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自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唐朝前期,统治者多次规范官员奏事的层级、程序和功能,注重皇帝与宰相及官僚机构之间的分工,皇帝原则上只处理军国大事或现行法律规章所无法涵盖的问题。这些举措(       

    A.反映了中枢机构的调整

    B.降低了君主专制的程度

    C.避免了朝廷决策的失误

    D.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 2、1870年,英国格拉斯顿内阁发布有关文官改革的枢密院命令,规定文官考试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上述规定(     

    A.奠定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B.体现出政府重视选拔通才

    C.推动文官选拔方式的变革

    D.有利于提高政务官的素质

  • 3、史料记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其后富人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真宗景德二年)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这折射出宋代(     

    A.商品经济的活跃

    B.纸币价格低于金属货币

    C.商人地位的提高

    D.滥发纸币激化阶级矛盾

  • 4、18世纪末,棉花开始成为“全球商品”,一张由资本主义编织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渐产生,即“非洲提供劳动力、美国出产原棉、欧洲(以英国为主)进行棉纺织加工”。由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促进全球贸易

    B.中国并未参与棉布贸易网

    C.棉花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

    D.英国由此成为日不落帝国

  • 5、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社会阶级从贵族急速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在25年后被引爆为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

    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

    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的精神

  • 6、古代城市布局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如图为古希腊雅典卫城和中国汉代长安城的地图,据此可知(     

    A.经济发展决定了城市的布局

    B.政治制度差异造成布局差别

    C.自然环境影响各自城市发展

    D.外部威胁导致其重视防御性

  • 7、1398年绘制成的《大明混一图》以大明王朝版图为中心,东起日本,西达欧洲,南括爪哇,北至蒙古。域外地区尤以欧非地区最为详尽。这一史料可用于(     

    A.了解明初的外交观念

    B.研究郑和下西洋的路径

    C.印证西学的广泛传播

    D.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8、东汉学者徐干认为:“民数周,为国之本也。故先王周知其万民众寡之数,乃分九职焉……庶功既兴,故国家殷富。”以下措施不利于“周知其万民众寡之数”的是

    A.编户齐民

    B.大索貌阅

    C.诸色户计

    D.摊丁入亩

  • 9、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爆发后,贞德成为法兰西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这种爱国主义是法国赢得英法百年战争的关键,也为法兰西民族的统一在思想上准备了条件。据此可知,英法百年战争(     

    A.推动了拿破仑统一欧洲的进程

    B.结束了西欧大国间的混战局面

    C.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形成的根源

    D.促进了法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 10、唐代对关系国计民生或利润丰厚的商品,如盐、铁、茶、酒、醋等,多实行榷卖即专卖制度,禁止私人经营。这一“榷卖”制体现出唐代

    A.对商业活动分类对待

    B.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C.坊市制主要针对私商

    D.部分行业还较为落后

  • 11、何尊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引用了周武王克商后在嵩山举行祭祀时发表的祷辞,即“宅兹中国,自之乂民”(定都天下之中以统治万民),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些记载(     

    A.说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

    B.体现出礼制文化在西周发展

    C.是研究西周政治活动的重要史料

    D.反映了青铜文明的最高成就

  • 12、1839年,英国议会拨款20000英镑作为初等教育的经费。1847年,议会通过《十小时工作法》,规定妇女和少年的日劳动时间为10小时,伯明翰地区又出现专门为女工开设的夜校。1841年,英国男子识字人数占67.3%,1951年达69.3%,同期女子识字率人数从51.1%上升到54.8%。这些情况的出现(       

    A.保证了社会化大生产持续高速发展

    B.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C.适应了工业化时期国家发展的需要

    D.反映出民众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 13、1500年以来,尽管传染病在全球肆虐,但世界人口并未减少。下图是1500—1800年三百年间亚欧大陆人口变化示意图。

    亚欧大陆人口变化(单位:亿)

    下列选项能解释这一变化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全球之间物种交流

    B.工业革命后传染病被消除

    C.大国协调为特征的国际关系建立

    D.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发展

  • 14、“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材料所阐述的我国外交的基本思想是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

  • 15、1949年8月至12月,毛泽东以中央或个人名义发出多份电报,督促各地尽快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并向中央报告开会情况;他还批复和批转不少地区关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报告,推广开会经验。以上做法(       

    A.推动了新型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B.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取得胜利

