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B.目前全国已建有5个自治区
C.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D.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2、在谈到道光皇帝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D.辽东半岛
3、“它是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它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它还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它”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讨袁檄文》
4、“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为中共的诞生做了思想基础 D.使民主和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上书),得直达于上(皇上)。”这句话所反映的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是( )
A.发展农、工、商业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开办新式学堂
D.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6、下列单元主题最适合下表的是( )
第二单元_________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7、在哪个条约中,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讲话中的“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指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创建
9、“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这里的军事行动是
A. 淮海战役 B. 孟良崮战役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10、“十处口岸通商,公使进京,长江航行。”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1、在新疆某中学举行的“反对疆独,维护祖国统一”的演讲会上,许多同学的讲演词中都提到了清朝一位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他是
A.林则徐
B.康熙帝
C.左宗棠
D.李鸿章
12、“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定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然后坚决地出击,他们杀死了军官,直驱附近最大的弹药库,那里由同营的一个连在驻守。该连也参加其战友的行动……到凌晨,(该地)清政府已被打垮。”材料描述的是( )
A.金田起义
B.廊坊阻击战
C.天津保卫战
D.武昌起义
13、“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与这
首战歌相关的事件是( )
A. 西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4、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于( )
A. 黄海大东沟 B. 朝鲜的丰岛海域 C. 威海卫军港 D. 大连海域
15、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B.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6、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鸦片走私利益
B.解决“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惩罚清政府拒绝“修约”的行为
17、邮票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 ( )
A.
B.
C.
D.
18、它是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变革,具体来说,这场“变革”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是( )
A.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新民主主义国家
B.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C.由资本主义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D.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19、日本为发动战争找借口,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这一事件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双十二事变
20、“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那次会议上制定的政治路线?
A.中共七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一大
2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___、___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2、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这场运动是_______
23、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是指( )
A《知新报》 B.《新青年》 C.《时务报》 D.《民报》
24、为了纪念新中国的成立,我国政府设立了一个节日是____。
25、时间、性质:____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________》。
26、______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______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27、李大钊说:“□□□□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应是____
28、1927年8月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1929年12月__________ 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9、洋务运动的中央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
30、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1966年,中国组建_________;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总管、_________、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11
(1)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什么?
(2)材料认为“抗美援朝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简单说明理由。
3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3、(1)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4)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4、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六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国崛起】
材料一:内战首先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它为美国大工业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这个是一个先行,如果说;主权得不到统一,领土不能够得到统一,或者劳动力体制得不到统一的话,后面的大工业化还会推迟,或者不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很多美国历史学者认为,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联邦政府从此变得强大起来,美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大国崛起•美国》
(1)依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内战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内战与俄国1861年改革在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中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大国较量】
材料二: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遭到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为中心。
——保罗•肯尼迪《大国兴衰》
(2)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遭到决定性的失败”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俄国“在革命中崩溃了”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把俄国“革命的火种”带入中国的历史人物是谁?
【大国同盟】
材料三:如图
(3)材料三中信息反映的是1945年2月召开的哪次国际会议?
【大国对峙】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
(4)二战后,美国在经济领域大规模运用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五:12:24分消息【联合国秘书长要求普京撤军】,俄罗斯总统普京24日宣布,在顿巴斯地区进行军事行动。他说,特别行动计划不包括占领乌克兰领土,但局势要求俄罗斯采取果断行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表示,他要求普京撤回军队。此前,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呼吁各方按照联合国安理会认可的明斯克协议,和平解决乌东部冲突。
——财联社2022年2月24日电
(5)目前乌克兰事件迅速升级,事态可能导致三种结果:
A.像“萨拉热窝事件”一样,导致西方各国对俄罗斯开战,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B.像“慕尼黑危机”一样,欧美纵容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最终导致俄罗斯发动新的战争。
C.不会爆发世界性战争。
请选择你认为的可能,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