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以《民报》作为机关刊物,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成立了。”材料记述了
A.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背景
B.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过程
C.中国国民党成立的过程
D.中国国民党成立的影响
2、下面是小杨在复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时绘制的年代尺,其中空白方框处应填写的内容依次是
①邓小平理论 ②科学发展观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3、“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这一对联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4、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态势曲线图,1890—1900年之间出现了第一次小规模发展,主要是因为( )
A.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B.允许列强开设工厂,放松对民间建厂的限制
C.引进西方先进工业技术
D.列强强租租借地
5、辛亥革命后,长辫、缠足、跪拜等封建陋习被逐渐废除,其主要原因是( )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长辫、缠足不方便生活
C.长辫、缠足不卫生
D.辛亥革命冲击旧制度,改变社会习俗
6、新形势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新发展理念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7、1992年陪同邓小平视察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到:“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又一次跳上了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为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邓小平强调( )
A.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B.要实行改革开放
C.要建立和谐社会
D.要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8、下列红军长征的重大军事行动中,使红军从此跳出敌人包围的是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9、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____”( )
A.最可爱的人
B.最可敬的人
C.最可歌可泣的人
D.最英勇的人
10、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 )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B.文化认同有助于两岸的沟通交流
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持续创新力
D.“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广泛认可
11、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时间是
A.1840年
B.1919年
C.1949年
D.1979年
12、毛泽东拿起五星红旗的式样指着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了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这一情景发生在
A.中国共产党成立前
B.井冈山会师前
C.抗日战争胜利后
D.新中国成立前
13、近几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了多期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旨在让学员在示范讲解和实操中掌握少数民族古籍的修复技法。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文化保护传承
B.传统风俗习惯
C.基础设施建设
D.干部培养选拔
14、五四运动的参加者许德珩回忆说:“同样是爱国的革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却高于辛亥革命。”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
A.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
B.提出“打倒军阀除列强”的口号
C.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D.颁布的中国革命的民主纲领
15、“宁沉海底,至死不降”,辽宁庄河海域甲午沉舰遗址(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让一段悲壮的历史浮出海面!甲午中日战争及之后的瓜分狂潮让中国( )
A.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民族资本主义的得到迅速发展
B.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中国近代化探索进入到新的阶段,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D.中国人民的反抗再次兴起,农民阶级表现允为突出
16、下图曾经是私营企业,它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
A.直接被没收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公私合营
D.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7、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
A. 彭德怀 B. 邓小平
C. 刘少奇 D. 陈毅
18、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日”活动从6月3日开始。历史上的这一天曾经发生了( )
A. 鸦片战争 B. 虎门硝烟 C. 火烧圆明园 D. 黄海海战
19、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A.黄海海战
B.旅顺保卫战
C.平壤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0、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 《大公报》
B. 《新闻报》
C. 《解放日报》
D. 《申报》
21、根据下列三幅人物图信息,进行填空。
(1)图一的人物是____,他全面筹划的变法是____。
(2)图二的人物是____,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
(3)图三的人物是____,他发起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____。
22、打响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23、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
24、城市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1)1842年,中英双方在 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 ,劫掠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3)1901年,清政府同西方列强在北京签署了《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5、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_______、______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
26、请根据题干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l)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厂____________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
(3)中国抗战期间第一次大捷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______________
(5)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___
27、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一举粉碎_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8、1950年,中共中央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__。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_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的新时期。
30、______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______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31、国共两党作为中国历史上两大政党,其关系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变化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说出这次合作取得的两项成果。
(2)国共第一次分裂期间,日本为摆脱国内危机,乘机发动侵华战争。说出这场侵华战争给中国的最大危害。
(3)国共第二次正式合作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的战线名称是什么?在这一战线指导下,国共两党共同御侮。试举出国共两党在战场上抗战的战役各一例
(4)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给你怎样的启示?
3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军民“血筑长城”。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两次著名战役。
(2)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3)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3、材料论述题。
(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 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 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8—1984年中国农产品 产值以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42.23%,其中46.89%归功于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集体耕作制度的体制改革。
——摘编自《新中国60年60个路标》
回答:
(1)全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方是哪里?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且符 合材料主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4、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为主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参与并完成想问题探究。
材料一
“上海角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
材料二 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 讲起“八一”历史长,□口口口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军队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南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会,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四 “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红色遵义放光辉……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1)材料一中这艘游船见证了哪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有着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写出国共合作的标志事件。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口口口”应该填什么?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创建出一条什么正确的革命道路?
(4)材料四中所咏颂的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红色遵义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