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毕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们的共同理想是(     

    A.打败匈奴,占领草原

    B.发展经济,劝课农桑

    C.割据一方,称王称霸

    D.结束分裂,统一中国

  • 2、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赵普在与宋太祖的对话中,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并被采纳。该建议针对的是(     

    A.宰相专权

    B.冗兵问题

    C.军阀割据

    D.宦官乱政

  • 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4、五四运动一开始,革命群众就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政治口号;同时,还提出了“拒绝和约签字”“抵制日货”“取消二十一条约”“争回青岛”等具体的战斗口号。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风潮

    B.袁世凯独裁专制丧失民心

    C.国人急于废除不平等条约

    D.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

  • 5、《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说:“自汉魏之际佛教初入,就因与道教表面相似而调和、附属道术为‘佛道’,两晋时期佛教有所发展后,因发现与儒家、道家思想不同而始有冲突,由此而引起儒玄佛三教之间的各种争辩。”隋朝调和三教的主要途径是(     

    A.援礼入佛

    B.三教合归儒

    C.建立理学

    D.道法自然

  • 6、唐朝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到唐朝后期,太湖流域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到北宋时则出现了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的政治人物,并且他们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重要。材料表明(     

    A.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文化格局变化

    C.程朱理学推动了文化发展

    D.北宋时期大批儒家学者主动南迁

  • 7、共产国际曾经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必须在暂时还不是苏区的地方,发展农民运动,发展游击战争,用农民风潮的铁围来包围当地的城市,以及大城市和最大的城市,在军阀军队里组织我们自己的力量,十倍加强我们在这些军队里的工作。”这种认识(     

    A.比较客观地结合了中国国情

    B.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造成了苏区“反围剿”失利

    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8、乾隆帝曾说,“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盲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这反映了(     

    A.内阁已无积极作用

    B.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相权遭到空前削弱

    D.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 9、1926年诞生于上海的《良友》是面向大众的综合性画报,下图为该画报曾刊登的一幅照片。从该照片可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A.男女平等已成民众共识

    B.追求民主的社会思潮

    C.民主共和政体正式确立

    D.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

  • 10、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以下词汇最能全面反映该时代特点的是(     

    A.人民公社、外交政策、农业合作化

    B.“一大二公”、“大跃进”、“一五”计划

    C.开国大典、公私合营、三大改造

    D.中共八大、大炼钢铁、“八字方针”

  • 11、中国先民将黏土制作成坚固的陶器,下图是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稻穗纹敛口钵”局部), 钵体上绘画的是稻穗在微风中摇曳,稻谷沉甸甸的以致稻穗“弯了腰”。这反映了

    A.水稻种植技术始于长江下游地区

    B.陶瓷制作是河姆渡人的主要生计来源

    C.中国先民对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D.农业是南方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基础

  • 12、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        

    A.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B.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 13、有学者指出: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以下史料与元朝“大中国”内涵相符合的是(       

    ①“(原唐代羁縻地区)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②“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③“(官员入仕)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④“籍江南民为工匠,凡三十万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4、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政治

    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

    经济

    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

    思想

    尊崇儒术

    稳固边疆

    设置河西四郡

    A.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15、下图为1842—1856年中英双边正当贸易总值变化情况图。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当时(     

    A.中国保持对英经济竞争优势

    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外来商品

    C.协定关税未对外贸产生影响

    D.英国对华侵略诉求日益增强

  • 16、明朝后期,大量的农民放弃农业耕作,进入城镇谋求生计,这使得农民数量减少和手工业、商业从业者增多,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农民为基础的行业的金字塔结构出现松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

    D.长途贸易的发展

  • 17、1900年6月21日,清室向列强十一国宣战后,南方各省督抚不仅没有响应中央积极备战,反而与英美各国缔结“东南互保协议”,寻求“自保”以稳定地方局势。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地方督抚认清清政府的腐朽

    B.地方割据局面已形成

    C.地方督抚民主意识逐渐觉醒

    D.清政府权威呈现式微

  • 18、马克思说,自1842年开放以来,中国市场形成了特有现象:中国出产的茶叶和丝向英国的出口一直不断增长,而英国工业品输入中国的数额整体来说却停滞不变。这一局面( )

    A.反映了马克思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

    B.表明中国的传统经济继续引领世界

    C.体现了自然经济主导下中国市场特色

    D.说明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出超地位

  • 19、阅读元朝疆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民族政权并立阻隔东西交通

    B.新疆地区开始接受中央的管辖

    C.行省的设置遵循山川形便原则

    D.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致

  • 20、1947年,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底,各解放区基本完成土改,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土地改革(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进一步瓦解了国统区的经济

    D.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21、下列书刊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近代化的探索

    B.政治民主化尝试

    C.新兴阶级崛起

    D.晚清政府的自救

  • 22、根据对《新青年》杂志的统计,1919年之前,“社会主义”一词出现34次;1919年,“社会主义”的使用次数激增至104次;1921—1922年间高达685次。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持续发展

    C.五四之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 23、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下令把自己主持制定的一套国家法律铸在鼎上放在王宫门口,让全国百姓都能够看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此前刑法都由贵族掌握,秘而不宣。子产的行为(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

    B.使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有利于新兴地主阶层的兴起

    D.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 24、《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

    ________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________

    ②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________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________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 2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拥护“________”和“________”;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用________代替文言文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高举________

  • 27、大屠杀和大轰炸

    (1)________: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________: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死者超过1万人。

  • 28、宋朝时期,手工业出现巨大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行业

    成就

    作用·

    制瓷业

    ①宋朝出现了以(1)为代表的众多特色瓷器

    ②元朝烧出了(2)和釉里红

    宋元瓷器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

    新的物质象征。

    矿冶业

    北宋东京居民普遍使用(3)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发展迅速(4)发明活字印刷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 29、由于没有________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________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________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30、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世宗被百姓誉为“________

  • 3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大会确立________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他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 32、中国战场的地位: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________主战场。

  • 33、________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 34、农业

    (1)随着_______的开辟,_______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______________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_______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_____________或相关_______,以获取更多的___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秦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并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36、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上海成为近现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桥头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是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2)上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了一次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

    (5)20世纪90年代,在对外开放方面上海迎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你认为给江苏带来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 37、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思想措施。

  • 38、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止时间?都城?两个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影响?

  • 39、宋元时期大城市繁荣的例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