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凉山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知,汉到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趋势是(        

    A.更趋向于公平公正

    B.更趋向于选拔权的归属

    C.更趋向于重视血统

    D.更趋向于才学和能力

  • 2、如表所示是王安石变法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知,这些措施(     

    青苗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收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募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A.强化了社会管控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抑制了土地兼并

  • 3、据估算,中国古代人口从西汉末至南宋绍熙年间才实现翻番,历经近1200年;从南宋的1亿人到17世纪中叶增加50%用了450年的时间;18世纪前期至19世纪前期人口则增加160%~170%。清朝中期这一人口发展趋势(     

    A.加剧了人地矛盾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推动了科技进步

    D.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4、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

    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D.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 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南方与北方形成两套不同政治系统。到袁世凯当政时,他凭借个人实力强化了对北方控制,但是对南方各省却缺少实际掌控。为重新强化中央权威,袁世凯决定恢复帝制。据此可知(     

    A.恢复帝制是当时的时代需要

    B.革命党人造成南北分裂局面

    C.政治近代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D.民主共和思想还未深入人心

  • 6、开国元勋朱德有首诗写道: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高低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称颂的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 7、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假如你是某博物馆的讲解员,当你为前来参观秦朝展厅的同学讲解如图展品时,你会从哪个角度来阐述(     

    A.促进了人们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B.体现皇帝对军权的控制,可用于研究秦朝的军事管理制度

    C.反映了秦朝的丞相制度,可用于研究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D.体现了秦朝时的冶铸业水平,表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

  • 8、如图为西汉不同时期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其变化反映出(     

    A.“重文轻武”思想影响

    B.士族垄断政权局面被打破

    C.“尊崇儒术”影响政治

    D.法家开始失去了社会价值

  • 9、下表为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33-112年)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下面对此表解读有误的是(     

    时间

    主要事件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

    对匈奴开战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收复河套,同年颁布推恩令

    元朔五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24-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连续4次大战匈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实行盐铁专卖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统一货币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A.反击匈奴的战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B.出使西域使西域地区得到有效管理

    C.采取经济措施为集中财力支援战争

    D.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 10、1911年4月,革命党人林觉民写下《与妻书》,遗言:“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随后在起义中英勇就义,该起义是(       

    A.保路运动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

  • 11、《新唐书》记载:“(给事中)掌待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据此判断,给事中供职于(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

  • 12、“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材料所涉及的制度是(     

    A.南北面官制

    B.羁縻府州制

    C.猛安谋克制

    D.四等人制

  • 13、秦朝时,九卿以掌管司法律令的廷尉和掌管财政钱货的治粟内史为首,地位最高;而汉代的九卿中,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又称奉常)和宫中警卫的光禄勋(又称郎中令)地位最尊。这种设置

    A.是汉代政治思想变化的反映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

    C.表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激化

    D.表明汉代脱离秦制框架束缚

  • 14、战国时期,社会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学派,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提出各自的主张,后世将这种局面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出现(     

    A.推动法家成为主流思想

    B.反映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C.体现了宗法观念的衰落

    D.导致了礼乐制度的消亡

  • 15、为了求富,洋务派开办的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天津机器局

  • 16、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东京梦华录》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B.传统封建等级观念削弱

    C.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D.新兴市民文化丰富多彩

  • 17、唐初名碑《九成宫醴泉铭》结字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平正(端正),第二个特点是紧结(内紧外松或内密外疏),第三个特点是纵长。与其书法风格相近的图片是(     

    A.

    B.

    C.

    D.

  • 18、如表是秦朝实行的两种土地制度的概况。这两种土地制度的推行(     

    制度

    途径

    内容

    授田制

    由国家,直接向农民授田。

    农民本身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具有一定的期限,土地仍然是国家所有。

    赐田制

    通过军功受爵。

    农民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世袭子孙。

    A.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

    B.促使国家统一的实现

    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势力

    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 19、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唤起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 20、宋朝是古代科举制的改革时期,“取士不问家世”,放宽了科举录取的范围,确立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这一做法(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保证了吏治清明

    C.提高了官员素质

    D.强化了儒学地位

  • 21、根据史料统计,唐代寒门子弟登科授官的比例逐渐增大,但终唐一代仍不占优势。崔、卢、李、郑、王、韦这六个姓氏的士族中共出现了102名宰相。这说明唐代(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C.科举制固化了阶层

    D.士族政治仍有影响力

  • 22、据不完全统计,1901—1911年留日学生出版的以反帝救亡为出发点的革命报刊有六七十种之多。随着留日学生大量归国,他们的影响以燎原之势,迅速遍及全国各地。材料可用于说明(     

    A.清朝末期舆论环境较为宽松

    B.民族危机推动革命思想传播

    C.日本帮助清政府走向近代化

    D.留日学生是辛亥革命的主力

  • 23、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在《北史·文苑传序》中说:“北朝时期,区区河右,而学者埒于中原。”他认为当时甘肃河西地区文人学者数及其学术水平,可同中原内地相比肩。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河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原战乱世族纷纷外迁

    C.陆上丝绸之路影响扩大

    D.甘肃成为学术文化中心

  • 24、1941年12月的阿卡迪亚会议上,美国代表认为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陆军的主要战场,中国坚持抗战对太平洋战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建议成立中国战区,统一指挥中国及泰国、越南等地的抗日军队。1942年1月;中国战区正式宣告成立。这表明(     

    A.中国是太平洋战场主导力量

    B.抗日战争形势发生逆转

    C.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认可

    D.中国跻身国际强国行列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_______》,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_______地区、_______及其附属岛屿、_______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 26、金朝建立1114年,________的首领________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________府,也称上京。

  • 27、1860年10月,________联军抢劫、焚毁________后,进入________城,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

  • 28、边疆治理

    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历代王朝采取了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举措,其中典型举措之一是设立管辖机构。将下列史实的字母编号正确填入表格对应的空格中。

    A.北庭都元帅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北都护府  D.台湾行省  E.澎湖巡检司  F.宣政院  G.宣慰司

    地区

    朝代

    管辖机构

    新疆(西域)

    汉朝

    唐朝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

    元朝

    清朝

    伊犁将军

    西藏

    元朝

    清朝

    驻藏大臣

    台湾

    元朝

    清朝

    台湾府

     

     

  • 29、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________行为

  • 30、文化方面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要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就要求________________“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全社会弘扬________,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2)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继续把________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教育经费连年保持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3)全国文化事业费年增速超过10%,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________

    (4)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文化创作弘扬________。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票房连创新高。文学艺术唱响主旋律,媒体融合深度发展。

    (5)中国文化加快________步伐,推动文明互鉴,传播________

  • 31、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战场形势:全面内战开始时,________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2)中共中央准确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自力更生、以_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3)结果:1946年7~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约30万人。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很快被粉碎

  • 32、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_____________》,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 33、上海、太原失守后,______________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_______战争。根据地军民依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_______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 34、依据提示,将下列历史事件填入对应的表格位置。(填字母)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太平天国运动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边疆危机 E.两次鸦片战争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辽宋夏金元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如何?(从制瓷业、矿冶业和印刷业等部门思考概括)

  • 36、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 37、清朝是如何巩固西北边疆的?

  • 38、南朝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 39、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