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白沙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     

    A.商鞅变法符合统治者和人民的利益

    B.一切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C.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会推行下去

    D.统治者的支持是成功的关键

  • 2、考古发现,距今约5500年前,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晚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玉人姿势都是双手并拢捧在胸前,非常相似。这说明当时(     

    A.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交流

    B.先进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汇聚

    C.开始出现“以玉为美”的观念

    D.中原文明对周边地区文化辐射

  • 3、诞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有这一段歌词如下:“八月桂花遍地开,土地法令贴出来。打倒土豪和劣绅,分田分地又废债,劳苦工农翻身把头抬。”这反映的史实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B.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C.农民积极参加国民革命运动

    D.陕甘宁边区政府减租减息政策

  • 4、太平天国规定,“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宝绸帛宝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据此,圣库的收入化为柴米油盐,进入上帝大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取得自己的一份。太平天国这一举措(     

    A.维护了小农生产者的利益

    B.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打击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寄托了小农固有的憧憬和向往

  • 5、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A.《黄帝内经》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神农本草经》

  • 6、如表所示为1868—1911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及初加工产品出口情况统计(单位:担)。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的中国(     

    年份

    棉花

    油类

    烟叶

    1868

    57346

    1440871

    38141

    261

    737

    1873

    61291

    1617391

    25349

    17559

    5150

    1878

    67343

    1898955

    23310

    10079

    11122

    1883

    65978

    1987076

    22073

    4349

    11403

    1888

    76780

    2167460

    202546

    64952

    67128

    1893

    94154

    1820828

    576155

    152069

    110513

    1898

    108821

    1538600

    273739

    357976

    371137

    1903

    94823

    16577530

    759521

    541075

    163959

    1908

    129090

    1576136

    613509

    733943

    144857

    1911

    129925

    1462803

    877744

    1582573

    199048

    A.对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

    B.经济主权已彻底丧失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

  • 7、南北朝以来寒族崛起,入仕从政的愿望十分强烈,然而仅就寒族来讲,他们无力发动选举制度的变革,要改变自己的地位,必须依恃君主的力量,而要想君主来发动选举制度的变革,其前提是这一变革必须符合君主自身的利益要求,所谓君主的利益,从根本上讲就是重建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材料表明唐代发展科举制的主因是(     

    A.世家大族垄断选举不利于皇权专制

    B.科举制满足了庶族子弟入仕的要求

    C.科举制适应了君主专制集权的需求

    D.科举制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发展

  • 8、元朝时期,有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等成就。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     

    A.程朱理学的发展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江南经济的繁盛

    D.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 9、学者张海鹏提出了太平天国史研究原则:不能将其看作传统的农民起义,要关注其鲜明的近代风格。下列史事符合此原则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社会财富

    B.建立起农民阶级政权来反抗压迫

    C.席卷半个中国沉重打击清王朝统治

    D.《资政新篇》提出新社会经济政策

  • 10、如图为某同学学习明清时期经济所作的读书笔记。若再为其补充一条内容,应选择(     

    ①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

    ②手工工场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

    ③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A.冶铁技术和牛耕出现

    B.江南地区改用短曲辕犁

    C.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

    D.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 11、秦统一六国以后,在地方上设监御史,与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在此基础上,汉武帝(     

    A.实行察举制

    B.设十三州刺史

    C.建立丞相制

    D.推行郡国并行

  • 12、九品中正制在运行过程中最初设置的是郡中正,郡作为地方行政单位,自治色彩浓厚。而魏朝末期设立了州中正,州有着浓厚的中央驻外机构色彩。这一变化反映了(     

    A.郡县制下地方难以掌控

    B.中正官权力在日益扩大

    C.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加强

    D.选官权逐渐向中央集中

  • 13、鸦片战争后,魏源的《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社会现状等。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则重点介绍了欧美各国的国情。这表明当时先进国人(       

    A.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有分歧

    B.尝试以全新视野审视时局

    C.就是否学习西方问题达成共识

    D.意识到宗藩体制难以维系

  • 14、1987年,上海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的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择优选聘经营者,实行职工竞聘上岗,内部也实行经济责任制,将经济指标分解,层层落实。这些措施(     

    A.引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

    B.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

    C.理顺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

    D.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 15、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经济政策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叫作‘四面八方’。什么叫‘四面八方’?‘四面’即公私、劳资、城乡、内外。其中每一面都包括两方,所以合起来就是‘四面八方’……我们的经济政策就是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有利于我国(     

