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资治通鉴》,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梁武帝君臣惟谈苦空,侯景之生乱,百官不能乘马。(梁)元帝为周师所围,犹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此深足为戒。”唐太宗在此意在阐述( )
A.道家学说的局限性
B.国家兴亡的历史根源
C.研究历史的重要性
D.治国理政的实干精神
2、山东运河地区地处山东西部,自古交通闭塞,重农抑商思想浓厚,讲求“文不经商,士不言利”。但至明清之际,山东运河地区市民竞相以经商致富为荣,社会逐利重商风气的盛行。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C.经济发展导致道德沦丧严重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3、元朝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这一做法旨在( )
A.简化行政区域设置
B.促进民族的大交融
C.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4、梁启超曾回顾说,他们竭力呼号维新变法,但举国如梦如睡。戊戌政变后,民众仍昏昏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这场变法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维新运动不过是他们唱了一出独角戏。这说明( )
A.变法的思想固守中体西用
B.维新派对改革影响较小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
D.变法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5、近代小说家包天笑回忆说,年轻时有人给他看相,说他以后收入会以百万计。未曾想民国三十七、三十八年(1948、1949年)间,“我偶然写写小说、杂文,一摇笔稿费就是百万元,或不止百万元呢”。该话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当时作家经济地位提高
B.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C.国统区的恶性通货膨胀
D.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6、《秦律》规定:官吏不得在同一时期从同一户家庭的适龄男子中抽调两个以上的劳动力去服兵役;农田春忙季节,不对百姓随意征发徭役。据此可知,秦朝( )
A.尊崇儒家仁政思想
B.注意保护农业生产
C.实施暴政导致速亡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7、明成祖时,内阁开始参与政务。英宗时,凡章奏,皆由阁臣将处理意见墨书在小纸条上,附于章奏,称为票拟,再交由皇帝决断。由此可见 ( )
A.内阁成为决策机构
B.内阁权力得到了加强
C.票拟取代皇帝批红
D.内阁与宰相相互制约
8、1857年3月,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这则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
A.英国发动对华侵略的正当性
B.是为了实现对华的资本输出
C.英国标榜所谓人权的虚伪性
D.中国民众是抵抗侵略的主力
9、1928年3月,边界掀起了一场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风暴,井冈山人民在得到梦寐以求的土地后,第一次发自肺腑的高呼“共产党万岁”。正如毛泽东在延安对美国记者斯诺说:“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赢得了农民;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据此可知,当时井冈山斗争( )
A.源于中国的革命实际
B.具有农民革命的性质
C.属于旧民主革命范畴
D.完成了国民革命目标
10、周代旁姓分封首先要选定“必著功德”“多有嘉功”的“建德者”“有德之人”;接下来是“赐姓命氏”,赐姓是对少数古姓在政治上的合法承认,命氏则是天子命以诸侯的国号;最后“胙土”,即赐予土地。据此可知,周代分封制( )
A.与宗法制度结合
B.以旁姓异族为主要对象
C.具有严格的程序
D.确立起严密的集权体制
11、梁启超先生谈及某不平等条约时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该不平等条约使(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至长江流域
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
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12、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在全国展开。天津郊区郭庄子青年妇女蒋宝珍结婚时正赶上选举,她为了投票,等了两个小时才上花车。她说:“结婚是大事,选举更是大事,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 )
A.新式婚姻得到了推广
B.人民的政治参与热情较高
C.群众得到了普法教育
D.男女实现了社会地位平等
13、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14、宋代,儒学家们突破了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这一体系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
A.二程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
15、以下属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
①自然环境优越 ②劳动力和技术因素 ③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④高产作物的大量引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下表是中国部分朝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朝代 | 东晋 | 隋朝 | 唐朝 | 北宋 |
比例(%) | 4.0 | 17.2 | 24.5 | 46.1 |
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
B.察举制的产生于发展
C.九品中正制的盛行
D.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17、魏源认为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循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这表明魏源( )
A.对于世界大势了然于胸
B.对近代西方民主有所认识
C.要求学习西方民主政治
D.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8、考古发现,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陶寺古城,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60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城南为公共墓地。在已发掘的1000多座墓葬中,有9座大型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钺和斧之类的玉石兵器。这表明
A.中华文明曙光初现
B.玉石兵器普遍使用
C.早期国家已经出现
D.社会分工日趋精细
19、在解放战争某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开始从数量上取得了超过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始于
A.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打退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辽沈战役的胜利
D.淮海战役的胜利
20、下表为1895年5月2日十八省举人组织的“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其根本出发点是( )
一、请皇上发罪己、明罚、求才之诏 |
二、迁都西安,以对日赔款改充军费,决不求和 |
三、选将、练兵、购械,与日本续战 |
