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2、下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我国工业化的起步
②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③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④②①③
3、下图是八年级某学习小组准备的发言提纲,由此判断该学习小组要讲述的是
1、优先发展重工业 |
2、苏联帮助建设 |
3、实现工业化起步 |
A.公私合营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政治部主任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蒋介石
5、某班学生在学习某主题时,查找了相关的内容“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2年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海军”……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 国防建设
B. 人民空军建设
C. 建国初期外交建设
D. 建国初期海军发展
6、下列叙述不属于五四运动的是
A.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B. 启导了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
C.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 五四运动挫败了日本占领中国的阴谋
7、下图浮雕所示的起义点燃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一一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起义的地点位于
A.大泽乡 B.金田村 C.武昌 D.永安
8、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
A.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 赔款白银4.5亿两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请你为下图选择一个标题
A.九一八事变形势图
B.一二八事变形势图
C.七七事变形势图
D.八一三事变形势图
10、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邓世昌率将士殉国
11、李明同学收集了“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三个人的人物肖像图片,他应该把这些图片归入下列哪一专集( )
A. 建设社会主义模范 B. 国防战线的标兵
C. 共和国的忠诚卫士 D. 科技战线的楷模
12、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由此判断该题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八七会议
13、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1919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面对这种局面,中国的青年学生( )
A.发起了五四运动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南昌起义爆发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4、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法令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明定国是诏书》
D.《论联合政府》
15、下列中国近代史上政权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②南京临时政府
③南京国民政府 ④北洋政府
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16、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该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8、新华社就某重大事件发表评论说:
“这……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美梦。” |
这篇评论稿发表于(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拨乱反正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19、“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该歌谣应流传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中国历史上曾发生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个方面,堪称历史性的创举。”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创举”指的是
A.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探索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完成了艰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1、1952年底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__________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2、爆发:________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__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___爆发。
结果:1916年3月,________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23、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_____、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_________ 的序幕。
24、_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很快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_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5、1895年春,公车上书拉开了________运动的序幕。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
26、全民族抗战:在___________会战中,___________壮烈牺牲。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___将军血洒疆场;(其他读熟)
⑧中共七大:时间:地点:内容105-106页:123确立_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___________
⑨抗日战争的胜利:___________。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台湾(1895年4月~1945年9月被日本占领,1945年9月回归)回到祖国的怀抱。原因:107页意义:107页最后一段
27、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1)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__________。
(2)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__________》。
28、近代史上查禁鸦片、领导销烟、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是 ______ ;发动金田起义、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 ______ 。
29、下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哪一重要原因?( )
民工
| 543万人
|
担架
| 30.5万副
|
大小车
| 88万辆
|
牲畜
| 76.7万头
|
船只
| 8500只
|
筹粮
| 9.6亿斤
|
挑子
| 20.6万副
|
A.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B.武器装备精良
C.双方兵力悬殊
D.将士作战勇敢
30、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最可爱的人”是指________。
3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召开的?这次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32、鸦片战争以来,无数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勇于探索,寻求强国救国之路。到20世纪初,中国革命揭开了新的篇章,开始了新的历程。总结这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请你根据下列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运动。
(2)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
(3)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
(4)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中国近代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5)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的运动。
33、20世纪初的中国,“民主共和”成为众多国人的共识与追求,请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起步于哪一团体的建立?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它失败了,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
(3)为捍卫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起了反专制独裁、复辟帝制的斗争,写出这些事件名称。
3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受命于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面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该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人民粉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爱国志士徐等人组织义军,与刘水福等入领导的清军协同作战,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200多人。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迫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觉悟的革命者面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几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五 1938年,国民觉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毛泽东也多次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基,存在于民众之中。”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虎门销烟的背景和影响?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的教国之道”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三台湾军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体现什么精神?
(3)根据材料四,概括五四运动的作用和特点。
(4)材料五中,国共两党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这样的认识对抗日战争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