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中国革命的红色之源,上海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的深深的印迹。下列选项与上海有关的是
A.中共一大
B.一二九运动
C.《双十协定》
D.中共七大
2、下列条约中,明显体现美国对中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意图的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雅尔塔协定
3、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尽管许多事情实际上依然如故,但民众的心理有了巨大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材料主要强调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C.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D.推动民众思想观念的解放
4、1953年9月,毛泽东说:“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这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 )
A.主动性
B.必要性
C.偶然性
D.可能性
5、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伟大意义的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小康社会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6、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福州船政局 ③开平煤矿 ④轮船招商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一首激荡人心的电影插曲《我的祖国》,它是电影中志愿军战士克服缺粮、缺水、缺氧的严重困难,坚持坑道作战时唱的歌。其背景是下列哪次战役( )
A.辽沈战役
B.上甘岭战役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8、“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与这一标语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9、“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最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求同存异、解放思想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人民军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的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武昌起义
D.萍浏醴起义
11、19世纪末的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A.《民报》
B.《国闻报》
C.《申报》
D.《时务报》
12、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纲领阐发为(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13、某班开展以“一场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A. 三大改造 B. 解放西藏 C. 土地改革 D. 一五计划
14、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幕场景: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战斗。你认为该情景出现于哪一时期(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5、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A.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大跃进运动的成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16、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柳成荫”的:
A.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引进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7、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精辟地阐明了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一大贡献,即提出( )
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原理 C.阿基米德定律 D.相对论
18、周代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片桐叶剪成一个形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这则“桐叶封弟”的故事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19、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这则材料说明的是哪个事件?( )
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中华帝国成立
D.中国成立
20、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黄海大战 ②《马关条约》签订 ③北洋队全军覆没 ④日军在旅顺对我国居民进行疯狂屠杀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
21、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政策是,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签订后,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3、1900年,八国联军借口镇压______,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______。
24、重点进攻:________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________解放区与__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5、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人民的大宪章是—— 。
26、状元实业家______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走上______的道路。
27、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探索,并取得巨大成就。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逐步在全国推开,提高农民积极性,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28、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会议。
(1)会议召开后,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3)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9、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30、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1、 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2)写出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名称。制定并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什么?
(3)写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颁布的法律文件三例。
(4)回顾中国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2、我国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
33、(1)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
(2)列举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组织的大规模会战(至少3个)。
(3)列举日本投降的原因。
(4)列举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及领导人。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便继以私人抢劫。”
——1900年瓦德西给德皇的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夏宫”指什么?它是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在这一历史事件中,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不费一兵一卒就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写出这个国家的名称及损失的具体内容。
(3)材料二中所说的现象发生在哪场侵华战争中?两则材料体现了侵略者的什么本质?
(4)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