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仁宗在位时,推行的主要以整顿官僚队伍为宗旨的改革是( )
A.“三衙”分权
B.庆历新政
C.王安石变法
D.分设南、北面官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为改变这种状况,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 )
A.福州船政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开平煤矿
D.上海机器织布局
3、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其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
A.重义轻利
B.农商皆本
C.重农抑商
D.重商主义
4、“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电影《地道战》中的这句台词,形象地说明了华北平原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根据地男女老少齐上阵,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据此可知,地道战贯彻了中国共产党的( )
A.民主革命纲领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全面抗战路线
D.过渡时期总路线
5、如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在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B.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战役
C.体现敌后战场渐成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D.促使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6、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 )
A.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
B.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
C.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
D.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
7、有学者认为《老子》是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以下最有可能出于它的言论是(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五行间“相生相胜”
C.“兼爱”“非攻”“尚贤”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8、商朝时期,周边的方国与王国“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西周诸侯国经由天子“授民授疆土”而建立,实行与西周王朝统一的社会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等。由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 )
A.带有浓厚的血缘政治色彩
B.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
C.承认诸侯有一定的自治权
D.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统治
9、敦煌马圈湾汉简中记载了西汉时期从敦煌出发的商业运输队的情况,其中“官属数十人,持校尉印绂三十,驴五百匹,驱驴士五十人,之蜀……”;居延汉简中也有关于从河西逃亡的商人在市场上购买了蜀车与蜀布的记载。以上记载可佐证( )
A.河西地区社会矛盾突出
B.河西走廊是西汉贸易要道
C.中央加强管控岭南地区
D.当时商品经营区域化明显
10、下列图片显示了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状况。由此可见,当时( )
《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 |
两宋时期的榷场 |
宋代海外贸易示意图 |
A.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商品经济取得良好发展
C.商帮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D.国家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11、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经济重心南移方面的记述,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记述 | 文献 |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宋书》(南朝宋) |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 《新唐书》 |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宋史》 |
楚故泽国,耕稔甚饶。……谚曰:“湖广熟,天下足”。 | 明李釜源《地图综要》 |
A.明清时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北宋时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
C.南朝时湖广地区已成为全国主要产粮区
D.唐朝时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
12、北宋司马光在《与王介甫书》中提出:“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这说明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
A.引发了地方割据
B.造成了社会混乱
C.导致了北宋灭亡
D.加剧了积贫积弱
13、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49年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1950年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占76.1%,在零售总额中占85%。据此推知,当时( )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
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
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
14、东汉光武帝时,钟兴受诏“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汉明帝也曾御制章句,史书中有记载:“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桓)郁校定于宣明殿。”这些做法( )
A.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宣扬了国家政治主张
C.规范了儒学经典章句研究
D.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
15、明朝隆庆年间,苏州府的丝绸业非常发达,许多民营作坊生产的丝绸深受国外市场欢迎,作坊主们经常与欧洲、东南亚的商人进行贸易往来。据此可知,当时( )
A.苏州丝织技术领先全国
B.海禁政策有所松动
C.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6、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外,还有若干军事征伐型行省的设置,如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行省就被废除了。这说明元朝行省( )
A.兼有政治和经济双重功能
B.设置灵活且适应元朝统治需求
C.有利于元朝加强中央集权
D.废立与否取决于战争是否需要
17、中国邮政曾发行一套《丝绸之路》邮票,如下图,其中一枚主题是千年帝京。该枚邮票最佳首发地应在( )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敦煌
18、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钱币的使用和地域不断扩大,谷帛的使用范围和地域呈逐渐缩小的趋势;北朝实物经济的色彩却远比南朝浓厚,谷帛在流通领域十分盛行。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南朝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北朝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南北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D.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活跃
19、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组织“玉·见——红山·良渚文化展”,精选260多件文物进行对比展示,共同见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这两种文化的相似处除了精美的玉器,还有( )
A.采用青铜农具劳作
B.种植玉米和南瓜
C.使用马拉战车作战
D.建有祭坛与神庙
20、如表是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年份 | 广州 | 上海 |
1844年 | 3340 | 480 |
1847年 | 2530 | 1100 |
1850年 | 1670 | 1190 |
1853年 | 1050 | 1720 |
1856年 | 1730 | 3190 |
A.外贸逆差的加剧
B.经济结构的变迁
C.外贸中心的变动
D.新式工业的兴起
21、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是在( )
A.南京、汉口
B.上海、九江
C.上海、南京
D.汉口、九江
22、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因此,宋朝( )
A.派武将到地方担任长官知州
B.减少科考次数削减官员数量
C.增设枢密使控制调兵统兵权
D.设立路级机构监控各州行政
23、下表所示为唐玄宗至唐代宗期间的人口变化情况(部分)。造成表中人口急剧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唐朝纪年 | 公元纪年 | 户数 | 口数 |
唐玄宗天宝元年 | 742年 | 8525763 | 48909800 |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 755年 | 8914709 | 52919309 |
唐代宗广德二年 | 764年 | 2933125 | 16920386 |
A.农民起义冲击
B.经济重心南移
C.社会形势动荡
D.边疆局势恶化
24、秦朝至明朝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始终,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发展过程,宰相制度最终被废除。这反映了(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有效避免了宰相专权
25、政治上,日本侵略者实行“________”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________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并签订大量卖国协定
26、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_______路线、_______路线和_______路线,恢复了党的_______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27、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___________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1721年,__________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____________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名义上对_____负责,实际上对______负责;实行________,即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首相由议会中__________担任,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8、抗日战争胜利后, _______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9、________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30、 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31、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____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_______种子,鼓舞了广大_______,铸就了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2、1949年4月,以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_______举行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33、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的前身,称回回
34、反佛思想背景: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时间 | 人物 | 内容 |
南朝 | 无神论思想家____ | 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身神不灭的观点,提出____,对佛教进行抨击。 |
魏北周及唐朝等 | 统治者 | 几度灭佛,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
唐中期 | 韩愈 | 提出____,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____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____ |
35、二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日本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指出日本经济发展后,对外政策有何重大变化?
(3)近年来,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法西斯右翼势力猖獗。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36、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是什么?
37、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一个向苏联学习,走斯大林模式道路,到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请回答:
(1)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的起止年份。
(2)中国共产党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次会议召开于何时?
(3)拉开我国改革开放序幕的是中国共产党哪次重要会议?
(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8、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大河奔流,土地肥美,先后出现过古老的人类文明。
(1)任意举出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有哪三条大河曾经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
(2)按照上题所写出的三条大河的顺序,你能依次说出它们各自拥有的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的名称吗?
(3)对于“人类早期文明都不约而同的产生于大河流域”的这一规律,你有何认识?
39、材料题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请回答:
(1)近代中国历史上,农民阶级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进行了哪些不屈不挠的斗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你认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什么会议?时间?地点?纠正了什么错误?
(3)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哪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