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株洲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说:“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它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它”指的是(     

    A.1982年宪法

    B.改革开放

    C.一化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提出的五项外交基本原则,成为我国处理一般国际关系的准则,并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下列选项中,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A.是发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准则

    B.中国已彻底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为了发展同世界新兴民族国家关系而定

    D.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作出贡献

  • 3、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不超过60万人,到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有200万人左右。这说明辛亥革命(     

    A.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B.有利于近代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

    C.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一定程度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4、清朝在实地测绘的基础上纂修全国性地图。康熙年间首次对台湾、西藏进行了测绘,并制成《皇舆全览图》;乾隆平准之后,继续对新疆、西藏进行测绘,最终制成更为完整、详细的《乾隆内府舆图》。清朝此举(     

    A.旨在实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B.开创了实地测绘的先河

    C.有助于强化大一统的疆域观念

    D.稳定了地方的统治秩序

  • 5、徽商黄汴编撰的《天下水陆路程》是明代国内贸易往来的交通指南,徽商程春宇编撰的《士商类要》记载了当时进行商品贸易时各地的水陆行程情况。这类士商用书反映出当时(     

    A.西方测绘技术传入

    B.自然经济解体

    C.长途贸易发达

    D.徽商实力雄厚

  • 6、明政府经略边疆的机构中,明朝政府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是(     

    A.宣慰司

    B.奴儿干都司

    C.元帅府

    D.宣政院

  • 7、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能够铸造青铜人像和工具。东非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大津巴布韦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下列选项对材料所述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和非洲交往源远流长

    B.古代非洲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C.非洲文化地域性特征明显

    D.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 8、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治国主张。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主题是(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

    墨家

    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道家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以法为工具,控制臣民

    A.构建官僚政治且

    B.变革选官制度

    C.加强中央集权

    D.重建政治秩序

  • 9、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B.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C.挫败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

  • 10、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提出“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还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据此可知,明清进步思想家(     

    A.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B.认为君主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C.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

    D.试图宣扬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 11、1964年,毛泽东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之后国务院决定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这说明三线建设(       

    A.以应对国防威胁为主要目的

    B.彻底改变工业布局分布不均

    C.初步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

    D.受到国内阶级斗争局势影响

  • 12、下图所示战役,描绘了解放军将敌人包围在“一点两线”(一点:以徐州为中心点,两线:陇海线、津浦线),从而切断徐州与南京的联系中枢。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3、先秦时期有学派提出“节俭”“尚贤事能”“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两不利也。”等思想,这个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14、如图是考古学者根据庙底沟与半坡两个地方出土的尖底瓶,所绘制的样式及变化图。据此可知(     

    图1 庙底沟类型尖底瓶型式演变                    图2 半坡类型尖底瓶型式演变

    A.双方存在频繁的经济交流

    B.造型变化是自然环境演变的产物

    C.原始社会手工业创新度低

    D.中华文明早期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 15、下图所示文物及其铭文,有周康王赐予盂器物和人口、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等信息。该史料可用于认识(     

       西周“大盂鼎”及其铭文拓片

    A.王位世袭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 16、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 17、抗战胜利后,中共认识到解决解放区土地问题是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一切工作的基本环节。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指示有利于(       

    A.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B.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延续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D.推动国内主要矛盾的转移

  • 18、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写道:“(在嘉靖以后)随着城市、商业、交通以及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的发达,知识传播更加容易,也越来越超出官方意识形态允许的边界,士绅与市民所拥有的财富资源,也使得另外开辟思想表达和知识传播的渠道成为可能。”该观点旨在表明(     

    A.四大发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官方失去了对思想界的管控

    C.思想领域变化是时代的产物

    D.市民阶层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 19、学者金冲及说:“辛亥革命后,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像走马灯似的一个接一个登场,却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稳定的统治秩序(专制政权)……这自然有很多原因,而辛亥革命在这里所起的巨大作用是无法抹煞的。”这里的“巨大作用”主要是指(       

    A.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B.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C.触发了小农经济解体

    D.唤醒了下层普通民众

  • 20、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有人评论说:“限制总统之处甚严,……袁大总统已渐入荆棘丛中,殊不易于排解也”。这是因为《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责任内阁制

    C.三权分立

    D.总统制

  • 21、19世纪初,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到20年代,每两银子可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1600文铜钱才能兑换一两白银。对上述变化情况解读正确的是(     

    A.白银已取代铜钱的流通功能

    B.该变化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此趋势将大大加重百姓负担

    D.五口通商加剧银贵钱贱现象

  • 2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绿林、赤眉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

    C.牧野之战中商纣王临时凑集的奴隶阵前倒戈

    D.陈胜、吴广起义

  • 23、经此一战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奠定了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大国地位。此战是指(     

    A.淮海战役

    B.抗美援朝

    C.援越抗美

    D.渡江战役

  • 24、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在朝廷核心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这体现了(     

    A.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B.满汉民族地位趋于平等

    C.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强大

    D.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召开,宣布成立______________,选举_______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______________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 26、国民政府推行“________”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________迫使日本撤兵。但国联调查团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________中国东北。日本拒绝这个方案,宣布退出国联

  • 27、手工业进步:明朝中后期,南方部分手工业行业中出现_______________;(工场、雇佣)

  • 2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2)日本投降

    ①原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________、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进入中国东北,迅速消灭日本________;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②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________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________”号巡洋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③台湾回归:10月25日,________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台湾光复。从此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 29、外交影响: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_________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________推动构建_______________,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 30、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 3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毛泽东在________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________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________

  • 32、南昌起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2)两万多起义军经过数小时战斗,全歼守敌,占领_______。随后,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_______。10月初,起义军在_______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起义军一部分在______________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_______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3)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33、时代塑造思想,思想引领时代,不同时代,诞生了诸多不同的思想家,请将相关人物与其主张、成就匹配。(用字母表示)

    A.孔子                           B.老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人物

    主要成就

    创立道家学派,提出朴素辩证法思想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倡导法治,主张君主专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

  • 34、国民素质和文化程度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增速较快,文化产业持续发力,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二章人民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

    材料二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这时,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性质有何变化?依据是什么?

     

  •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竞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

    材料二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材料二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 37、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 38、其他方面文化交流的表现是什么?

  • 39、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1)什么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根据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