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绵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

    A. 夸张——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B. 反复——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的心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C. 排比——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D. 比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2、下列句子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必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

    B.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gān)然入梦了。

    C.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蹋败的小屋。

    D.“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jiào补》赫然而出。

  •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杞人忧天》等寓言常用比喻性故事来寄托道理、给人启示。它虚构性强,主人公为“人”或“物”,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B.《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这部志人小说被郭沫若评价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C.《诫子书》是一篇富含劝谕意味的家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既是诸葛亮对儿子修身励志的告诫,也是他自己的追求。

    D.标题《穿井得一人》中的每个字都是一个单音节词,这五个词的词性分别为:动词、名词、动词、数词、名词。

  • 4、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历了这件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就是那个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的人。

    B. 高铁动卧的出现,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能够蜷缩在被窝里旅行,幸福感油然而生

    C. 入秋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各地的稻田陆续进入丰收季,金秋画卷美不胜收

    D. 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开(dìng石(jié   yùn liàng     繁花叶(nèn

    B.巢(  duò   kuàng  淅淅沥沥(   甲(kuī

    C.huo 镜(léng   落(zhuó 咄咄逼人(duō   志(

    D.  蓄(chù   护(kān 精神抖sǒu   gài

  •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组诗《保卫黄河》的第二乐章,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展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B.《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回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乐府”本是官署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发展为一种诗歌体裁。

    D.《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萧红,原名张乃莹,现代作家,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 7、请选出下列关于两部名著说法有误的一项(  

    A.《骆驼祥子》中,祥子买了三辆车,又失去三辆车。经历了三起三落,加之妻子虎妞难产去世,他最终对生活失去希望,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B.《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

    C.《骆驼祥子》中,曹先生是个进步正直的知识分子。他的学生阮明功课不及格,却要求曹先生让他及格,曹先生没有答应,阮明便诬告曹先生是“乱党”。

    D.《海底两万里》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反对殖民压迫也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父喜,遂与而亲授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笔说》:介绍书法用笔技巧的书籍。③所秘:所珍藏的书。④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使待成人_______

    (2)不期月_______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

    B.父亲见他还小,害怕他不能保守书中的机密。

    C.父亲见他还小,恐怕他不能秘密地进行学习。

    D.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还不能学会珍藏书籍。

    3王羲之“书便大进”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苍茫暮色中,烘托出一个远离家乡、羁

    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甲)

    一次失败的迁徙

    张爱国

    ①蚁穴平静、温暖,却毫无征兆地剧烈抖动起来。

    ②蚂蚁们紧急出动,侦察敌情,旋即赶回,报告蚁后:敌人是几台大机器,正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挖掘这座山丘。蚁后果断决定:迁徙!

    ③军令如山,蚂蚁们迅速集结,兵分两路:一路先锋,负责清除迁徙路上的障碍;一路护卫,负责蚁后安全。与此同时,又一部分蚂蚁已汇集成一辆“车”,载上蚁后,驰向新家。迁徙大军,紧张却有条不紊。

    ④先锋部队出发不久就遇上了第一个对手:一截比筷子稍长的横亘在路上的树枝。蚁后即将到来,时间紧急,先锋部队不敢懈怠,再兵分两路,一路留下清理路障,一路绕过树枝继续急行军以应对前方未知的敌情。

    ⑤先说留下的这一路。战士们分列树枝两侧,上下颚咬住树枝,同时发力,树枝缓缓移动。几分钟后,路障被成功清除。

    ⑥这一路还未结束,那一路已经在前方打响了另一场战斗:一只白白胖胖的软体昆虫,有人的小指那么大,蠕动在路上。几名战士立即攻上去,但不料敌人身上有一层厚厚而黏稠的黏液,一挨上就被粘住,动弹不得。焦急的战士围着这个古怪的对手,团团转,却无计可施。突然,像是谁的命令,几十名战士同时扑上去,虽然也被粘住,但感觉到异样的敌人立即在地上翻滚并随即全身粘满灰尘,失去黏性。战士们一哄而上,咬死它,丢到路边。两路先锋又汇合到一起,继续挺进。

    ⑦一只螳螂发现了火急火燎的队伍,静静守候在路边,等被发现的时候,已有数十名战士成了它的腹中餐。这个敌人凶残贪婪,肆无忌惮,不知满足。迁徙大军没有思考的时间,扑上去,想找敌人柔软的腹部和翅膀攻击,但敌人只是轻轻振翅、弹腿,攻上的战士就四下飞溅。这是一场敌强我弱的遭遇战,尤其是敌人的那张嘴,实在可怕,鸡啄食一般,轻巧地将一个个血肉之躯裹入腹内。

    ⑧短暂的失败后,迁徙大军改变了战术,直接进攻敌人的嘴。敌人一开始肯定很高兴,因为不需要它出击就有美味自动送进嘴里,可很快它就知道上了当——那么多蚂蚁塞在嘴里,根本不给它吞食下咽的机会!更糟糕的是,嘴巴四周突然就布满了密密的蚁兵蚁将,束缚着它,撕咬着它。敌人还在试图将嘴巴从蚂蚁的尖齿利爪下摆脱出来,可背上、腹部、尾部、翅膀,特别是肢节处,几乎同时遍满了蚂蚁。转眼,敌人的头颅被卸下,接着整个身子被大卸八块,丢弃在路上——等蚁后到来,成为它逃亡路上的点心。

    ⑨一条河挡住迁徙大军的去路,这是此前未曾侦察到的——当然侦察不到,这是人类的施工队刚开挖的引水渠,宽度虽然只有两米,但水流很急。蚂蚁大军遭遇了大难题!

    ⑩蚁后即将到来,回头和改路绝无可能,只有渡水,来一场破釜沉舟之战。

    队伍旋即向后转,形成方阵。第一排,退进水里,抓咬住岸边的草根和泥土,再相互缠扣,宛如一条铁链。第二排,爬过第一排,同样退进水里,抓咬住第一排的腿脚,又相互缠扣,向水面铺排开去……当水面上黑压压地铺排到脸盆大的时候,又一批爬上去,堆叠到第一层上,形成第二层。再爬上一批……一层又一层,堆积成一艘战船。

    蚁后到了,被稳稳地抬上战船。战船启航,驶向对岸。终于,这支以减员百分之八十为代价的队伍,成功地将蚁后渡过了水。有蚁后在,不出一个月,它们就能将队伍恢复到以前的规模。

    目的地就在眼前,可是,这支历经艰险,一路过关斩将战无不胜的大军,碰上了真正的对手。这是一位刚刚给他的庄稼喷洒了农药的农民,当他发现黑压压大军的时候,恶作剧似的,轻轻按压他肩上喷雾器里残存的一点药水,一路走过……

    他哪知道,这支在他恶作剧下转眼全军覆没的队伍,刚刚经历了怎样惊心动地的战斗。

    (选自《青年文摘》2017.3)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按括号里的要求作答。

    (1)蚁后即将到来,回头和改路绝无可能,只有渡水,来一场破釜沉舟之战。(请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这是一场敌强我弱的遭遇战,尤其是敌人的那张嘴,实在可怕,鸡啄食一般,轻巧地将一个个血肉之躯裹入腹内。(请从修辞角度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

    【3】有人说下面这句话在文中很突兀,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有蚁后在,不出一个月,它们就能将队伍恢复到以前的规模。

    【4】你如何看待蚂蚁们的这次“迁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后面小题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甲)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乙)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1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____、炸香椿、______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文中有两处划线的语句,请任选其一进行赏析。

    我选____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4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困难,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不断地战胜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请以超越自己为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 600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