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小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已经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B.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的耳边。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感悟人生的真谛。
D.苏老师耐心地指出并纠正了我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2、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是( )
A.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的茶绿色的晚服。——运用拟人和比喻写出了山色的变化。
B.近年来,新的科技概念不断出现,“元宇宙”描绘的虚实结合的社会生活形态令人向往,不少网友表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此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C.《诫子书》是千古良相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书”即书信,“乡书何处达”中的“书”也是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D.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此句无语病。
3、下列句子表达感情最强烈的一项是( )
A.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吗?
B.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C.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D.令人惊叹,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
4、阅读《海底两万里》后,老师让同学们交流:假如给你一次跟随鹦鹉螺号探险的机会,你最想体验的是书里提到的哪个情节?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最想体验“漫步海底平原”。我穿上最完美的潜水衣,背上呼吸器,带上猎枪,跟随尼摩船长欣赏海底美景。脚下的细沙平原非常柔软,海水异常的清澈。阳光照射下来,可以看见各种美丽的花、石、植物、介壳等。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实在令人向往。
B.我最想体验“荒岛求生”。在格波罗阿尔岛,我们躺在天然吊床上享用椰子、芒果、雅克果,还有美味的烤面包果,捕猎来的野猪和兔袋鼠,这一切让晚餐变得更加丰盛。更让人激动的是可以亲身感受尼摩船长过人的胆略和他对一个落难者无私的帮助。
C.我最想体验“海底采珍珠”。行走在平坦海底,观赏各种新奇的鱼类、贝类,还有吃椰子的大蟹。最吸引人的是近距离欣赏数以百万计的珠母在这里繁殖的壮观场面,亲眼见识那只孕育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的珠母。更刺激的是可以与船长一起拯救采珠人。
D.我最想体验“海底考古”。在大西洋底,穿过纵横交错的石头迷宫和神奇的矮树林,最终可以抵达柏拉图笔下那座沉没的亚特兰蒂斯古城。漫步在坍圮的庙宇、倒塌的石柱、破毁的城墙前,领略托斯卡纳式建筑的雄伟气魄,这奇异的景色真让人大开眼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通过市工商局、环保局、街道办等部门的联合整治,使城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
B、八月的横头山是旅游者欣赏“五色交辉”的五花山最好的季节。
C、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但是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事。
D、哈尔滨有很多值得去旅游的地方,如松花江边的太阳岛、壮观的松浦大桥……你若有兴趣,不妨到哈尔滨走一走,看一看吧。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 由然而生 栋梁 心绪
B.嘹亮 沾轻怕重 怂勇 信服
C.贮蓄 不毛之地 倚靠 感慨
D.决别 迫不急待 庇护 缥缈
7、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项是( )
A.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灵魂之战,一段完整的心灵朝圣历程,它可以给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以诸多有益的启发。
B.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察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C.真正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近在咫尺。
D.姗姗来迟的月亮,颤巍巍地爬到半空中,顽皮地朝人们微笑。
8、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世说新语》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____________
(2)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___
(3)下车引之 引:_______________
(4)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俱:_______________
(5)王欲舍所携人 舍: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3】下列对(甲)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 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 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 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4】(乙)文中王朗和华被两个人在患难时对别人的态度不同。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9、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一枝红杏出墙来。
(2)晴空一鹤排云上, 。
(3) ,病树前头万木春。
(4)不识庐山真面目, 。
(5) ,白铁无辜铸佞臣。
(6)江山代有才人出, 。
(7)沾衣欲湿杏花雨, 。
(8)巴东三峡巫峡长, 。
10、阅读《剪花枝》,按要求回答后面小题。
剪花枝
①最近我总觉得自己有点浮躁,不论干什么事,心都很难静下来。听人说,养花能修炼静气,于是,就萌生出养花的冲动。
②那天路上碰见一位擅长养花的朋友,闲聊中得知他家有一盆花,被家人戏称为“开花机器”,买回来的时候只是很小一盆幼苗,养着养着,越长越繁茂,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我很想看到这样花开爆盆的效果,就向他请教,这是什么花?他笑了笑告诉我,矮牵牛,网上买的,八九块钱一盆儿。还热心地向我传授了一些养花的知识。
③带着花开爆盆儿的美好愿望,我在淘宝上搜寻着矮牵牛,挑了两盆自己喜欢的品种果断下单。卖花的客服得知我头一次养矮牵牛,就主动向我传授起养花经来:收到后要先换盆儿,然后再修剪,一般直径20厘米的盆儿,种一棵矮牵牛就够了。换盆的时候注意不要破坏根系,换完盆后还要进行修剪。
④周日休息,恰巧花也到货。拆开包装一看,两盆矮牵牛其中一盆已开了五朵蓝白相间的花儿,另一盆也已结出三四个花蕾,只是两株花苗都很瘦弱,像需要照料的孩子一般,惹人怜爱。
⑤按照客服叮嘱的步骤,我给它俩都换了大盆。培好土后,我拿起剪刀准备修剪枝叶,看着已开得挺好的花,真有点下不了手。犹豫片刻,我又点开淘宝,咨询客服:“花苗已开花,舍不得那几朵花呢,不剪行不行呢?”
