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论语》 D.《圣经》
2、和如图内容所示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西欧庄园中的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②西欧庄园中的农民可以通过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③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份地,说明领主与佃户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④《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⑤《罗马民法大全》集中了古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条文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下表反映了19世纪中期欧洲工人组织的建立情况。由此可见( )
时间 | 工人组织 | 概况 |
1860年 | 英国“工会委员会” | 由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 |
1863年 | 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 | 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 |
1863年 | 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 | 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
1864年 | “国际工人协会” | 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
A.工人阶级开始觉醒
B.资本主义走向衰落
C.工人阶级走向联合
D.社会主义占据主流
5、在古代世界中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腓尼基字母文字
6、“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男子成为经济生产的中坚,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因而他们在财产的分配上就具有较大的发言权。男子必须确认自己的子女,并按男性世系,将财产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男女在生产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导致父权制最终取代了母权制。”上述材料阐述的是( )
A. 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背景 B. 父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C. 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D. 父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7、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他们沟通传播了下列哪些古文化( )
①古希腊文化②伊斯兰文化③古代波斯文化④古代印度文化⑤古代中国文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8、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 -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生活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
A.兴建公共设施,实行“以工代赈” 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救济机构
9、阅读材料,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昌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
A.盘庚迁殷
B.商鞅变法
C.张骞出使西域
D.孝文帝改革
10、“三大世界性宗教的形成,影响了世界各大古典文明体系的特点”。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佛教反对将人分为等级,主张“众生平等”
B.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C.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基督”是“救世主”的意思
D.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11、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以这样评价邓小平因为他
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C.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D.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2、公元前5世纪,成为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和最繁荣的城邦是
A.克里特
B.雅典
C.斯巴达
D.迈锡尼
13、“……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2年贵国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这是当年我国领导人曾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美国记者的提问。这里所指的两部反分裂法指的是?
A. 《独立宣言》《宅地法》 B.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法典》 D. 《人权宣言》《宅地法》
14、“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
A.西周分封制
B.雅典民主政治
C.西欧封建制度
D.罗马帝国元首制
15、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这次转型标志是:( )
A.查理一世被处死
B.《权利法案》颁布
C.责任内阁制确立
D.1832年议会改革
16、下列法律文件中,最早倡导“自由、平等”民主原则的是
A.《民法典》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17、中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不仅发扬了希腊地理学,而且将不断进步的地图说、地球经纬度、准确的制图术甚至将处于世界前沿的天文学、造纸术、磁针罗盘等传入西方。这反映阿拉伯人( )
A.保存了大量古代欧洲文明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开创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8、1889年7月14日,来自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者云集巴黎参加一场盛会,与会者指出:只有社会财富和经济的控制权从少数人手上交到全体人民手里,“自由、平等、博爱”才能真正变为现实。这次大会是下列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百年纪念?
A.攻占巴士底狱 B.《人权宣言》发表
C.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 D.《拿破仑法典》颁布
19、如图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64年——公元前146年进行布匿战争击败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末取得了地中海霸权。 |
A.雅典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B.斯巴达奴隶制城邦的征服与扩张
C.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
D.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20、历史学家认为,雅典民主制得以运行的条件中最重要的是地域与人口,即城邦不能太大,人口不能太多。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小国寡民的城邦都能实行民主政治
B.古代希腊城邦都实行了民主政治
C.小国寡民是雅典民主制得以实行的重要因素
D.只有古代雅典能够实行民主政治
21、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掌握祭祀权利的第一等级是_________ 。
22、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______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_____,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3、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________》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________________。
25、查理曼帝国强盛一时。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 ___ 、___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26、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______“,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27、半坡居民最早种植————————;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
28、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帝国东部的________设立新都。后来,该城改称为君士坦丁堡。
29、荷兰画家凡•高创作了《_____》:达尔文在《_____》提出了进化论学说。
30、7世纪初,____创立了伊斯兰教。
31、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1)在古代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哪部著作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2)“使人类活动的舞台逐渐由大陆扩大到海洋,相对隔绝的欧、亚、非、美洲开始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是对世界近代史上哪一种大事件的评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什么交通工具的发明为人类跨海洋跨大陆交往创造了条件?
(3)三角贸易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是谁?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2)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
(3)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3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事件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3)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标志
(4)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
34、近代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材料一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在我国民主革命
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二 一位同学在参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览时,发现有下面一段文字说明。
(2)材料二中这段文字说明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写出图1中“社”的全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2中深圳“一夜崛起”的政策原因。
材料四 1978年——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表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分析材料四数据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
材料五 事实雄辩地证明,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5)根据材料五,指出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以什么理论为指导?通过以上材料的研读,你有什么样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