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在报告中写到“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据此可知,材料所描绘的是哪个时期(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 毛泽东在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纷纷响应, 掀起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此举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军民团结
B.巩固苏区政权
C.坚持长期抗战
D.完善财经制度
3、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部分活动记录表。由此可知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时间 | 部分活动 |
1922年1月 | 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
1922年5月 | 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
1922年7月 | 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个秘密农会 |
1922年9月 | 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
A.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
B.以罢工形式反抗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C.注重发动群众进行革命
D.在农村中广泛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4、元朝始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为了解决日久相沿的土司割据的积弊,明清两朝统治者
A.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让其管理本民族事务
B.派驻专门官职,调节民族纠纷
C.废除土司制度,大规模改土归流
D.与土司联姻,恩威并用
5、1919年5月19日,甘肃女学生邓春兰写信给北大校长蔡元培,要求北大解除女禁,并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呼吁男女教育平等,后来她成为甘肃省第一个女大学生。自此,各大高校开始招收女学生。据此可知,当时( )
A.西方思想影响社会变革
B.男女地位实现平等
C.五四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D.教育革命全面开展
6、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十月,“上以中国金银、铜钱、段匹、兵器等物自前代以来不许出番;今两广、浙江、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贸货物,故禁之。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据此可知,明初( )
A.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B.南方开始成为经济重心
C.大量货币纷纷外流
D.政治制度调整较为复杂
7、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拓展海外贸易
B.开拓国内市场
C.彰显明朝国威
D.加强友好往来
8、19世纪末,翻译家严复决定将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学》译介到中国。他在编辑过程中弱化了该书的“伦理价值”,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解读国际关系,并自创了“天演论”一词。1898年4月,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据此可知,严复的做法( )
A.旨在遏制民主革命的蔓延
B.为维新变法营造了舆论氛围
C.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D.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9、《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度量衡
B.设立太尉
C.设立御史大夫
D.设立丞相
10、某学者指出,“秦的很多做法恰恰是法家所反对的,韩非《亡征》篇中列举的一百多种国家灭亡的征兆,秦始皇的做法就占了好几条。”该学者意在说明秦朝的速亡( )
A.与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B.在于摒弃了法家的治国思想
C.起因于反秦势力的日益壮大
D.源于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11、《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说:“自汉魏之际佛教初入,就因与道教表面相似而调和、附属道术为‘佛道’,两晋时期佛教有所发展后,因发现与儒家、道家思想不同而始有冲突,由此而引起儒玄佛三教之间的各种争辩。”隋朝调和三教的主要途径是( )
A.援礼入佛
B.三教合归儒
C.建立理学
D.道法自然
12、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当时浙江、江苏、广东的一些地区大量种植桑树,特别是浙江“蚕桑之利甲天下”。这反映出这些地区( )
A.抑商政策的废除
B.雇佣关系的产生
C.自然经济的解体
D.种植结构的变化
13、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国的参战
B.法西斯国家战力不足
C.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团结战斗
D.核武器的诞生和使用
14、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15、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将“反蒋抗日”的口号改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这主要是为了( )
A.贯彻“三三制”原则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D.开展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16、自1914年8月至1920年,中国社会经济开始了近代以来难得的上升性发展,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导致这种“上升性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洋务运动推动
B.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C.中华民国建立
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17、19世纪德国各高校在“研究和教学统一”的原则下成为各种研究的中心,1867年德国化学学会成立,1892年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推出电技术讲座,克虏伯公司等企业也主动与高校配合,支持高校科研。这一现象表明( )
A.电力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
B.知识经济的时代逐渐到来
C.高校成为科学研发的中心
D.科学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
18、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同时,也有不少人质疑、犹豫、反对、抵制,认为文章是“砍旗”、“丢刀子”,是“方向性错误”。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毛泽东思想影响深远
B.封建观念根深蒂固
C.党中央思想尚未统一
D.思想解放阻力重重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 )
A.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
C.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
D.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
20、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读史更轻松;以历史的题材绘制漫画,让漫画更深刻。下面漫画中晋惠帝在位时出现的局面是( )
A.淝水之战
B.五胡乱华
C.宗室内战
D.宦官专权
21、据考古发现,浙江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瑶山11号墓出土了不少玉器和纺织器具。这些文物无论从种类上还是品级上都堪称良渚文化女性墓之最。由此可知,当时( )
A.养蚕缫丝技术领先
B.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D.女性贵族掌握权力
22、有学者认为,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宣布实行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各地兴起各种形式的保路斗争,其中四川省尤为激烈,最后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清廷命令湖广总督瑞澂自湖北带兵前往镇压,部分鄂军西调。这主要说明( )
A.革命派并未做好革命的准备
B.政策失当加剧了清朝统治危机
C.辛亥革命的发生具有必然性
D.清政府对革命力量的警惕性强
23、1903年,清政府谕令切实保护回国兴办实业的侨商,后来设商部,陆续制定和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奖励华商章程》等。同时,户部奏定《试办银行章程》。这些措施( )
A.促使清末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B.缓和了清朝的社会矛盾
C.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D.冲击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24、下面是某学生历史笔记的内容,它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实现统一,定都咸阳 ◆设置郡县,统一文字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明朝
25、近代世界变迁
根据提示,完成从“史前到隋唐时期“的时间轴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6、金元时期,受________、________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27、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以______________为重点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_______次“围剿”。
28、城市:唐都__________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会。
29、《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_____ 的境地。
30、其中的“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________
31、1992年,_______发表南方谈话,为_______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32、隋唐时期,________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________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3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___________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_________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4、新石器时期,农业、畜牧业产生,社会分工发展,使得社会上出现了剩余产品,由此产生________制,以及阶级和奴隶制度。奴隶主贵族不断强化自身权威和组织管理能力,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标志着________开始形成,而这正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35、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6、淝水之战的背景、概况和结果如何?
37、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的时间、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38、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
39、思考点2
为什么国家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