⑥很快,客服打过来一段话:“亲,剪吧。养不好矮牵牛的人,都是不舍得修剪花的人。矮牵牛有个特点,幼苗时期便能开花,在没能得到一个满意的冠幅之前,一定不要让它开花,也不要舍不得剪花,更不要怕剪掉部分叶片长不出来。在裁剪掉某个枝条后,它会在伤口下方长出几个侧牙,等侧牙长到一定长度的时候再次打头,这样以此类推,最后会生成几个强大的冠幅和花球。冠幅足够大了,才能达到花开爆盆的效果。”
⑦“养不好矮牵牛的人,都是不舍得修剪花的人。”客服的话,让我想起王安石的《伤仲永》里讲的一个故事。方仲永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孩子,因为从小在诗词上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的父亲就利用他的名气开始谋利,终日忙着带他参加活动、拜访名人、炫耀才华……最初几年,小仲永也的确以其幼龄时期便诗如花开、艳惊四座而美名远扬,但因缺乏后续的能量蛰伏和知识沉积,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已平庸如常人。
⑧有位邻家姐姐,幼时和我一起在家属院长大。她童年时期已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拉的二胡悠扬动听。但父母没像仲永的家长那样,忙于带她参加各种追名逐利的活动,而是有意屏蔽掉外界的赞美,让她像普通孩子一样静心学习,慢慢修炼。她像被修剪过花枝的植物一样,花枝不显眼,冠幅却越来越茂密。后来,她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再后来,她靠拉二胡登上了国际舞台,成了常开不败、备受世人赞赏的那朵“音乐之花”。
⑨是啊,花苗期就能开花的矮牵牛,也如同禀赋过人的神童。擅长养花的人,都懂得修剪花枝、屏蔽强光的道理,让它得以静心蛰伏,收敛锐气,更好地积蓄精气神,慢慢成长出稳固的根系和繁茂的冠幅,而唯有根系强壮、冠幅繁茂,才能看到花开爆盆儿的美丽盛景。想到这里,我不再犹豫,拿起剪刀,轻轻地修剪掉柔嫩的矮牵牛幼苗上张扬着的花朵。看着花盆里嫩绿不起眼的矮牵牛,我的心,似乎也变得沉静了许多。
(文/李红都)
【1】阅读开头两段,简要概括“我”决心养花的原因。
【2】读第⑦-⑧段,比较方仲永和邻家姐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分条概括。
【3】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并概括“我”养矮牵牛花经历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1)期待花开爆盆—→(2)( )—→(3)( )—→(4)( )
【4】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看着花盆里嫩绿不起眼的矮牵牛,我的心,似乎也变得沉静了许多”这句话。
【5】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为避免王恒屹成为第二个方仲永,请你给他的父母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链接材料】
青岛神童王恒屹3岁时候能认识三千多汉字,能背五六百首古诗词,熟记世界上180多个国家的国旗,在央视《挑战不可能》《中国诗词大会》都有惊艳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王恒屹出名后,频繁出现在各种电视节目中,甚至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微博,俨然成了一个小名人。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只羊其实怎样
杨瑞霞
生命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之后,总会为我们保留一些什么。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就无意中为我存留了一些印迹,一些人或者事情。另外,还有一只羊。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有过一只羊。是一只绵羊。
它肯定是在很小的时候被买来的,可我完全不记得它小时的样子。在我的印象里它是一只很大的羊,它健壮,肥硕,高傲,沉稳,一副成年人的模样。在我小的时候,我分不清一个人和一只羊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我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口人,而且是一个大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犯了同样常识性错误的不光是我,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肯定是把它当成了我们。还有我的哥哥们,他们把它当成了什么?是不是当成他们自己了呢?当时粮食很紧张,父亲42元钱的工资,要养活全家6口人。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羊能长成那样的特例,除了一家人——当然包括羊在内——的相濡以沫之外,似乎不可能再有别的什么解释了。总之,那只羊是在那样一个错误的环境下长大,结果便是它也跟着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它从来就没把自己当成是一只羊。
