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统一后,秦政府实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如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后又向丽邑(今陕西临潼)、云阳(今陕西淳化)、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等地移民超十万户,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秦政府这些举措顺利实施主要是因为( )
A.关中地区经济的繁荣
B.法律体系的完备
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驰道交通的发达
2、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由此形成的金子塔型的等级结构是( )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D.周王——士——卿大夫——诸侯
3、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主要记述死者姓名、卒年和生平事迹。据可考北魏墓志分析发现以洛阳邙山为中心的丧葬区划,取代了以平城为中心的丧葬区划。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
A.彻底割裂了与旧都平城的联系
B.缓解了中原地区的社会矛盾
C.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D.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完全汉化
4、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举行的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进行了匠心巧思的时代表达,蕴含了玉鸟、玉琮、神徽、古城等丰富的本地历史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最早源于( )
A.大汶口文化
B.良渚文化
C.二里头文化
D.红山文化
5、明太祖废除宰相后,皇帝一人实难任天下之事,渐次形成的内阁、司礼监成为皇帝的左右手,然而皇帝往往更依赖后者,所谓“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司礼之批红”,宦官势力突破了内廷,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僚系统渗透。由此可知,明朝的宦官专权( )
A.使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是中枢机构异变的结果
C.导致内阁失去了决策权力
D.促使中央权力体制平衡
6、新文化运动后,胡适曾说:当日之所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反对孔教,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其说明,新文化文化运动意在( )
A.集中批判儒家思想
B.启发民众理性自觉
C.宣扬传统伦理道德
D.彻底摧毁传统文化
7、周成王分封邢国在平皋(河南温县),后北迁到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周康王时期的《臣谏簋》记载了山西北部的戎进犯纸侯,邢侯抵抗戎狄。《后汉书·西羌传》有“邢侯大破北戎”的记载,可见邢国的分封( )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华夏认同
B.形成等级森严的权力分配制度
C.有利于加强西周对地方统治
D.解决了周王朝内部的权力冲突
8、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为了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全面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的经济措施与手段有( )
A.“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B.在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C.逐步实现“一化三改”
D.以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9、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形成了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社会等级;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出西周政治( )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B.家天下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C.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D.实行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10、1981年2月,台湾《时报周刊》举办座谈会,与会学者提出:“和平统一……为中国人共同的心声……中国在这一代生活于台湾的年轻人而言,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或名词,不管是地理环境的隔阂或生活模式的相异,都无法改变历史与血缘关系。”这( )
A.凸显了台湾同胞的民族国家意识
B.表明“一国两制”成为两岸共识
C.说明谈判是祖国统一的唯一途径
D.促使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1、西汉高祖至武帝初年,朝廷官员中师从法家的居多数,从汉武帝初年到宣帝末年,朝廷官员出身于师从法家、道家的人数急剧减少,而师从儒家的人数不断攀升。这一变化表明
A.官员晋升渠道的拓宽
B.治国方略的转变
C.社会阶层流动的削弱
D.中央集权的强化
12、唐朝的三百六十九个宰相中有十分之一左右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战败投降的突厥酋长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以及铁勒酋长契达何力等也得到了唐太宗的信任和重用;在文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代北及西域族人后裔更是不计其数,如元稹、白居易、刘禹锡等。这体现了唐朝( )
A.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B.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加强
C.世家大族依然把持着朝政
D.通过联姻方式来巩固边疆
1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呼,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主张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14、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稳步推进,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以下不属于21世纪改革开放新战略或新思路的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15、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君者,天下之大害也”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16、梁启超曾批评李鸿章:“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为此,他主张( )
A.变革中国政治体制
B.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维护清廷君主专制
D.宣传经世致用思想
17、1979年,《人民文学》刊登了一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乔厂长一开始像“搞革命”一样办工厂,后来转变观念,采用现代化治厂方针,初见成效,得到上级表扬,鼓励他不妨把手脚放开一点,各种办法都可试一试。这折射出,当时( )
A.厂长负责制得到了广泛认同
B.民众期待加快改革步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现代企业制度初见成效
18、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专门负责铸钱事宜,铸造新的五铢钱,各地私铸的钱币全部销毁。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维护边疆稳定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农业发展
D.削弱宰相权力
19、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 )
A.表明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
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
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20、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文章中写道:“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这一思想的提出( )
A.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标志着工农武装任务已经完成
C.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D.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1、西安事变期间,来陕西寻求真相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在采访周恩来、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后,在报道中公开称全国对于西北方面的认识存在很大的错误,西北领导的政治理论是和平统一,政治诉求是在政治商讨下,拥护和服从国民政府的统治。这一报道( )
A.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战救国主张
B.迎合了国民党要求统一的诉求
C.化解了国共两党的政治矛盾
D.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2、1947年解放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此后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下表是山西张庄在运动前后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据表判断,此运动( )
| 1944年 | 1947年 | ||
| 人口比例(%) | 人均亩数 | 人口比例(%) | 人均亩数 |
地主 | 4 | 17.4 | 0.3 | 3 |
中农 | 40 | 6.4 | 35.5 | 6.2 |
贫农 | 46.8 | 3.0 | 63 | 5.5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C.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D.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23、唐朝时期,日本一共派出了十几批遣唐使。阅读如表,据此可知当时( )
日本所派遣唐使情况(部分)
皇帝 | 年份 | 船数 | 人数 |
唐玄宗 | 733 | 4 | 594 |
752 | 4 | 500 | |
唐肃宗 | 759 | 1 | 99 |
唐代宗 | 777 | 4 | 778 |
唐德宗 | 804 | 4 | 不明 |
A.中外文化交流形式多样
B.唐文化开放包容
C.政治局势影响中外交流
D.东亚文化圈形成
24、有学者提出,古代印度洋贸易紧紧地将亚、非、欧连接在一起,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印度洋周边各国合作互动,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诞生做出了重要铺垫。该学者意在肯定郑和的航海活动( )
A.促进了世界联系的加强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提升了非洲文明的程度
D.宣扬了睦邻友好理念
25、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国会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6、蒙古崛起
(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________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____”的尊号。
(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27、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________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________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1)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________。
(2)1914年5月公布的《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________。
(3)同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________。
(4)________看到袁世凯大权在握,1914年8月,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力东顾的时机,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________”要求。经过谈判,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28、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________与________的局面
(1)以________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2)________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
(3)________的张作霖,同样以日本为靠山,占据________。
29、________在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________起来了。”
30、中共抗日通电: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筑成________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
31、魏源编著《________》是近代中国________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________”书中魏源提出了“________”的思想
32、时间与人物:________年,宋神宗任用________主持变法
33、中国坚持________道路,推动构建________,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________
34、请以不同标准,对下列历史人物进行分类。
①徐光启 ②汤显祖 ③王夫之 ④吴敬梓
⑤宋应星 ⑥孔尚任 ⑦曹雪芹 ⑧顾炎武
(1)思想家: ;(2)科学家: ;
(3)戏剧家: ;(4)文学家: 。
35、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6、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儿女的共同心愿。”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国这安全,建立起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3)当前,影响祖国完全统一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
37、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8、西汉中期强盛的主要措施
39、宋明理学的内容,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