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乐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B. 《世说新语》南朝梁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D. 《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鲁迅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 2、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善用对比,《父亲的病》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作者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感与批判;《狗•猫•鼠》中“我”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憎恨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B.《湘行散记》诗意隽永,现实与历史,见闻与回忆,纯净的情感与深切的思索都被精心编织在作者的“文学湘西”中。

    C.《镜花缘》想象奇特,构造了好学上进的黑齿国,酸腐吝啬的淑士国,虚伪狡诈的两面国等神奇国度。

    D.古时候用“令尊”“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母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 走进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 上下几千年,知名的书法家很多,但谁也不能否认,王羲之不是继往开来的宗师。

    C. 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 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共收录了十篇回忆性散文,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从《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读书的鲁迅,如儿时他就读过《山海经》《二十四孝图》《鉴略》《天演论》等书籍。

    C.《藤野先生》一文叙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表达了对严谨、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和感激,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深切的爱国情怀。

    D.鲁迅称《西游记》为“神魔小说”,并认为“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如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讲信义的品性。

    E.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滥杀无辜,把他赶走,悟空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在宝象国遇困,悟空在东海龙王和南海菩萨的劝说下,重新出山救回唐僧,护他取经。

  •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C. 《骆驼祥子》中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小福子,她在屡遭不幸后,一步步走向毁灭

    D.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所写,作品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 ①③⑤②④   B. ③①②④⑤   C. ②①③⑤④   D. ③①⑤④②

  •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丰(yú)  慷(kǎi)  引(háng) 

    B.奇(jué) 悍(piāo) 鄙(wèi)

    C.腆(miǎn) 伺(kuī) 劣(jiǎn) 

    D.盛(zhuàn) 轻(sī)  融融泄(yì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各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撒盐空中差可 拟:相比

    B. 未若柳紫因风起 未若:不如

    C. 日中 期:约定

    D. 元方入门不 顾:看

    2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儿女”一词有古今义的区别。“儿女”在文中的意思指小辈,包含侄儿侄女;现代的意思就是指自己的儿子和女儿。

    B. 甲文中“公大笑乐”,既包含对谢道韫的赞许,同时也包含对“兄子胡儿”的嘲笑和委婉批评。

    C. 在古代,某人到某个地方担任官职,人们往往用“姓氏+地名”的格式来称呼他,比如“陈太丘”就是如此。

    D. 以上两篇文章都出自《世说新语》。这部书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3翻译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从乙文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它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自己个出路

    ①听闻田沛和他那条穿山而过的“愚公洞”,已经很久了。

    ②在我的想象中,这位70多岁的老人,肯定要比一般的老年人看上去更羸弱,沧桑感更深更重。但当我在红河乡乡长的带领下,来到田赵村见到田沛时,我根本没认出他来。直到乡长介绍说这是田沛,我才回过神来———这么挺拔的身板,锐利的目光,洪亮的嗓音,哪里像个长年穿山挖洞的人?根本无法把他与我想象中的“愚公”联系起来。

    ③“我挖这个洞子,就是给自己个出路!”

    ④来见田沛,自然是为参观他几十年前挖的“愚公洞”。这条只凭田沛和妻子二人之力打出的“隧道”地处甘肃平凉泾川县红河乡田赵村。我钻进冰冷的洞口,感受到视觉、触、觉和嗅觉带给我的奇幻感,像穿越了时光的隧道。

    我们走得越深,来自地底下的凉意便越浓重,这种微妙的不真实感仿佛把我带回了1980年。我看到了32岁的田沛,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力气。想法多、点子多,想到就干,干就干到底。 那一年,他突发奇想,跑到庆阳承包了3年苹果园。这件事现在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在当时,土地承包到户才刚刚开始。

    ⑥田赵村大部分土地位于岭岭子山梁南坡的台地上,大部分土地都在山顶上,山高坡陡,耕作条件很差。他的家和分到的田地之间横着一道山梁,他住在梁北,而田地在梁南,每天都要翻过岭岭子往返。岭岭子虽说不高,山前山后一个来回也要走10里羊肠小道,狭窄坡多,路上费时又危险。

    ⑦望着横在家与田地之间的大山,田沛心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在山下钻个洞打一个通道出来。这一个念头,就像那峭立的山头一样,在弥漫的黄土中浮现出来,越来越清晰。

    ⑧1984年,田沛开工挖洞,一挖就是3年。开挖时,村里人得知消息,议论纷纷,劝停的,嘲笑的什么人都有。反正就是一句话,都认为田沛夫妇瞎折腾。对此,田沛的态度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一路听着田沛生动的讲述,听着这些之前看过多少遍但毫无感觉的数据:全长198米,宽1米,高约2米,移动土方1000多立方米、1600吨……

    ⑨田沛清楚记得,那天是1987年的端午节,随着他手中的镐头奋力一击,一束亮光透了进来,洞终于挖通,了上千个日夜的田沛终于在隧道的尽头看到了光线。那一声阳光透进来的轰响,撼动的又岂止是一片荒山坡,也让村民们板结的心思轰然洞开。

    ⑩他有了出路,而这条路后来也成为全村人乃至全县人的一条出路。在田沛钻过山梁之后,这里的人们也开始寻求脱贫的路子,寻求一方新天地、一种新活法。从1991年到1999年,田沛干了近10年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干部结合村情,想办法,创条件,大胆尝试发展果品、蔬菜、花卉等特色增收产业。30多年过去了,田赵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红河乡以田沛打出的愚公洞景观为中心,倾力打造出了一个生态种植、绿色养殖的特色乡村,可闻鸟语,能嗅花香……昔日的贫困村已然“蝶变”为美丽的幸福村。

    穿过“愚公洞”,一头钻出来,柳暗花明。只见青山环绕,碧水荡漾,山上的绿色成堆成团,如烟似雾,沟底草木丛生,一片青翠,还有叫不上名的鸟儿飞起落下,叫声清越。山峦一眼望不尽,昔日的秃山穷水变成了百亩花海和水上乐园,仿佛有无限生机正静悄悄地勃发。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介绍了田赵村的地理环境,暗示凿洞开路需要费很大功夫。

    B.第⑧段列举数据只为如实地反映田沛挖“愚公洞”的工程量大。

    C.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呈现出脱离贫困后的田赵村的勃勃生机。

    D.本文以“愚公洞”为线索,叙事生动,语言流畅,有生活气息。

    【2】结合全文分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了上千个日夜的田沛终于在隧道的尽头看到了光线。(赏析加点词语)

    (2)这一个念头,就像那峭立的山头一样,在弥漫的黄土中浮现出来,越来越清晰。(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4】文中的田沛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5】文章题目“给自己一个出路”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①从1950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歌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④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意外的是她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请简要概括。

    第一次:我考上北京师专,母亲把我“推”到学校住读。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

    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3】从文中找出“我”受到母亲人生启示的两句话。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谈谈你对第①段画线句“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的理解。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原来父亲让他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是注视着前方的大树。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能出现学校、班级和具体姓名;③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凡发现有原文全抄袭者作文评分为10分以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