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荷兰教师喜仁龙在瑞典国家博物馆发现了许多中国绘画作品,使他后来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B. 《孔子世家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谱系最完整的族谱,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典籍,已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C. 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首次引入的人工智能答题机器人“汪仔”,是由搜狐历时9个月,投资约4000多万元打造而成的。
D.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已经取得的票房佳绩,不能盲目乐观。春节档一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档期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忽然飙高的票房或与“票补”有关。
2、张祜“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所咏对象是?( )
A.石榴
B.樱桃
C.辣椒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B.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D.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4、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今社会已由农业文明步人工商文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必然有所发展、变化,____正如孔子所说,“礼” 有相“因”继承, 有“损益”发展。在笔者看来,中国传统耕读文化中的孝悌为本、崇尚道德、克勤克俭、人与天调、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等内涵,是当今时代仍有现实价值的文化之“常道”。
A. 虽然 就 然而 既 又
B. 既然 也 可是 不仅 而且
C. 虽然 也 但是 既 又
D. 既然 就 可是 不仅 而且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作品有《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曾凭借《病隙碎笔》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B.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其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外的结局”。
C. 杜牧的《阿房宫赋》骈散结合,语言精练,以自己对历史的深层思考,把史实、传说及个人想象贯串起来,总结出可以作为历代统治者记取的教训。
D. 苏洵在《六国论》中,通过议论韩、赵、魏“赂秦而力亏”,齐、楚、燕“不赂者以赂者丧”,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 ~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有利于焚烧,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焚烧垃圾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摘编自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殖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
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例如,在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小城克莱蒙有一种生态屋,它利用本地土壤作为建筑材料,屋墙使用了类似中国干打垒的技术,屋子的整体形状很像陕北的窑洞,其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还曾经展出过洛克菲勒·艾比的马桶,它是一个瑞典人设计的专利产品,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摘编自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之路的可行性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未来,会有更多的地区加入这一行列。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排放”,这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照此运行下去,必然会出现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的局面,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这种发展模式,走上人类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了新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
【1】下列对“工业文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工业文明的科学与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
B.工业文明的科学与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
C.工业文明对资本增殖的追求导致资源不断转变为各种垃圾。
D.当前解决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垃圾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鼓励拾荒有助于垃圾分类,而垃圾分类降低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如果想解决垃圾问题,政府需要鼓励更多的人拾荒。
B.相较卫生填埋,焚烧发电有缓解土地资源紧张、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等好处,因此当前我国都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
C.波士顿展出过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使用。
D.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其发展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
【3】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有哪些?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写妇女儿童来送饭送水,侧面表现农民繁忙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抒发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________”,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__________”。
(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3)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进行批评。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屈原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的句子是“_____,_____”。
(4)《氓》中女子用“_______,______”来对比地表达自己品行没有差错而男子却变心的愤懑之情。
(5)《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三句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的《赤壁赋》则借此典故,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湖面上自如漂流的感受。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景中洋溢着新旧交替的喜悦,让人精神振奋。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洛阳长句二首(其一)①
杜牧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芝盖②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君王谦让泥金事③,苍翠空高万岁山③。
[注]①大和九年,杜牧愤于朝臣专权,移疾至洛阳任闲散的监察御史分司,随后朝廷发生甘露之变,宦官权势日盛。此诗作于次年。②芝盖,此处指帝王之车。唐玄宗以前,皇帝常驾临洛阳,安史之乱后不再有帝王幸东都之事。③泥金事,指帝王封禅之事。④万岁山,嵩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登嵩山,随从官员听到山中有三次呼喊万岁之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桥横夕阳,高树掩千门,三、四句是在一、二句闲淡心境下对洛阳景观的观照。
B.五、六句在三、四句写景的基础上转而抒写了心中的愁情,针线细密,思路清晰。
C.帝王幸都,武帝作古,嵩山依旧,诗歌后四句用典,意在表达对古代贤君的赞叹。
D.诗歌开篇写自己心境,再以洛阳的景物人事来渲染、烘托,含蓄深沉,意在言外。
【2】请结合全诗,简要谈谈你对“是非名利有无间”一句的理解。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愔,字遵彦,弘农华阴人。愔儿童时,口若不能言,而风度深敏,出入门闾,未尝戏弄。六岁学史书,十一受《诗》《易》,好《左氏春秋》。愔一门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学者三十余人。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愔颓然独坐。其季父玮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日:“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及长,风神俊悟,容止可观。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孝昌初,其父津为定州刺史,愔亦随父之职。以军功除羽林监,赐爵魏昌男,不拜。及中山为杜洛周陷,全家被囚絷。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愔乃托疾,密含牛血数合,于众中吐之,仍佯喑不语。荣以为信然,乃止。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①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神武愍之,恒相开慰。及韩陵之战,愔每阵先登,朋僚咸共怪叹曰:“杨氏儒生,今遂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虚论。”
愔从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愔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郭秀素害其能,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愔遂弃衣冠于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潜之光州,因东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神武知愔存,遣愔从兄宝猗赍书慰喻,仍遣光州刺史奚思业令搜访,以礼发遣。神武见之悦,委以重任,妻以庶女。及居端揆,权综机衡,千端万绪,神无滞用。自居大位,门绝私交。轻货财,重仁义,前后赏赐,积累巨万,散之九族,架箧之中,唯有书数千卷。
乾明元年二月,为孝昭帝所诛,时年五十。
(节选自《北齐书·杨愔传》,有删改)
[注]①燎:祭祀的名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B.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C.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D.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秦代居于里门之右的是贫苦百姓,故“闾右”常用来代指贫苦人民。
B. 《左氏春秋》,儒家十三经之一,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C.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
D. 从,指堂房亲属,如“从兄”就是指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愔幼时恬淡文静,从未做过顽皮的事,看见其他孩子争抢果实,他一动不动,此举受到叔父赞扬。
B. 杨愔有治国之才,皇帝委以重任,他执掌国家机密大政期间,虽然事情千头万绪,但他思想上从没有反应迟钝的时候。
C. 杨愔有智慧有谋略,因害怕郭秀陷害自己,便把自己的衣服帽子扔进水中假装投水自尽,然后改变姓名,隐居起来。
D. 杨愔重义轻利,任职期间没有凭私人之交办过事,朝廷给了他很多赏赐,他把赏赐分给族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
(2)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当代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风险挑战与之相随,危和机总是同生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②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
③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培训、网上贷款等春耕备耕新方式……虽然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但及时反应、应对有方,有助于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④俗话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疫情结束后,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某校高三学生的身份给校报“时事论坛”栏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