强调普鲁士扣留丹麦船只之处是“中国专辖之内洋”“外国在中国洋面,扣留别国之船,乃显系夺中国之权”,最终中方交涉成功。这一事件反映了(     

    A.传统宗藩外交体系逐渐解体

    B.内河主权丧失致使列强横行

    C.近代外交意识推动主权维护

    D.清廷近代外交体制渐趋完善

  • 20、甘肃、青海一带发现的距今45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墓葬。这些墓葬中出现了合葬墓24座,其中有数座为夫妻合葬。在马家窑的一座个人墓葬里,发现的陪葬品仅陶器就有91件。据此可知,马家窑文化(     

    A.出现阶级分化

    B.父权制已取代母权制

    C.萌生出私有制

    D.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 21、明代文学作品当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市井生活、市井人物的刻画描述,比如《三言二拍》《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文人的笔墨开始关注到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这反映了明代(     

    A.文学繁荣发展

    B.程朱理学没落

    C.重利轻义思想

    D.市民阶层壮大

  • 22、1911年11月11日,时任山东巡抚的孙宝琦致电清政府:“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材料反映出(     

    A.四川保路运动影响力大

    B.南京临时政府已得到普遍认可

    C.三民主义得到广泛认同

    D.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 23、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富民》中认为,“陇右牧羊,河北育豕,淮南饲鹜,湖滨缫丝,吴乡之民编蓑织席”等并非一般农民副业,而是“操一金之资,可致百金之利”。由此可知,唐甄(     

    A.轻视农副业的生产发展

    B.主张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

    C.批评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倡导农副产品的商业化经营

  • 24、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均以“旧式水师”抗御西方列强的入侵,没有进行过一次像样的海战。而到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与日军发生了诸如黄海大战这样大规模的海战。这一变化(     

    A.改变了中国“弱国”形象

    B.有力地捍卫了中国的海疆

    C.体现了维新新政的成效

    D.得益于“师夷长技”的开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稳定物价:1950年春,经“________”,“________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到________年底,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 26、明朝的的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________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起义将领________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2)明朝建立: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大明。明军攻占________,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 27、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签订《________》后,而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签订《________》后。

  • 28、表现

    (1)小说

    ①元末明初:________和罗贯中各自创作《水浒传》和《________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________体的写作体裁。

    ②明朝中期:________的《西游记》和清朝中期吴敬梓的《________》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③清朝中期:________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________主义文学的高峰。

    (2)戏曲

    ①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________,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和清朝________等。

    ②舞台演出:昆曲长期流行;清朝________年间,形成________,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 29、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_________(人物)。他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________,而不是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_________;主张建立独立的_________教会和廉俭教会。

  • 30、预备立宪

    (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

    (2)历程

    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________。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③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________”。

    (3)结果:清政府无诚意推行立宪,资产阶级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 31、金朝建立1114年,________的首领________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________府,也称上京。

  • 32、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______________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_______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_______大经济体。

  • 33、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_______进攻。

  • 34、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___,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思考)

  • 36、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生动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给人们以奋进的激情和力量。

    (1)中华民族近百年的伟大复兴的历史,最关键的两步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开启“中国新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伟大转折”开端于哪一事件?

    材料二 习近平曾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2)“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先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实行了哪一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认为最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4)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 37、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 38、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 39、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