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时期的徽州“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一杂姓掺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朱熹)家礼,彬彬合度”。据此可知,这类村落的特点是( )
A.行政管理严密
B.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疏离
C.公共集会较多
D.治理融入主流意识形态
2、1931年夏,国际计划编制问题代表大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苏联的计划工作经验被列为主要议题之一。苏联代表团带来的报告和资料在会上很快被散发一空。材料表明( )
A.“苏联模式”获得认可
B.西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C.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初显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备受关注
3、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70年代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与美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这反映出新中国( )
A.外交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B.开展了全方位外交
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4、17世纪末,“醋蘸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养活了大量爱尔兰人。 据统计,1754—1845年,爱尔兰的人口从320万增加到820万,马铃薯的作用很大。据此可知( )
A.马铃薯起源于爱尔兰
B.物种交流促进人口增长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工业革命引发交通变革
5、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①推行均输平准 ②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③实行盐铁官营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周王室的常备军队有两支,即西周金文常提到的“西六师”和“成周八师”。西六师驻扎在都城镐京,宿卫宗周;成周八师也称“殷八师”,驻扎在成周洛邑,以震慑被强行迁移到洛邑一带的殷遗民。这种部署( )
A.是为了实现对地方辖区的直接统管
B.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说明王室从军事上加强对诸侯管控
D.与周初的形势和政治格局密切相关
7、现代西方各国文官制度均要求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即文官不能介入政党之争,不得参与政治活动,不得选任公职(要担任,就得辞去文官职务),不得接受政治捐款,并规定文官不随政党在竞选中的胜败和政府的更迭、进退而更迭和进退。这些要求( )
A.损害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B.有利于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C.使官僚习气和政治舞弊现象被禁止
D.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8、设立于公元前376年的裁判官是罗马的司法长官,裁判官可在退职后进人元老院。裁判官在任职期间将自己的施政方针、办案准则或程式等通过告示来公之于众,从而创造、变通或解释法律规则,形成新的司法实践规范。据此可知,罗马裁判官( )
A.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B.推动了古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C.适应了罗马社会发展的需求
D.体现了法律的形式主义特征
9、“年”的叫法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变化过程。商朝因非常重视年头岁尾时对祖先的祭祀,故称之为“祀”;周朝认为农业的丰歉关乎社会的正常运作,人背禾形象的“年”受到了特别的推崇,故称之为“年”,并祭祀天地和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从“祀”到“年”的的变化反映了古代中国( )
A.宗族观念的淡化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民本思想的发展
D.血缘关系的疏远
10、下表所示为欧亚大陆文明与美洲古代文明关键性节点发展的比较。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
| 欧亚大陆 | 美洲 | |||
| 两河流域 | 英格兰 | 中国 | 安第斯山区 | 中美洲 |
动物的驯化 | 公元前8300年 | 公元前3500年 | 公元前7500年 | 公元前3000年 | 公元前3000年 |
广泛使用金属 | 公元前4000年 | 公元前2000年 | 公元前2000年 | 公元1000年 | —— |
文字 | 公元前3000年 | 公元43年 | 不晚于公元前 1500年 | —- | 一 |
A.地理环境决定区域文明
B.经济水平影响文明程度
C.世界文明发展有差异性
D.欧亚文明优于美洲文明
11、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现代学者引此来论证交通建设对国家之盛衰、地方之开发与民生之调剂等,发挥莫大作用。上述公共工程的开凿( )
A.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
B.充实了关中粮食供应
C.推动海外贸易的繁盛
D.体现经济重心已南移
12、有学者指出,食品生产日渐集约化,食品加工业越来越配合耐久性消费品产业所设立的模式,供给变得机械化,配销经过重组,用餐时间随着工作模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全球化转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
B.食品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C.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生产方式
D.城市化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13、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贵州学政严修奏请开经济特科被清廷批准,在已仕官员中荐选,“初场试专门题,次场试时务题,三场仍试四书文”,兼顾中学与西学。此事表明( )
A.科举制被彻底废除
B.官员选拔注重实际能力
C.学堂选官成为主流
D.奖励实业成为社会共识
14、元末,张士诚、方国珍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失败,但余部逃亡海上,继续与明朝为敌,而且还与日本海盗相勾结,共同反明。针对这一情况,朱元璋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据此可知,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
A.海疆不靖带来的政治威胁
B.封建自然经济心态下产物
C.重农抑商狭隘思想的体现
D.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骚扰
15、据统计,中国居民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22年的77.93岁……2022年全国基本养老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5亿人、2.4亿人、2.9亿人,同比增加2430万人、849万人、825万人。这反映出当代中国( )
A.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形成
B.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
C.居民消费结构已明显改善
D.城乡发展差距开始缩小
16、1764年7月,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 )
A.表明立法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B.体现了疑罪从无法律思想
C.标志着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
D.反映了程序公正深入人心
17、雍正、乾隆年间,白银与铜钱兑换价格保持稳定,一两白银兑换价格不超过一千铜钱。嘉庆到咸丰年间,白银与铜钱价格出现波动,顶峰时期,一两白银可兑换三千铜钱。咸丰、同治年间,每两白银可以兑换5000到6000铜钱的数额。这一变化( )
