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某个王朝版图的局部,该王朝是( )
A.西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贞观十二年(638年)七月,针对景教等外来宗教,唐太宗下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这反映出唐朝( )
A.家伦理观念受到冲击
B.胡汉民族差别淡化
C.三教合一趋势得到认可
D.文化的开放和包容
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④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国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作为“自在”的中华民族就已经形成。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一词所表达的概念,从清末到民初,经历了“约指华夏~汉族”到“确定为中国诸族之总称”的演变过程。反映了( )
A.现代民族国家已经最终形成
B.民族概念从传统到现代转变完成
C.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为表征
D.56个民族是一家观念已深入人心
5、从康乾盛世后期起到19世纪前期,清朝人口急剧增长、农民起义屡屡爆发、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这总体反映出清朝
A.人地关系紧张
B.阶级矛盾尖锐
C.民族矛盾激化
D.统治危机初显
6、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②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一方面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和极端的皇权主义,另一方面表现为亲贵合一的裙带作风。这说明中国封建社会( )
A.宗族关系成为执政的基础
B.君主专制的本质是贵族政治
C.深受“家天下”观念的影响
D.治国理念严格遵循儒家伦理
8、继井冈山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后,中国大地上又出现了闽浙赣、湘赣、湘鄂赣、湘鄂边、左右江、海陆丰等地方上的“工农武装割据”,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材料可用来说明中国革命( )
A.理论体系走向完善
B.照搬俄国革命经验
C.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道路探索卓有成效
9、1864年,李鸿章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运动 ( )
A.完全采用官督商办
B.完全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C.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D.开始了早期工业化的尝试
10、19世纪 60年代,因为社会的大破坏,国家税收的减少,大量人口的丧失,故清政府无力主持社会的重建工作,地方社会随即发挥了非凡的动力,诸如慈善、治安、防卫、宗教等工作,社会便在此种动力的推动下得以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中央集权力量削弱
B.地方自治形成完整体系
C.清廷统治土崩瓦解
D.清廷积极推动地方自治
11、周恩来在某次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据此可知,与此次会议相关的史实是( )
A.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B.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议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印度支那问题在会上得以政治解决
12、下图所示为铸于唐朝时期高昌王朝钱币。钱币正面钱文为“高昌”“吉利”四字,字体为隶书,背面无文。“高昌”为国名,“吉利”为吉祥语。该货币( )
A.见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融合
B.印证了唐朝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C.体现了唐朝多元开放的特征
D.反映了唐朝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13、燕云十六州长期被辽占领,众多汉人生活于此,其中一些还在辽担任官职,受到重用,甚至出现了“汉官不思归”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辽朝文字体系已经成熟
B.三省六部制度初步确立
C.民族交融趋势逐渐加强
D.辽宋经济交流十分密切
14、1926年诞生于上海的《良友》是面向大众的综合性画报,下图为该画报曾刊登的一幅照片。从该照片可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A.男女平等已成民众共识
B.追求民主的社会思潮
C.民主共和政体正式确立
D.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
15、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中,李悝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主张“明法审令……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这反映了当时( )
A.军功爵禄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大势所趋
D.法律严苛阻碍社会发展
16、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姜寨遗址中,小房子占绝对多数,屋内既有成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又有火塘、炊具等生活用具,表明他们独立消费。北首岭、大地湾等遗址也发现类似情况。据此判断,当时( )
A.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较为普遍
B.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D.以家庭为单位的定居生活形成
17、下图选自2006年《中国物价年鉴》中的数据,这反映了( )
A.国家宏观调控下规范的市场主体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效果明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形成
D.国家的分配体制影响商品物价
18、某学者评价某历史事件:“这一次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其尖锐彻底的程度、所向无前的气势,远远超过辛亥革命时期……确实起了振聋发聩的思想启蒙作用。”该事件是( )
A.护国战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9、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新中国( )
A.与日本正式建交
B.改善同美国的外交关系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如图为我国古代某个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此朝代为(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1、西汉武帝以后,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一批世家大族。这一现象( )
A.是汉代独尊儒术、察举选官的结果
B.是两汉据家世选官的后遗症
C.推动儒学成为汉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D.促使汉代官场形成一股清流
22、1279年,宋元崖山之战,宋朝大臣陆秀夫背起年幼的皇帝投海自尽,其他忠臣、将兵、家眷、随皇帝一起逃命的百姓等共10万余人一起投江殉国。这反映出当时(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崇文抑武方针的实施
C.理学影响的扩大
D.经世致用思想的流行
23、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体现了( )
A.农业的发展已经停滞
B.重农抑商观念已解体
C.“重农抑商”的思想
D.“工商皆本”的思想
24、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做法( )
A.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
C.减轻了农民负担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5、形成
(1)“光荣革命”后,________逐渐退出内阁,成为“____________”的国家元首。
(2)内阁承担实际的____________,其权力和重要性加强。
(3)1721年,____________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4)19世纪中期,两党制发展,大选中获胜的____________上台组阁。
26、在中国轮廓图上标注下列图片描述的地理或史事发生地的大致位置(填写数字)
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 _____
27、璀璨文明
请将下列文明成果与所属文明区域一一对应。
A.《吉尔伽美什》 B.象形文字 C.《罗摩衍那》 D.玛雅金字塔E.荷马史诗F.《历史》G.《一千零一夜》H.《汉穆拉比法典》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_________
(2)古埃及文明________
(3)古印度文明________
(4)美洲印第安文明________
(5)古希腊文明________
(6)伊斯兰文明________
2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________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选举________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________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29、隋唐时期创立的________,有利于明确分工,提高行政效率,又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另一项重要的制度发明是________,打破了士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能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
30、影响: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________
31、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_______到_______,从_______到_______, _______、_______、多种形式的_______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2、其中的“华北自治运动”激起北平学生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_____”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________
33、完成下列填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地主阶级
a.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开办译馆,编译书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在《 ______ 》一书中提出了“ ______ ”的思想。
b.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领导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资产阶级
a.维新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 ______ 》,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 ______ 制度。
b.革命派: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建立(__________)阶级共和国,即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制度。
c.激进民主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高举(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旗帜,主张深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__________)主义。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幕——“________”
时间:1895年
人物:在京官员,各省举人,________、梁启超等人结果:请愿书未送达光绪皇帝,以失败告终。
意义:揭开了________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5、什么叫“光武中兴”?具体措施有哪些?
36、“史料阅读”北宋学者欧阳修在他编撰的《新唐书·兵志》中,总结了从藩镇割据直至唐末军阀肢解唐朝的历史线索: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 根据史料说明唐朝时期的藩镇有何危害?
37、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
(2)“40年来的艰苦努力,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请指出党和政府于1984年在改革开放领域分别采取的重大创新性举措。
(3)“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趋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指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分别作出的重大决定。
(4)“40年来,我们党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改革思想、改革路线、改革经验和改革方略。”综合上述,概括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
38、两汉时期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