对于我们中间一些不曾亲自与羊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于羊的认识,往往来自于听到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羊永远是弱势群体,它所代表的特性是柔弱,善良,逆来顺受且又无话可说。而当一只羊真正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时候,往往已改变了原本的样子,变成了肉的形式,这样它便永远都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我们便永远都无从得知,一只羊想说些什么。而我家的这只羊,在我的思维定式尚未形成时走近了我,我没有那些现有的经验,所以我觉得它所有的作为都浑然天成,非常自然。
首先,它决不逆来顺受。当然,如果确实是它错了,它会沉默着听你教训;可是如果错的是你,是你无缘无故地欺负了它,它不会善罢甘休,用现在的话说,它是一定要讨个说法的。记得有一次,我二哥牵着它去地里吃草,二哥当时的思维还沉浸在头天晚上看的电影《地雷战》里,他捡了一根棍子,叉开腿对羊做了一个日本鬼子劈刺刀的动作,同时喊了一声“八格亚鲁”。他太轻视了一只羊有可能对这个动作做出的反应。绵羊当时发了一下怔,不知它头天晚上是不是也和二哥一起看了那场电影,反正它当即判断出了这个动作所具有的侮辱性质,它把头一低,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二哥见它来势凶猛,吓得转身就跑,它在后面奋力直追,一直追出三四里地,最后二哥向它举手投降,它才和二哥和好。
还有一次,邻居家的小伙子在手心里放了很小的一点干粮渣,然后非常夸张地招呼它。它不想辜负别人的好意,走了过去,等它弄明白发生的事情,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在离开的过程中却又出乎意料地转身给了正在得意的那人一个教训,使他记住了捉弄一只羊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
同样它的行为也导致了围观者的一片大惊小怪。是呀,一只羊怎么可以有这么强的自尊心呢,一只羊怎么可以这么张扬自己的个性呢。
其实这只羊让人觉得它不像一只羊,不仅仅在于它有个性,还在于它有很强的责任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向沉默的它突然放声大叫,低沉的声音表达着一种焦虑。父亲出门一看,原来大风吹开了院门,家里刚买的半大山羊跑出了院子。是大绵羊的警觉使家里避免了一笔不小的损失。
另外还有它的聪明。它的聪明不但让幼时的我觉得非常神秘,即使到今天,我还感觉到几分诡异。有天中午,我妈有事出去,把羊关进了羊栏,还在羊栏的出口处挡了一块菜板:把我关进了屋里,然后锁上了院门。和羊单独相处的时候,我从不敢擅自到它跟前去,所以我一个下午没有出屋,后来大概羊和我一样等得不耐烦了,要不就是它想知道我一个人在屋里做些什么,只听哐啷一声,羊抵碎了菜板自己把自己放出来了。然后它直奔房门,用头一下下撞门。我知道它是过来找我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赶紧找个地方藏起来,于是我撩起床单,钻到了床下。过了一会儿,听不到撞门声了,我从床下探出脑袋朝外张望,忽然看见大绵羊正把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所以它的姿势和表情看上去都格外的怪诞。我在这只羊的窥视下绝望地哭了起来。
当初买这只羊,肯定是要养大后卖掉补贴家用的,可它的种种不同凡响,让它一次次拖延了离家的时间,然而一只羊的最后结局总难摆脱,那是它的宿命。而对于我来说,与它相处的经历,则是一种缘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碰到一只羊,它非常体面地走过来,用流利的汉语或者英语同我打招呼,我会很自然地同它交谈,而且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一只羊其实是怎样的。
(原载《天涯》2001年04期,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大绵羊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它选择了轻蔑地离开。
(2)(它)前腿搭在外面窗台上,伸着头朝屋里张望,可能是它的脸太长了,影响了视线,它竟然把头侧过去,用一只眼紧贴窗玻璃。
【3】本文的标题是亮点,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
1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蒲公英的遗产
秋天,蒲公英老了。
子女问:“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在每一个孩子的头上,
戴上一把远飞的伞。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