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上世纪80年代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体现的是( )
A.工作重心的转移
B.发展理念的变化
C.企业活力的增强
D.生活水平的提高
2、“洋布、洋钉、洋油……”这些带洋字样的东西已经深深留在了那个时代,那么我国实现石油产品能够基本自给,结束了“洋油”历史的标志是
A. 新型电子工业从无到有
B. 胜利油田的建成
C. 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
D. 大庆油田的建成
3、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依次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B. 走自己的路 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C.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 中国特色 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百日维新
5、下列哪一年开始五星红旗在布达拉宫前迎风飘扬( )
A. 1954 B. 1949 C. 1951 D. 1958
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7、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 )
A.广东 B.广西 C.江西 D.福建
8、火烧圆明园的是(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9、历史年代尺能更清晰的显示历史进程。下侧年代尺反映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民族工业发展
D.太平天国运动
10、下面是1950年的历史老照片,可用于研究(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11、孙中山曾题一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挽联中的“公”是
A.陆皓东 B.熊丙坤 C.黄兴 D.宋教仁
12、电影《农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藏族奴隶娃子强巴从过去被迫装哑巴到在解放军的帮助下开口说话的不平凡人生经历。电影《农奴》主要歌颂了(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13、宋庆龄(1893—1981年)在《华北之行的印象》(1949年)中写道:“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典礼是在北京天安门巨大的广场上举行的。一片跳跃欢呼的红色的海,全城人民都出来参加了。”对文中“果实”理解正确的是
A. “果实”指的中华民国
B. “果实”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 “果实”指的是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果实”指的是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14、“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
B.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C.袁世凯称帝
D.清帝复辟
15、196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走了弯路,导致走弯路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17、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党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B.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C.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8、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A.胡适和鲁迅 B.民主和自由
C.民主和科学 D.科学和自由
19、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抢占中国大片领土
B.火烧圆明园
C.获取了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20、为了集中全国革命力量,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于日本东京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21、文革期间最大的冤案“_________________”,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健全,民主法治遭到践踏。
22、1688年,英国支持议会的势力发动政变。这政变的更迭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因此西方人认为这是一次“__________”,它标志着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23、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地点)召开;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地点)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再一次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25、红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历史转折”指1935年召开的________,跳出敌人重重包围的军事行动是________,红军三大主力________会师标志长征的胜利结束。
26、在老师指导下,某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这一主题进行探究。下图是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在图中方框内填上未完成部分的内容。
27、1911年4月,黄兴在广州领导的_____________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_______,阐明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2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提出的八字方针的内容是调整、_____、充实、提高。
29、1931年,日本发动的_______(事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0、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____,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3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面对如此情况,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鞋,日戒谕将士虚心受辱”,以学习西人“秘法”,“我军惟有多用西洋军火以制之……始克有济”,促使他更“坚意要学洋人”。
材料二
1873年,轮船招商局正式威立。李鸿章给轮船招商局的定位是:“无事时可运官粮客货,有事时装栽接兵军火,藉商民之国,而作自强之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兴办的企业有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洋务运动前期兴办的企业有何影响?
33、看图回答问题
1.图a中的人物是谁?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小说?
2.图b中的人物于1915年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他是谁?
3.图c中的人物又是谁?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参加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34、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四川有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材料三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这首歌谣出现在什么运动中?该运动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材料三中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改革?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