A.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B.缘于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C.加速了白银货币化进程
D.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18、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分封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19、南朝刘宋时期,统治者认为前朝土地法令太过严苛,于是规定凡是已经开垦的山泽“听不追夺”,以官品高卑各占山1~3顷,百姓与九品官员同样,均占1顷。该法令( )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恢复
B.局部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C.促成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D.保护了豪强地主的利益
20、2023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在印度新德里开幕。与会各国领导人表示:二十国集团应展现责任和担当,推进国际合作,促进包容性、可持续、以人为本的发展,确保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以增进人类福祉。这说明( )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B.区域经济集团间合作扩大
C.世界银行国际地位被削弱
D.增进人类福祉是世界共识
21、19世纪以前,英国农村居民以黑麦面包为主食,城市居民常食用小麦混合其他谷物制成的白面包;19世纪初期起,英国人以国产小麦为主食的比例逐步增加,1800年为58%,而在1850年则达到了81%,之后比例持续增加.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B.饮食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贫富差距正日益缩小
D.工业革命推动农业发展
22、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婆罗门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不行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其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材料中的婚姻制度( )
A.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B.造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缓和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D.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23、新航路的开辟带动了物种的交流,传入中国的美洲独有物种中除甘薯、辣椒、花生等之外,还有( )
A.棉花
B.南瓜
C.小麦
D.橄榄
24、“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这反映出
A.民主思想的出现
B.天命观念的成熟
C.人文精神的跃动
D.儒家思想的影响
25、_______________和国有企业改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
26、80年代
(1)提出“教育要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⑭_______________。
(3)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4)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①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
②建立了⑮_____________。
③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
④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27、发展和成熟——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1)1940年1月,《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2)1945年中共“_______”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8、卢梭的主要著作:《____________》。
29、请将下列思想与历史人物连线。
思想 人物
天赋人权 顾炎武
三权分立 孟德斯鸠
生物进化论 王阳明
经世致用 伏尔泰
知行合一 达尔文
30、商鞅变法改革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B.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C.内容全面,措施得当
D.改革家的胆略和远见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的决心
E.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环境
31、苏格拉底思想内容包括_______是万物的尺度、_______即知识、善是人_______、_______使人认识自己内在灵魂。
32、结果:庇西特拉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一步推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33、时空的记忆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填入正确的位置。
历史事件 | 位置 (字母) |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硝烟 | (1) |
②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 (2) |
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3) |
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 (4) |
⑤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 (5) |
34、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背景
(1)工业革命开始后,迫切需要解决____________的问题。
(2)传统的畜力、风力、水力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____________向纵深发展。
(3)____________的发展呼唤着方便、适用、高效的新动力支撑与推动。
35、简述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36、请列举人文主义思想与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37、在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儒家思想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地位与作用。
38、“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
②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③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
④加速了农村两极分化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39、根据要求写出内容:
(1)按时间顺序写出中国古代朝代名称:
夏(公元前21世纪)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清(1840年止)
(2)暑假所读历史书的名字:内容概述:
(3)把下面的历史概念(或事件)按时序先后整理出来:
①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②希腊民主制度的繁荣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④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⑤瓦特改良蒸汽机⑥万民法
⑦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建立⑧整体世界形成
⑨郑和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