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玉溪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秦法规定,老人控告子女不孝要立即拘捕子女;针对不孝行为,秦律甚至施以流放、断足等严厉刑罚,赡养老人渐成强制性义务。这反映出秦朝的社会治理中(     

    A.蕴含儒学思想

    B.致力提高民众素质

    C.重点强调法治

    D.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 2、学者马孟龙指出:“这是一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真正形成和得以稳固的伟大时代。从春秋时期的民族大家庭初步形成,到此时的真正形成,时间之流又淌过了七八百年,这时的‘中国’已涵盖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长城内外以至粤江地区十分广袤的地域。”下列史实属于这一“伟大时代”的是

    A.由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再次实现统一

    B.华夏认同的观念开始产生

    C.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始设管辖西域的军政机构

  • 3、下图是“南宋庑殿式陶瓷谷仓刻铭地契”,地契的内容刻写在外壁上。下列可被采纳为该文物解说词的是(     

    ①它以微缩宫殿式陶瓷谷仓为载体,外形独特别致       

    ②谷仓是储藏粮食的场所,它是宋朝民间设置义仓的见证

    ③文物采用庑殿式宫殿样式,体现宋朝门第等级观念淡化

    ④地契是土地交易的凭证,是反映当时经济状况的重要证据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4、清代,无论是买地、租房、雇工、合伙、婚娶、借贷等都以契约作为凭证,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在雍正、乾隆时期,既有官版契纸,也有民间手写契纸,如双方发生争讼,要出具契纸作为凭证。加盖官印的“红契”比未盖官印的“白契”的法律效力要大。材料主要说明了(     

    A.清朝专制主义发展促进了契约的发展

    B.清朝契约形式较前朝有了较大发展

    C.契纸凭证说明法治理念得到社会认可

    D.契约的发展推动清朝的近代化转型

  • 5、中世纪时期,欧洲神学家从《圣经》中引申出寡妇守贞不二的理论,力倡宗教禁欲主义。庄园主们为增加劳动人口则“百般纵容寡妇们结婚,如果她们拒绝或拖延,就会被罚款”。这反映出中世纪的欧洲(     

    A.宗教的地位高于法律

    B.教会与王权之间存在矛盾

    C.神权与世俗权力并立

    D.处于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

  • 6、下表是1985—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部分食品人均消费量比较表。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我国城乡居民(     

    年份

    食用油

    猪牛羊肉

    家禽

    水产品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1985

    4.0

    5.8

    11.0

    18.7

    1.0

    3.2

    1.6

    7.1

    1995

    5.8

    7.6

    11.3

    19.7

    1.8

    4.0

    3.4

    9.2

    2005

    6.0

    9.3

    17.1

    23.9

    3.7

    9.0

    4.9

    12.6

    A.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B.饮食习惯高度一致

    C.饮食结构日趋合理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7、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大约在11世纪后期,西欧一些城市复苏,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近代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的市镇和乡村先后取得自治权,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基层治理。可见,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     

    A.都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道路

    B.始终以贵族势力为主导

    C.以基层自治为其主要特点

    D.与民族国家的产生同步

  • 8、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太祖颁给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勘合,作为各国来贡的凭证,“凡中国使至,必验勘合相同,否则为伪者,许擒之以闻。”据此可知,明朝(     

    A.扩大了对外交往范围

    B.注重规范朝贡贸易

    C.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

    D.商品交易程序严格

  • 9、“一五”计划规定,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中,农林水利等为32.6亿元,工业部门为248.5亿元,其中轻工业约27.8亿元,重工业约220.7亿元。这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是

    A.农轻重均衡发展

    B.把农业放于首位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保障生活必需品

  • 10、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这次改革(       

    A.适应了庄园制经济基础

    B.推动了镰仓幕府建立

    C.仿效了隋唐的律令体制

    D.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 11、周天子到他所封诸侯国视察,如果“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赏;如果“土地荒芜,遗老失贤”则罚。这体现(     

    A.生产资料的保护

    B.天下共主的秩序

    C.分封制度的森严

    D.以仁治国的理念

  • 12、纪录片《中国》讲述中国古代某一官员改革“所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饬纲纪,加强君对臣的统属……向皇帝进献考成法,要求各级官员把工作任务登记在账簿上,逐月逐级考核后,汇总于内阁……”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位官员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的有(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②裁减开支,清丈土地

    ③改汉姓,说汉话          ④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13、从秦到隋,铜币钱文是货币重量的大小,这一特点延续了商品货币的特征,可以依据钱文检验货币足值与否。到了唐代,表示货币重量的钱文消失了,代以“通宝”这类写有国号、年号或吉利语的钱币。货币的变化体现出(     

    A.其本身的价值逐渐提高

    B.政府信用性日渐突出

    C.形制由多元化走向统一

    D.发行日益被国家垄断

  • 14、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资料记载:“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真实地反映了武汉会战后战争特征

    B.材料中的“某战场”是指中国的正面战场

    C.“犬牙交错”是因为全民族抗战尚未形成

    D.材料反映相关情况主要出现在抗战初期

  • 15、1955 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倡导(     

    A.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

    B.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

    C.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

    D.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

  • 16、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西方那块士》中讲到:“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以下与作者观点最接近的是(     

