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无论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追求、有闯劲、敢奋斗,任何人都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B.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C.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已经至少建成了60万个以上的“农家书屋”,这些书屋已经成为慰藉农民心灵的精神家园。
D.气象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持续开高、降水量明显减少。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志愿者们到社区开展宣传、服务工作,为群众做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情。
B.在浩浩荡荡的春运出行大军背后,有一群人默默坚守在岗位上为旅客出行提供服务保障。
C.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一次证明了我国在航天领域发展锋芒毕露。
D.手机支配着很多人的生活,他们终日目不窥园地看手机,真可谓“手不释机”。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壤(rǎng) 深霄 忍俊不禁(jīng) 慷慨淋漓
B.俯瞰(gǎn) 霹雳 悲天悯人(mǐn) 珊珊来迟
C.校对(jiào) 烦燥 不可捉摸(zhuó) 锋芒毕露
D.矜持(jīn) 愧怍 海市蜃楼(shèn) 心有灵犀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用真实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伊索寓言》多运用拟人手法,内容大多为动物。
B.春节贴对联、拜年,清明节祭祖、禁食,重阳节挂艾草、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C.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散在《西游记》中的童话的气氛。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称对方的母亲为“令堂”,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称自己的女儿为“小女”。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卖弄lòng 应和hè 酝酿niàng 贮蓄zhù
B. 着落zháo 粗犷guǎng 高邈miǎo 吝啬lìn
C. 豌豆wān 捶打chuí 菡萏hàn 咄咄逼人duō
D. 徘徊huái 啄食zhuó 倜傥dǎng 搓捻niǎn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和人生感受。
C.有报道说,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减少了百分之五十。
D.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liàng) 炽热(zhì) 薄雪(báo) 高邈(miăo)
B.攲斜(qī) 莅临(lì) 应和(hè)菡萏(dàn)
C.黄晕(yùn) 荫庇(yīn) 粗犷(guǎng) 贮蓄(zhù)
D.搓捻(niăn) 笃志(dú) 模样(mó) 枯涸(hé)
8、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夫君子之行 (__________) (2)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
(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 (4) 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3】(用原文词语填空) 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_______,不能________ 。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9、古诗文,一直是最能体现中华古韵的,下面是小岳同学以“诗歌表现手法”为主题整理的古诗文资料,请填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表现手法 | 古诗文名句 | 出处 |
借用典故 | 乡书何处达?①_____________。 | 《次北固山下》王湾 |
强欲登高去,②_____________。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 |
虚实相生 | 日月之行,③_____; 星汉灿烂, ④_____。 | 《观沧海》曹操 |
融情于景 | ⑤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拟人 | 我寄愁心与明月,⑥_______________。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
白描 | ⑦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
对仗 | ⑧_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 | 《<论语>十二章》 |
10、什么是“新工匠”
吴晓波
①家用菜刀有两大品牌:张小泉和双立人。
②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当年用龙泉之钢铸造,有六十六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双立人创建于1731年,它所在的索林根小城地处德国西部,是欧洲不锈钢技术的发源地,也是1915年,双立人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四项大奖,是如假包换的德国百年品牌。
③如今的张小泉亦步亦趋地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视之为“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而双立人则百般求变,不锈钢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全面创新,款式、门类更是层出不穷。
④在今天的商店里,张小泉菜刀的价格是双立人菜刀的二十分之一,至于销量和销售区域,则差距可能更大。
⑤我们要找的“新工匠”,应该是双立人,而不是张小泉。中国不乏匠人,却缺乏“新工匠”。全国老字号品牌超过1.2万个,摊开来,家家都有一个与传承和工匠精神有关的“神话”,可是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容光焕发,究之根源,正是有新旧之别。譬如张小泉和双立人,它们在百年前能各自崛起,都因为它们的工匠对当时的锻铸技术实现了突破,它们所生产的菜刀锋利轻快、造型时尚,它们的风格被固化为传统而得以流传。
⑥但是,时间会消磨一切的价值,随着时代的演进,技术被再次突破,审美被超越,甚至使用的场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后世的匠人抱守古人而不思进取,传统就会成为枷锁,古人也会变成沉重的十字架。
⑦云南白药由云南伤骨名医曲焕章发明于1902年,被视为止血神药,其配方、工艺被列入国家绝密。早年的白药,为粉末状的小瓶封装,一姓单传,百年不变。也是从十多年前开始,这家企业在王明辉的带领下大开大合,先后从散剂开发出胶囊剂、酊剂、硬膏剂、气雾剂、创可贴等新品类,甚至还进入牙膏、洗发剂等快消品领域,成了老字号企业中第一家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的公司。如果固守曲老药师的小瓶模式,云南白药恐怕迄今还是一家偏居南国一隅的小而美作坊。由此可见,具有“新工匠”精神多么重要啊!
⑧真正的“新工匠”不是回到传统,一味地向前辈致敬,而是从传统出发,在当代的审美和生活中重新寻找存在的价值。
(摘自《博客天下》2016年第6期,有删改)
【1】针对“新工匠”,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2】张小泉和双立人,它们在百年前双双崛起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培养“新工匠”精神。
链接材料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已成了决策层共识,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窗
①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②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星,也赶热闹似的隔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我幼年幻想的心域。
③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④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退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仿佛倏的一下钻进我的心里蔓延开来。
⑤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师,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哗啦哗啦的。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⑥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⑦“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2】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3】赏析划线句子。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4】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5】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名著中或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暖,是冬日里的暖阳;暖,是失意时家人的怀抱;暖,是跑道上跌倒时伸出的那只手;暖,是考差时老师鼓励的目光;暖,是疫情肆虐时白衣执甲逆行的背影,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坚韧不拔,是神舟飞船归来时的那份骄傲与自豪……
同学们,你也一定也有许多暖心的事藏在心灵的角落,请以“真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2.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