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黔东南州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895—1898年间,全国成立的学会有103个。时论称“学会之风遍天下,一年之间,设会数百”,“各省从风,州县并起,不可指数”,以“使海内学人声气相通”“联结讲求”,传播新知。这反映了当时(     

    A.维新思想为主流思潮

    B.“中体西用”实践的破产

    C.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民主革命团体蓬勃发展

  • 2、如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A.以行省制度管理所辖疆域

    B.边疆治理尊重民族习俗

    C.国家治理呈现出多元特点

    D.吸取前朝国家治理经验

  • 3、某历史档案馆的一份档案文件上这样记载:“宣统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古历)内阁奉,瑞澄电奏,革匪创乱,十九日猛攻楚望台,省城失陷,瑞澄退登楚豫兵轮,移往汉口……已电调湘豫巡抚队来鄂会匪……览奏殊深骇异。”该文件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

  • 4、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

    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 5、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开始于

    A.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 6、辽国的契丹族原本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南北面官制实行后,辽统治者仿照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其中契丹大字就是“以隶书之半增损之”而成。这说明,南北面官制(     

    A.推动了契丹文化的发展

    B.具有鲜明的奴隶制特色

    C.促进了契丹民族的全盘汉化

    D.缓和了契丹与汉族矛盾

  • 7、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关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唐朝诗歌的兴盛

    C.选官制度的变化

    D.社会经济的繁荣

  • 8、抗日战争胜利后,对侵华日本战犯进行了审判。下面可以作为审判证据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②组建细菌部队③重庆大轰炸④制造“皖南事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9、读下表。下表中话题变化的原因是(     

    时段

    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10、下表为台湾同胞抗日大事记。据此可知,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       

    年份

    事件

    1895年

    黑旗军和义军首领刘永福、丘逢甲领导反割台斗争

    1912年

    同盟会会员罗福星在台湾苗栗发动当地群众抗日

    1921年

    台湾知识分子成立台湾文化协会传播祖国文化

    1930年

    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在雾社发动抗日起义

    1937年

    台湾同胞在广东成立“东区服务队”抗日组织

    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B.沉重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

    C.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单一形式

    D.因日军残酷镇压被迫停止

  • 11、陈独秀认为,五千年来,中国文化本质上是畸形的文化,既然民主和科学能把西方引到高度发达的社会,那么也一定能帮助中国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他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主张以科学改造中国社会。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旨在(     

    A.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B.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C.推动中国文化复兴

    D.启迪民众思想以改造社会

  • 12、1992年,邓小平曾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此评论(     

    A.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坚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C.统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D.维护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 13、小说《暴风骤雨》描写了1946——1947年东北元茂屯村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地主恶霸翻身做主人的故事。与此描写相对应的历史背景是(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B.国民大革命的迅速推进

    C.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D.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

  • 14、有教师在执教“辛亥革命”一课时,引入了“民族复兴的先声”这一教学主题。下列可以支撑“民族复兴的先声”解释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制度

    B.辛亥革命采取了暴力斗争方式

    C.辛亥革命实现了三民主义

    D.临时大总统颁布了《临时约法》

  • 15、春秋时期的百余个国家,到战国初期只剩下了二十余个。战国七雄大都是多民族政权,齐国有东夷各族,秦国有西戎各族,燕国有狄族,楚国有夷族、越族等。各民族与华夏族的交往十分密切,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这些现象说明(       

    A.战争激化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B.各诸侯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兼并战争客观上推动民族交融

    D.兼并战争导致了西周秩序瓦解

  • 16、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钱玄同曾说:“‘三纲’像三条麻绳,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由此可以推断出新文化运动(     

    A.倡导破除旧礼教

    B.提倡新文学形式

    C.反对旧教育体制

    D.完全否定传统文化

  • 17、奏折在康雍两朝都是皇帝亲笔御批,从不假手于人。到乾隆朝,一些内容并不十分重要的奏折,通常先由乾隆帝进行简单的批示,然后再将其发交军机处,由军机处根据奏折内容草拟具体详细的处理意见。这种变化表明(     

