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文山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下图是根据《中国陶瓷史》绘编的唐宋时期的制瓷业分布示意图, 由图中信息可推知      

    A.制瓷技术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

    B.两朝制瓷业发展受政治中心影响

    C.制瓷业分布主要由水路交通决定

    D.制瓷业分布与经济重心变化相关

  • 2、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有可能最早食用米饭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 3、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A.华东野战军组织孟良崮战役

    B.三大战役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 4、《海国图志·序》:“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此书(     

    A.彻底地颠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旨在抵制少数民族

    C.初步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作者为晚清徐继畲

  • 5、1956年,中共八大实行差额选举和自由批评等做法,提出了民主党派与中共“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会后,各民主党派还对本党的纲领作了新的修改。这些都表明(     

    A.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初步建立

    B.共产党与民主党同心追求民主

    C.群众参与政治监督日益制度化

    D.人民当家作主是新中国的本质

  • 6、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不超过60万人,到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有200万人左右。这说明辛亥革命(     

    A.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B.有利于近代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

    C.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一定程度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7、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 8、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回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村里所有人都说:你去了只管选毛主席!当时最大的任务是实现父老乡亲们的殷切嘱托:一定要把毛主席选上!”申纪兰的这段经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A.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优越性

    B.人大制度的人民民主原则

    C.人大制度的社会主义原则

    D.女性社会地位的普遍提高

  • 9、下图为“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证。这次会议(     

    A.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力量

    B.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C.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D.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 1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把工人运动作为中心工作。自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中共领导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罢工高潮。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的方针。上述材料展现了(     

    A.国共合作的历程

    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C.工农运动的艰辛

    D.共产国际对中国的援助

  • 11、下表为1842—1844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列强通过这些条约(     

    年份

    条约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A.获得了一些殖民特权

    B.可在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C.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派军驻扎中国战略要地

  • 12、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下(       

    A.形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B.各等级之间可以相互牵制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 13、1894年,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亲自起草团体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他的这个口号(     

    A.表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

    B.开辟民族复兴光明前景

    C.反映近代中国主流思潮

    D.集中体现三民主义思想

  • 14、《春秋繁露》记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一言论体现了董仲舒(     

    A.三权分立的思想

    B.无为而治的主张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重农抑商的主张

  • 15、南宋时,经办海外贸易和航运的一个官员赵汝适在《诸蓄志》中描写桑给巴尔:“缠青番布,蹑红皮鞋,日食饭面、烧饼、羊肉。……产象牙、生金、龙涎、黄檀香。”明朝以后,海运日益发展,中国和桑给巴尔两国人民接触更加密切。据此可知,桑给巴尔

    A.农业经济繁荣

    B.手工业发达

    C.对外贸易发达

    D.鼓励文化交流

  • 16、蒋廷黻指出:“道光时代的人不反对领事裁判权,因为他们想以夷官按夷法来治夷人是极方便省事的;不反对协定关税,因为他们想把税则一五一十地订在条约里,可以免夫许多的争执。”这反映出清政府(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B.被迫从闭关走向开放

    C.固守“天朝上国”理念

    D.灵活博弈的外交态度

  • 17、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的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

  • 18、下表所示为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反映了唐朝(     

    贞观四年(630年) 

    打败东突厥,俘其首领颉利可汗,后追封为归义王

    贞观十四年(640年)

    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贞观十五年(641年)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A.对外交往的主导性

    B.社会治理的广泛性

    C.专制集权的制度性

    D.民族政策的灵活性

  • 19、下图为明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示意图。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垦荒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B.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

    C.高产作物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D.经济发展潜藏着危机

  • 20、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这个共识是指(     

    A.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保留军队

    D.台湾工商界人士可回大陆投资

  • 21、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北宋送给对方钱物 ②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③都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2、清帝退位诏书中曾写到:“……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份诏书(       

    A.为民国疆域继承提供文字依据

    B.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

    C.意在挑拨南北领导人合作关系

    D.标志着封建势力退出历史舞台

  • 23、根据统计,在元朝时期蒙古人进士之母为汉族者占总人数的68.2%,妻子为汉族者更高达71.4%;色目人进士之母为汉族者为54.5%,妻子为汉族者则为50%。这体现出元代(     

    A.四等人制对婚姻没有束缚

    B.国家统一使民族隔阂消解

    C.民族交融推动文化的延伸

    D.科举制度受到统治者重视

  • 24、北宋末年,“议者谓祖宗虽徇(依从)契丹,岁输五十万之数,然复置榷场与之为市,以我不急易彼所珍,岁相乘除,所失无几。”结合所学,这反映了(            

    ①北宋边疆贸易带有明显的屈从性            ②边境贸易缓解了政府财政的负担

    ③外贸税收是宋代国库的重要财源            ④政府采取了以钱财换和平的策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________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________

  • 26、这一时期,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外贸易,开拓中国市场,清末实行海禁和__________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27、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_______,到_______进入鼎盛时期。作家以豪放派的______________和婉约派的______________成就最突出。

  • 28、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______

  • 29、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签订《________》后,而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签订《________》后。

  • 30、9月,_______自任总司令,调集100万军队“围剿”各革命根据地。由于_______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_______”倾错误,导致第_______次反“围剿”失利。

  • 31、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________在华势力的发展,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方面。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十几万名________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________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 33、徐州会战日军占领________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1938年1—5月,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取得________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 34、第一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鸦片战争争起止时间:________

    (2)鸦片战争导火线:________

    (3)条约

    ①1842年中英签订《________》它是________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②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________》1844年清政府分别于美法签订《________》《________》,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4)影响:《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_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分别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五个重要学派的代表人物。

  • 36、商与西周时期,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青铜材质工具。   

  • 3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例子?

  • 38、比较两张图,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会的墓葬有哪些区别,这反映了什么现象的出现?

  • 39、辛亥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表1911

    1月中国首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2月台湾发起首次断发大会。

    3月上海商界成立武装商团。

    4月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葬身黄花岗。

    5月清廷成立皇族内阁。

    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

    7月宋教仁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国总会。

    8月湖广当局下令查封酿成《大江报》文字狱案。

    10月武昌新军引发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

    11月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

    12月孙中山归国经十七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二

    1942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材料三

    1956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政治背景。

    2你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3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