    A.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开展

    B.恢复面临崩溃的国民经济

    C.尽快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

    D.完成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

  • 16、19世纪八九十年代,康有为提出:“凡论古今人辟新知之功及恶言之过,先当考明其时,次当区别其地”“于其义理一项,则以今日所发明之实理为准而算之……其制度一项,则从现在比例最末之制度起算……进则记功,退则计过”“是非随时而易义”。在此,康有为旨在(     

    A.探寻自然界的进化法则

    B.肯定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C.揭示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D.否定“中体西用”思想

  • 17、在某次会议上,毛泽东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18、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 提出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措施, 例如: 在湘鄂赣地区颁布“不准女人裹小脚”“加大剪头发的力度”等法令,并取消了“童养媳”和“侍女”的规定。苏区政府意在(     

    A.解放群众思想

    B.推动经济发展

    C.进行文化建设

    D.提升生活质量

  • 19、中华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遗址是(     

    A.临潼姜寨遗址

    B.红山文化遗址

    C.襄汾陶寺遗址

    D.良渚文化遗址

  • 20、蒙古汗国灭云南大理国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其地内属本朝,立为藩府,设置如内地”,后设置云南行省进行管辖。 由此可知,元朝统治者对边疆的治理(     

    A.阻碍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势

    C.加剧西南地区民族矛盾

    D.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 21、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接受大农丞(九卿属官)桑弘羊建议,废除各郡国的铸币权,将五铢钱的铸造权收归中央统一管理,建立皇家铸币厂。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C.规范市场的统一管理

    D.用内臣削弱外朝相权

  • 22、敦煌莫高窟中有从北朝到晚唐五代的壁画。北朝壁画以画佛本生、佛传故事为主,画面充满阴:森凄厉、悲惨痛苦的景象。唐代壁画主要画各种经变(指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绘画),整个画面洋溢着热闹欢乐、生气勃勃的气氛。这表明(     

    A.唐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B.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绘画是特定时代风貌的反映

    D.唐代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

  • 23、1960年,广东农民人均食用油月消费1.5两。洲心公社对农业生产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率先实行“超产奖励责任制”,被称为“洲心经验”,在全省推广,并上报中央。这种探索是为了(     

    A.全面推行农业合作社

    B.打破人民公社化体制

    C.解决农村的经济困难

    D.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

  • 24、1936年2月,西北军将领杨虎城与中共代表王世英达成四项协议:“在抗日原则下,红军与十七路军订立互不侵犯协定;双方互派代表,在杨虎城处设电台秘密联系;十七路军在适当地点建立交通站,帮助红军运输必要物资,掩护红军人员往来;双方同时做抗日准备工作,先在部队中进行抗日教育”。这一协议(       

    A.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B.顺应了合作抗日潮流

    C.扩大了中共的群众基础

    D.激励了民众共御外侮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________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________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 26、这一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人们郁积已久的愤怒,各界人士和爱国团体纷纷发表通电,斥责这一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这成为________爆发的导火索

  • 27、条约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________;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________。《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8、目标:“________”“求富”

  • 29、殖民统治

    (1)政治上:实行“________”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2)经济上:实行“________”。

    ①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②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________”政策;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 30、约法规定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_______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________________

    (4)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使其统治权,________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

  • 31、法国竞选议员的活动如火如荼之际,维克多自豪的说,他的祖辈在14世纪的时候就以贵族的身份参政了,当时的机构是________

     

  • 32、智者箴言引领着人类的思想。请将思想家与其言论相匹配。将编号填入右空格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老子 (   )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孟子 (   )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韩非子 (   )

    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 (   )

  • 33、徐弘祖的《_____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 34、1860年10月,________联军抢劫、焚毁________后,进入________城,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许多救国救民的主张。简述魏源、洪秀全、洪仁、康有为、孙中山的主要救国主张并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

     

  • 36、欧洲历史变迁

    在世界历史上,5—14世纪被称为“中古时期”。在希腊城邦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奴隶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产生,推动了教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指出文中的4处错误,并改正

    (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 37、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前仆后继,先后领导中国革命,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乐章。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有两个政权定都南京。建立政权的这两场革命分别是:

    这两场革命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革命纲领分别是:

    (2)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 38、十月革命时间?历史意义?

  • 39、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评价科举制度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