    A.军机处的职权有所扩大

    B.军机处已成为中枢机构

    C.奏折制约官僚作用显著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 18、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评价唐宋文学时认为:唐诗好在具有形象性,而宋人作诗,只言理性,不述形象。他甚至认为“诗死于宋”。李梦阳在此(       

    A.质疑程朱理学的地位

    B.强调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C.主张诗风应师法唐朝

    D.认为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 19、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由此可见,当时(     

    A.礼乐制度彻底消亡

    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

  • 20、武则天在位期间创立殿试,使得“恩归有司”变为“恩由主上”,使贡举及第者成为天子门生;宋朝的新及第举人不再向宰相、知贡举官谢恩,而是向皇帝谢恩,称作“朝谢”。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帝非常喜欢当主考官

    B.宋代比唐代君主更开放

    C.君主意欲亲自选拔人才

    D.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加强

  • 21、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了如图所示的资料卡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东南: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东北:1688年,清朝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西北:1758年,清朝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收复新疆。

    西南:1792年,清朝设立金瓶掣签,加强对西藏事务的管理。

    A.西方殖民者东来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22、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统治期间,秦始皇开创了许多具体的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项中,由秦朝开创的具体制度是(     

    A.郡县制度

    B.科举制度

    C.皇帝制度

    D.刺史制度

  • 23、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中外交流活跃。如表中①所对应的史事应该是(        

    序号

    史事

     

    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40多次

    A.文成公主入藏

    B.唐玄宗重用贤能

    C.鉴真东渡日本

    D.安史之乱被平定

  • 24、如图为1949—2008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示意图(单位:个)。其中导致1992年建交国家数飙升的直接原因是(     

    A.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

    C.万隆会议的推动

    D.中美建交的影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王安石变法的目的:________

  • 26、西周

    ①1046年周取代商,定都于________史称西周,西周实行________________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子塔形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________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________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利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________年“国人暴动”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________

  • 27、与此同时,群众性的________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________________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________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________________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 28、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________贸易合法化的目的。为________,他们要求修约,被清政府拒绝

  • 29、出现: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迹象。________、道光时期衰象更为明显。

  • 30、

    (1)起源:辽朝的建立者________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________建立________,定都________,后来改国号为辽。

    (3)统治(因俗而治)①职官设置分为________: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②皇帝和宫廷依然________,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4)与宋的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 3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________年,后周禁军统帅________发动兵变夺取地位,建立宋朝,定都________史称北宋。

  • 32、世界古代文明

    观察上图,根据提示,分别写出图中代表亚非欧区域古代文明的字母:

    (1)古代文字的书写材料大多因地制宜。以水生植物晒干成“纸草”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的古文明区域是   ;在烧制或晒干的粘土泥版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  

    (2)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思考这个世界。用理性思辨的方式探索世界本原的哲学产生于   ;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   ;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  

    (3)古代历史上产生了多个地跨欧、亚、非大帝国。强盛于公元1—2世纪,以法治精神著称的帝国发源于   ;公元8世纪中叶进入鼎盛时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帝国始建于   ;公元15—16世纪,阻碍了地中海商路,迫使西欧人寻找新航路的帝国最早建立于  

     

  • 33、欧洲________不断发展,而________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1)中国仍然停留在________________统治依旧顽固。

    (2)自给自足的________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

    (3)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使用的武器主要是________,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热兵器。

    (4)社会________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 34、1946年11至12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_______”在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坚决反对,拒绝出席。出席大会的国民党代表占85%,此外是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和若干“社会贤达”。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史料阅读”北宋学者欧阳修在他编撰的《新唐书·兵志》中,总结了从藩镇割据直至唐末军阀肢解唐朝的历史线索: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为和解之,莫肯听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 根据史料说明唐朝时期的藩镇有何危害?

  •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 3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 38、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 39、17—19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英、美、法、德四国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2)上述四国分别建立了怎样的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