    C.奠定了建立新型人民共和国的理论基础

    D.标志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 16、共和国时期,罗马元老院最初只限于咨询、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一般由贵族充任。但公元前312年的《奥威尼法》规定:负责选任的监察官得宣誓把“各种高级官吏中最优秀的人物选入元老院”,还规定每5年重新审查一次元老院的名单,依法吐故纳新。这一变化(     

    A.使元老院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B.有利于提高平民政治地位

    C.导致了监察官员的大权独揽

    D.扩大了罗马公民的选举权

  • 17、汉武帝以近臣和侍从为主建构尚书组织,赋予他们更多的参政权,从原来的收发文书上升为“并掌诏 奏”;成帝时尚书组织形成独立的官署,称为尚书台,并于西汉末年取代丞相府,成为新的皇帝最高办公机构和诏敕发出地。汉代尚书权力的演变说明(     

    A.机构调整服务于皇权需要

    B.中枢决策权力弱化

    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

    D.行政流程趋于规范

  • 18、唐代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在边区还设立羁縻府州,任命当地部族领袖为都护府长官,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唐代“羁縻政策”(     

    A.利于边疆稳定和发展

    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C.冲击了中央集权制度

    D.固化了夷夏之辨的观念

  • 19、2014年以来,中国对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累计捐资达到2.29亿美元。2015年,中国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资金,已在30多个国家实施了200余个粮食发展合作项目。这主要表明中国(       

    A.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B.成为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

    C.坚守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D.积极参与区域集团化进程

  • 20、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使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条约规定,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

    B.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C.欧洲国家至上的原则

    D.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

  • 21、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所著的《汉书·叙传》中指责《史记》将汉史“编于百王之末,侧于秦、项之列”,所以他将《高帝纪》作为开篇,陈涉、项羽分别由世家、本纪降为传。这一史学编撰的变化反映出(     

    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

    B.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巨大

    C.史学的政治功能日益扩大

    D.官修史书体裁进行了变革

  • 22、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心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这表明(     

    A.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确定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 23、清代的《刑案汇览》记载了山西一起杀子案。“晋抚以系有心故杀,依父故杀子律杖六十徒一年。“刑部对此案复核时提出驳议,理由是“子违反教令”,其父应从轻发落,“非理殴杀有罪,罪亦甚轻,反之则可不论”。材料反映了清代(     

    A.社会伦理秩序混乱

    B.礼法结合的特点

    C.法律与教化相冲突

    D.司法程序较公正

  • 24、唐朝时,为加强边防在沿边重镇设立的节度使,逐渐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北宋建立后,革除前朝之弊,弱化地方权力,形成干强枝弱的局面。元朝的行省官员,常以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但却“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与唐、宋相比,元朝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中央对地方权力分配趋于合理

    C.行省官员有名无实

    D.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航天和海洋技术____________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26、典型表现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的代表著作________;苏联著名作家________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重大世界影响。

     

  • 27、评价

    (1)具有鲜明的反帝、__________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____________的政治基础。

    (2)联俄、联共、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和体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3)实现了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 28、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背景

    (1)工业革命开始后,迫切需要解决____________的问题。

    (2)传统的畜力、风力、水力很不稳定,严重制约了____________向纵深发展。

    (3)____________的发展呼唤着方便、适用、高效的新动力支撑与推动。

     

  • 29、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____________革命。

  • 30、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作是________;印象画派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_

  • 31、____________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_______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32、加尔文宗教改革:1536年,出版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张: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_________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与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19世纪末20是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爱因斯坦提出了________,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34、________年,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列强的默认下,寻找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8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强弩之末的庞大封建帝国在新兴的资本立义国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摘编自韦建新《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晌》

    材料二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在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中,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代价,迎来了近代以来对外族入侵势力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告别了孙中山先生曾喟叹的“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状态,重新在战争中凝聚成一个整体,无论民族、不分地域、各个阶级,全员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可以说,抗战的胜利,也是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真正起点。但抗战胜利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放眼世界场域,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使其无法“北进”攻打苏联或“南进”大平洋群岛,在同盟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摘编自《抗战:中国胜利的世界意义(二战中的中国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场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 36、分阶段说明19世纪前期到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概况、主导国家、原因以及影响

  • 3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请完成:

    (1)简述这一体系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

    (2)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它的存在不会长久?

    (3)简述这一体系与中国的关系。

  • 38、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实现现代化是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问题:联系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有关史实叙述中国现代化的变革历程。

  • 39、谈谈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