    A.农耕文明具有扩展潜能

    B.农耕文明社会分工发达

    C.农耕文明生产效率较高

    D.农耕文明社会组织完备

  • 17、199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在全国率先开展期货交易,1994年,河南省证券交易中心成立。与此同时,河南的房地产、劳动力、金融、信息技术等市场建设开始起步,市场中介结构逐步规范化。据此可知(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

    B.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步深化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

  • 18、明初对民居的建造有明确规定,《明史》载:“庶民庐舍,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三十五年复申禁饬:不许造九五间数,房屋虽至一二十所,随其物力,但不许过三间。”明初的这一规定(     

    A.说明传统宗法观念遭到挑战

    B.凸显了民居建设的礼法色彩

    C.折射出建筑用地的严重不足

    D.消除了严重的社会奢靡现象

  • 19、下列生产方式按其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器旁劳作的工人

    ②欧洲作坊里的印刷工人

    ③智能无人车间

    ④流水线上的工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 20、中国古代农业比较发达,历朝历代比较重视水利灌溉工具的革新。下列以水流作为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应是(     

                    

    A.水排复原模型

    B.翻车

    C.筒车

    D.井车

  • 21、《明史•职官志》中提道:“巡抚之名,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永乐十九年(1421年),遣尚书蹇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即或停遣。”这说明“巡抚”初设时属于(  )

    A.地方性军政长官

    B.临时性差使官员

    C.德高望重的将领

    D.以位卑权重的御史

  • 22、按宋制,州试合格者为举人,方有资格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

    宋代全国州试拟录举人限定比率表

    年份

    1009

    1067

    1156

    1275

    比率(拟录举人总名额/近几届州试考生平均人数)

    50%

    15%

    1%

    0.5%

    据表1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程度逐渐加强

    B.地方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C.人才选拔机制日益保守

    D.国家文化政策趋于宽松

  • 23、《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中指出:“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该观点说明(     

    A.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受到中国科举制影响

    B.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借鉴了中国君主专制

    C.近代中国民主共和制度与罗马制度近似

    D.中国近现代公务员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功

  • 24、在古代中国,姓或氏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春秋时期,统治者才有姓,氏则是统治者颁给有功、有土地或有职官的贵族;战国时期,平民开始有僭越或冒用姓氏的情况。但秦汉以后,姓氏普及于一般平民。秦汉以后姓氏普及是(     

    A.华夷族群的认同

    B.登录户籍的需要

    C.人口迁徙的频繁

    D.统一国家的建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均田制的土地性质是__________

     

  • 26、观察以下图片,完成表格填写。

    项目

    突出特点

    史学价值

    作为史料应用注意的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 27、文明的足迹古人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文明的足迹,成为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如图所示史料中,有实物、有文献,更有兼具实物和文献价值的史料,按上述三个标准对图中史料进行分类(填写字母)。

  •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与事件

    代表名言

    结果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经济形势日益好转,逐渐走出困境。

    胡佛与经济危机

    危机很快就会过去,繁荣就在眼前。

    经济进一步恶化,陷入空前危机。

    罗斯福与经济危机

    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底下面更安全。

    赫鲁晓夫与玉米运动

    依靠玉米壮大苏联。

    农业减产,出现严重饥荒。

    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1)仿表格,完成填空①。

    (2)从下面A.B.C三个选项中选择②的正确填空,并结合历史说明理由

    A.我们现在退一步是为了将来进两步

    B.它不是而且也不能是一项适应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

    C.现在,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进展。

    (3)仿表格结合相关史实完成填空③。

  • 29、国家统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中的相关内容

      (制度名称);②   (人名);③   (人名);④   (事件名称);⑤   (制度名称)

  • 30、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______画成就最为突出。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_____,追求神韵意趣。

  • 31、历史背景:19世纪后期,科学新发现催生了________。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又登上了历史舞台。人类从此进入了________时代。

     

  • 32、________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狭义相对论的两大效应是和尺缩效应。

     

  • 33、____________________,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 34、酝酿——国民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1)背景:在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以______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妥协退让,压制______运动,放弃对革命的______,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2)初创:毛泽东针对陈独秀______错误,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阐明______________思想、_______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_______的极端重要性。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时期

    中央官制

    评价

    A:

    三公九卿

    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隋唐

    B:

    相权一分为三,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宋朝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

    清朝

    D:

    机构简单,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根据表格,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简述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3)根据上述政治制度的演变,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36、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著名的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儒、墨、道三家学派的创始人和法家的集大成者。

    (2)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家学说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3)为什么儒家学说到西汉时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4)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文化?

  • 37、简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三大成果?

  • 3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纯属侥幸,因为商鞅根本不讲变法策略,一味采用强制手段推行新法。阅读下列材料:

    商鞅变法之前,秦人的尚武精神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重要表现就是私斗成风。经过商鞅变法,引导人们在对外战争中争取功名爵禄。杀敌立功,成为秦人追名逐利的基本手段,……从而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秦人重功利、轻伦理的价值观,表现在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轻视道德修养等方面,商鞅对此加以改造,提出实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方面来。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1)概括材料中涉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商鞅变法并非不讲策略的蛮干,依据材料概括出商鞅变法“策略性”的表现。

  • 39、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瑰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有一些中国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近代中国人做了哪些不断深入的努力?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以上这些努力不断深入的原因是什么?

    (3)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什么?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4)概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