四、变法,以成天下之治,力行富强、养民、教民之法 |
A.拒签《马关条约》
B.学习西方技术
C.推进变法革新
D.挽救民族危亡
21、唐朝租庸调制以征收实物地租为主,但岭南道怀集地区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成银饼。如图是唐怀集庸调银饼,观察该图可知当时( )
A.百姓赋税负担逐渐减轻
B.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C.南方税收总额高于北方
D.赋税征收管理较为严格
22、对于变法,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铁良、醇亲王载沣认为“满人历朝所得之权利皆将因此丧失”。而康有为也曾上书言:“就皇上理在之权,行可变之事,勿去旧衙门,唯增新衙门”。据此可知,维新变法( )
A.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
B.开启了政治博弈新局面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23、下面是某高一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
朝代 | 主要措施 |
西汉 | 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
元朝 | 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对吐蕃进行管理 |
明朝 | 设立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 |
清朝 | 在新疆设总领军政事务 |
A.西域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伊犁将军
B.安西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奴儿干都司
C.西域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驻藏大臣
24、1934年,学术界围绕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展开论战。 甲方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占优势,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经是一个资本问题。乙方认为中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材料反映出( )
A.二者的共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B.二者争论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产生
C.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
D.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25、_____年,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_____,定都________,是为隋文帝。______年,隋灭____,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
26、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27、同学们在复习非洲历史时发现,埃及地区历史悠久,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政权更替频繁。请按时间顺序排列曾经统治埃及地区的政权。(填写字母)
A:阿拉伯帝国 | B:奥斯曼帝国 | C:埃及新王国 |
D:亚历山大帝国 | E:波斯帝国 | F:罗马帝国 |
G:拜占庭帝国 |
|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
|
28、国共合作
背景 | 中共(必要性) | ________ |
国民党(可能性) | ________ | |
共产国际(外力) | ________
| |
实现 | ________ |
29、《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___________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还明确指出___________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0、_______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______________的最早尝试。
31、“______”
(1)袁世凯死后, ______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2)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______”。
(3)______: ______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______复辟。
32、________年,美国、法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_____》
33、结束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是_________。
34、________军队趁机侵占中国________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赋予一国的最基本权利。对中国人民而言,没有什么比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相信经历过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民,不难理解统一对一个国家多么重要和珍贵。毋庸置疑,中美国情不同,双方难免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相互之间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不断增强互信基础。
——胡锦涛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
材料二胡锦涛在讲话中就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深化合作提出重要意见。这些意见包括:巩固团结互信,夯实本组织发展的政治基础;加大反恐力度,构筑本组织发展的安全环境;深挖合作潜力,增强本组织发展的持续后劲;扩大友好交流,巩固本组织发展的人文基础;完善内部建设,健全本组织发展的决策机制;秉承透明开放,营造本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
胡锦涛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各国一道,为创造本地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成就作出更大努力。
——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之间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二战后中美关系的几个发展阶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时期外交的基本策略。据材料指出中国组织和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目的是什么?
36、针对义和团运动当时社会各方的对策是怎样的?
37、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请写出开辟新航路的两位著名航海家。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实现重在跨越。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
(3)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8、“岁币”出现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
3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和主张是什么?(从儒、道、墨和法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